丁德隆与哭陵事件

文摘   2024-12-29 07:20   浙江  


黄埔系列之三十一


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谱名祖象,出生于湖南省攸县高枧镇涵佳山一个农户之家,父亲霁堂,母亲洪氏,兄弟姐妹共六人。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丁德隆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任教导团和第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先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平定刘杨叛乱、第二次东征、北伐。


一九二八年以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先后参加二次北伐、蒋桂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及"围剿"红军。一九三六年晋陆军少将。淞沪会战爆发后,开赴上海,参加抗战。此后,又先后参加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历任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一九四五年三月八日晋任陆军中将,并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中央训练团将官班主任、副教育长。


一九四六年四月,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召开军事复员会议,因为抗战胜利后,全国进入和平时期,国家不再需要如此庞大的军队,国家财政也不堪重负。会后,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工作,原来的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三个整编师组成一个整编军。于是,大批军官作为编余闲置下来。


当时,在编余将官们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他们的窘状:“一朝得胜,两袖清风,三餐不继,四壁萧然,五内如焚,六亲不顾,七体不全,八载徒劳。”


一九四七年二月中旬,长期生病,肺癌晚期,贫病交加,又遭退役打击的陈天民,不堪屈辱和贫困,吞服安眠药自尽,年仅四十一岁。陈天民是丁德隆黄埔一期同学,陈天民遗下的孤儿寡母,景况凄凉。死后,全体黄埔同学集资为陈天民料理后事。


陈天民的死,引发了一场著名事件,那就是“哭陵”。


五月十二日(也有资料作三月十九日)上午十时,三百多将领身穿将军服,胸挂勋章,齐集中山陵的孙中山灵堂前,由丁德隆主祭。丁隆德是黄埔一期生,与陈天民是同学,原任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将军衔,资历算是最高的。丁德隆要大家振作革命精神,守住军人气节,决不轻举妄动,以负先总理的期望。


祭文念完后,数百将官放声大哭,中将奚泽在高喊“打倒贪官污吏”后,晕倒在中山陵前。“哭陵事件”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蒋介石大发雷霆,但因担心影响军心,最终对参与哭陵的将官们做了以下安排:五十岁以下去地方任职,四十岁到四十五岁的被安排到交通、工商、警察等部门,四十岁以下的被送进陆军大学深造,体弱者发安家费让其返乡。沸沸扬扬的中山陵哭陵事件不了了之。


据传,丁德隆愤而声言出家做和尚云云。


思绥草堂藏丁德隆家族的《北江丁氏六修族谱》,为光结二十三年笃庆堂木活字本,二十三卷首一卷。修家谱时,丁德隆尚未出世,只找到其父丁霁堂的世系。


思绥草堂
一个讲家谱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