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位置》

文摘   2024-10-14 15:07   浙江  

为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整体一致性。我将《位置》一课调整到《小数除法》之后。


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有一大纠结点。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有了很多的生活经验。是否要整合教学变成一课时?再加上练习作业内容的前置,好像整合成一课时更好。



于是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建议(如下)还是决定分两课时上。把进度放慢一点,更扎实一些。一课时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一课时重点放在图形平移后数对的变化。明确一一对应关系。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并依据生活经验习得。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同时,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申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与有效。


2. 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平面上点的位置,还特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让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五中的第7题,让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也相应地变了,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来研究数的特点,通过数来呈现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之间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今后研究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同时,结合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3. 建议用2课时教学。


环节一:经验入手,激发兴趣。


提问孩子们,“你怎么来介绍你的位置?”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了解孩子们的前置经验。


环节二:用数对表示位置,辨析行和列。


1.出示书本情境图,表示出张亮的位置,教学数对。

2.完成数学书上的例1️⃣,明确行与列顺序不同,位置不同。

3.抽象出数轴,明白同一行,同一列的表达。



环节三:练习反馈


上完一节课还有10分钟,让孩子们快速完成课堂作业本。


批完作业,意识到自己教学不够细致,很多学生逗号写的乱七八糟。全部打回去重写。好的态度很关键,我也要严谨一点,不能太随意。


琢磨不捉摸
快来一起学习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