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才子金溪书”,江西省金溪县是中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金溪雕版印刷业,始于晚唐五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时期,衰于清末,终于成立后的印刷合作社。在全盛时期,仅在浒湾就有六十多家书铺堂号,刻字、印书工匠和贩书从业人员多达三千多人,凡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均可在浒湾刻版刊行,并在湖南长沙、湖北汉口、安徽芜湖、上海、广州、北京琉璃厂等全国各地设有分号,影响深远,在中国印刷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金溪还有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关春节拜年,知道的人很少,但在家谱中却被保留了下来。
这个家族,是金溪的李氏家族,家谱全称《田西斛塘两族合谱》,五卷首一卷,民国十年木活字本,三册。在卷四中,收录了一篇《两族交际》,把正月初五田西支和斛塘支两族相互团拜的整个流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两族交际
正月初五日两族团拜(旧例视祭首为先后),辰刻尊礼,执事至门楼外迎宾。宾至寝堂,拜图毕至大厅,宾主团拜。主人献茶,宾拜茶,主人答拜。新婚者至祠堂请宾拜汤(以綵色染蛋曰汤,即古庙见馈食礼,乡俗族人亦行之,又曰还大小)。新妇位西南,宾位东北。新婚拜宾,答拜主人。延宾坐,献茶,献酒果。宾退,又至,各来往家贺春(俗称拜年)。有停殡未葬者,宾入拜席(曰上新席),主人款宾以酒(或代以饼)。宾复至祠堂,众备酒果鱼肉,宾主列坐欢饮,爵无算,以醉为度。宾退,主人送至门楼外,诸子姓馂余。次日主人答拜如前仪。
吉事来往者贺,余则否。丧事二七日(乡俗丧事数日以七,以七七为节,《魏书》灵太后以国珍薨,至七七,以七出家百日,以二七人出家是也),宾至柩前吊礼毕,唁主人,主人稽颡谢。遇俗节(如正月端午之类),宾至拜席,葬期宾至,会葬主人待宾无常礼,称家有无。
“年味”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它承载着人们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和期待。古代礼仪强调尊重和团结,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拜访,加强了社会联系,营造了和谐的氛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感叹“年味”渐淡,失去了往日过年的喜庆和欢乐。从古至今,年味的变迁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变迁。“年味”渐淡的现象反映出当代社会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困境。通过回顾古代过年礼仪,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礼仪与年味的紧密关联,以及古代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