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日英德军官叹服的湘军将领,后世为何籍籍无名?

文摘   2024-12-19 07:20   浙江  

点击字 关注我们

湘军将领张庆云,正史记载片言只语,如《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陆元鼎迁漕运总督,调湖南巡抚。时方在告,广西匪起,窥湖南,贵州匪逼靖州。元鼎力疾赴官,筹边防,与总督张之洞会奏以堵为防,不如以助剿为防。于是募勇,令提督刘光才防西路,令衡永道庄赓良入贵州,而道员黄忠浩佐之。赓良攻下龙贯峒,忠浩亦大败悍贼於同乐。又令提督张庆云助击广西四十八峒。乱徐定,朝命云南布政使刘春霖移湖南,率所部滇军助湘防。”仅一句话提及而已。


又《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六载:“又奏、统领健字全旗兼统南洋常备左军记名提督张庆云、上年赴桂援剿。驻扎全州一带。防堵甚为得力。湖北常备军镇统记名总兵张彪在鄂治军多年。讲求西法操练。最得风气之先。二员皆堪胜实缺专阃之选,请俟提镇缺出,量加擢用。得旨。张庆云、张彪,均着交军机处存记。”只说他与张彪会带兵打仗,并没有浓墨重彩多记几笔。


好在思绥草堂藏民国三十四年金鉴堂木活字本湘乡《城北张氏仲房支谱》,即为张庆云家族的家谱。是谱十七卷首三卷二十册,载张庆云资料极富。尤其是《清授建威将军永州镇总兵张公紫峰传》和《清故建威将军头品顶戴记名提督四川重庆镇总兵调补湖广永州镇总兵瑚松额巴图鲁张公墓表》(下简称《墓表》)两篇,记载其生平甚详。


这两篇文字,前一篇《清授建威将军永州镇总兵张公紫峰传》的作者是“前湖南官报馆总编辑周兆魁”,他说:“公讳鉴上,名庆云,号紫峰,姓张氏,其先世侨居江西,后徙湘乡北门,遂为湘乡人。”这是张家迁徙史,又说:“公少负奇气,喜涉猎史略舆图。兵事起,投湘军中营,以父忧归。复投吉字营,累功保游击,为陕甘总督杨勇慤公所知。”说明张庆云是弃笔从戎的读书人,因军功而得到陕甘总督杨岳斌的赏识。


读书人从军,然后再立军功,似乎是湘军将领的正常打开模式,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这些大佬个个都是湖南读书人中的翘楚。他们在招募湘勇的时候,利用师生关系、同窗关系,拉拢了一大批有志从军杀敌、维护名教的读书人,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将领。故《墓表》说:“公少警敏,喜览中外史略舆图,与谈时务,元元本本,无不信为儒将也。”


张云庆后来在宣统元年还担任过御香大臣,代表宣统皇帝“祭告方岳陵寝”,这是他很荣耀的高光时刻,毕竟能代表皇帝的,又有几人?《墓表》载:“宣统建元祭吿方岳陵寝,派为御香大臣,乃减仆从郤供亿,一洗从前陋规,民尤感之。”


然后,在当时更让他出尽风头的,是另外一件事。


周兆魁在《清授建威将军永州镇总兵张公紫峰传》写道:“当桂抚李由湘赴任,路经全、永,阅其军容操演,赞慕不置。日本、英、德各军官过境,观洋汉各操,叹为全国所罕有,此人所共见共闻者。”


周兆魁怕人不信,说什么“此人所共见共闻者”。其实,在《墓表》中,也提到了此事:“御军恩威并济,纪律严明,兵民并戴,为立生祠,力止不已。时际多艰,疆吏渴贤,几于交閧。公惟悉心考校,弃短从长,不拘一格。值日本、英、德军官过境,阅其汉洋操,皆叹异之,以为通国未有也,语曰:‘识时务者号为俊杰,公其有焉。’”


可见,当时见到此事的人很多,真是“此人所共见共闻者”。然后,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还知晓他呢?只能说,当时的湘军,能人太多了。


思绥草堂
一个讲家谱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