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灵感均来自于日常工作
第一部分链接: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超声表现(一)
参考文献:
《妇产科超声学第六版》 第893-896
《超声医学高级教程》2012版 第287-290页
《医学超声影像学第二版》 第325-328页
三、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受阻
1、双子宫
①病理与临床:两侧副中肾管发育后未完全会合,形成两个分离的子宫体和宫颈,附有各自的输卵管。常伴有阴道纵隔或斜隔。双子宫的宫颈可分开或相连。
②双子宫超声表现:可见两个完全分开的子宫,横切面观察尤为清楚,两子宫间有深的凹陷,均有内膜、肌层和浆膜层;多可见横径较宽的双宫颈,两个宫颈管回声彼此相邻但完全分开。偶也可为双子宫、单宫颈。
斜隔综合征:指双子宫、双宫颈时,阴道内隔膜自宫颈一侧斜行附着于阴道壁一侧(阴道斜隔),影响该侧宫腔、宫颈通畅性;多伴有斜隔侧的泌尿系畸形(肾缺如)。临床表现为初潮后痛经、下腹部坠痛、白带多、有异味或经期延长等。
2、双角子宫
①临床与病理:两侧副中肾管已大部会合,但子宫体仍有部分会合不全,子宫体在宫颈内口水平以上的某一部位分开,导致子宫两侧各有一角突出,称双角子宫。双角子宫患者少有产科的问题报道,大多数病例偶被发现。然而,据报道,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会增加。宫腔缩小也被报道与不良的胎儿结局有关。
②双角子宫超声表现:子宫外形异常,上段分开、下段仍为一体,横切面上可见两个分开的宫角,中间凹陷呈“Y”形或“马鞍形”;宫腔内膜回声也呈“Y”形。三维超声表现: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可以直观显示子宫底中央的凹陷及两侧的子宫角,整个子宫外形呈“Y”形或呈蝶状、分叶状;宫腔内膜也呈“Y”形或蝶状。
MRI诊断双角子宫的标准是两宫角间距离大于4cm,两宫角间宫底裂隙深度大于或等于1cm。《妇产科超声学第六版》
单个宫颈通常有助于双角子宫的诊断。然而,如果有两个宫颈管,例如在双角双宫颈管子宫中,阴道隔膜的识别是唯一区分双角子宫和双子宫的方法。不巧的是1/4的双角子宫病例据报道也有阴道隔膜,这使双角子宫与双子宫难以区分⁶。MRI是评估阴道隔膜的最佳影像学技术。在这些复杂病例中常有共同表现,MRI上最好是描述其表现,而不是试图去分类。
3、弓状子宫
①临床与病理:为子宫底部未完全会合,宫底部中央区有轻度凹陷的宫壁向宫底、宫腔轻微突出,是最轻的一种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结局几乎没有影响,尽管弓形子宫在中孕期反复流产的妇女中被报道有高的发病率(12%)。
②弓状子宫超声表现:子宫横切面见宫底部肌层增厚,三维超声冠状面子宫外形基本正常,宫底外形无切迹,宫腔底部内膜呈弧形内凹,内凹深度一般<1 cm,两侧内膜夹角>90°。见图1。
四、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中隔吸收受阻
纵隔子宫
①病理与临床: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中隔吸收的某一过程受阻,使中隔完全性或部分性未吸收,即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纵隔,称纵隔子宫。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肾旁管异常,约占55%。许多有纵隔子宫的妇女经历过反复流产,一般在早孕期,据报道流产的发病率为65%,早产的发病率接近20%。确诊此类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据报道子宫成形术可有效提高胎儿存活率。
完全纵隔子宫,纵隔由子宫底直至子宫颈内口或外口,未吸收的中隔将子宫腔完全分为两半,即有2个子宫腔;此型常伴有阴道纵隔。
不全纵隔子宫,纵隔终止于子宫颈内口以上任何部位。
②纵隔子宫二维超声表现
子宫外形、轮廓正常,但宫底横径较宽;横切面时见2个宫腔内膜回声,间以一带状低回声,即中隔回声;
诊断标准:
两宫腔间的宫底轮廓是凸的、扁平的或凹陷小于1cm。
连接两侧宫角部内膜顶点画一条线,测量此线中点距离宫底凹陷最低点的距离为 d>1 cm。两侧内膜夹角(α角)>90度。
纵隔由子宫底直至子宫颈内口或外口,见2个完整的宫腔内膜回声,为完全纵隔子宫;
纵隔终止于子宫颈内口以上任何部位,则为不完全纵隔子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