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夜话四0四:打捞旧作《水龙吟·通州揽胜》

文摘   2024-08-25 03:14   江苏  

【引言】此稿以“404”编号倒也契合,因为这些天本人的微信号处于非常状态之中,尚待获释。


日前,有篇《海门师范校友退休教授钱健调研这里》的网文吸引了我的眼球,作者谢松华先生是这么介绍的:

钱健教授是知名复合型专家,在文博事业建设方面具有广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前瞻性,这次前来海门指导工作,专业性、可操作性强,馆方受益良多。

海门师范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生,南通大学退休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张謇研究专家,图书馆、博物馆业态研究专家钱健,其学习、研究实践和阅历丰富而深厚。曾学习或工作于海门师范美术专业、南通师范、南通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院、苏州大学历史系、英国利汶语言中心学院、英国罗伯特•戈顿大学信息与媒介学院、爱丁堡大学亚洲学系、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系、皇家苏格兰博物馆、清华大学历史系等。发表有《唐代穆护及其首次遭逢灭教》、《美国野马坡中国文化遗址的考察》、《南通:以工业革命推动中国城市近现代化的典范》、《欧美日的张謇研究》、《从南通个案论早期地方自治对区域现代化的推动与制约》、《两淮垦殖业及工业:近代中国产业革命的缩影》、《中日両国の近代文化事業における張謇と渋沢栄一の意義》、《Harnessing the Huai River Planned by Zhang Jian And the American Red Cross》等学术论文。出版有《东方乌托邦:近代南通》、《明清史讲稿》、《中外科技交流史考论》等著作以及主译的《蒋希曾档案》。主持“张謇与通州议事会研究”(16BZS126)科研项目研究,填补了中国近代史中该板块的不足。

紧接着,钱健教授在自己创建的“文友聊斋”发表了这么一篇大作,题目是《历史地理名的弃失严重,请留用一批标示性的地史之名》(Historical geographical names are seriously discarded, so please keep a batch of names that can indicate geography and history),写得太好了,而且非常契合我长期以来的一个关注点。文章刚一起首就指出:

随着民国推翻清王朝,新中国推翻旧中国,政区调整、社会结构的重组、政治思想的替换,经济类型的改变,教育、文化和宗教等等的变更,一部分地名相应地被改变而旧去新来。但岛、洲、墩、荡、河、路、庙、墓、坝、桥、井、池、店等等不断更名,有的并非是必须的结果。南通所在的江海大地是中国少有并典型的沧海变桑田又部分桑田变沧海,而再沧海变桑田的地理地情的变化十分惊人的地区。这里曾经发生过整个海门古县先后地几乎全部地坍沉于大海;数个著名岛屿和沙洲也都不知去向;南通州城南边不远处的一批乡村、几个集镇、若干庙宇和学校、以及炮台、水军要塞、港口码头、等等,也都陆续崩沉江海的事件。另一方面,南通也是移民从四方不断涌入,又因地理的变迁和气象灾害,部分居民又数度逃避的地区。当代别处平地而起千百高楼大厦的崭新的城市虽然因为没有多少历史地名而难免缺乏着历史文化的厚实感,却也因此而没有复杂的历史地理的问题。而南通,与之相反;也因此,对历史地理的问题,若想逃避,不应该也不行。

我曾在2008年参加了后来无果而终的一个“南通市路名规划”的工作;主动从事了对本地历史文化地名的文献性勾沉、确定其依据、价值、地点,及如何恢复使用之的探索性工作。于2008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完成了《南通可用的路名等地名(南通地名数据库的雏形)》的纲要稿而将之交给南通市地名总体规划设计工作组(该工作组由规划局、民政局、南通大学等若干人员组成,存在时间不长)。汇报了若干可以恢复使用的历史文化性和历史地理性的地名。例如,在其中的“一、地理类地名”中特谓:“仙女山 南通江边五山中最西一座山,在宋代时传说龙舒仙女居此,故可称仙女山;据说亦称黄泥山。明代时称马鞍山;至迟于1981年起已改称黄泥山。弃有特色的好名而用全国到处都用的马鞍山、黄泥山等名,是无知和倒退到文盲状态;建议尽快批改此山名为仙女山;塔山……”

具体建议如下:
一、保留或恢复一部分沿海烟墩之地名
二、保留或恢复海神庙等的地名
三、保留或恢复可标志陆地与江海河湖等分界的其它地名
四、保留或恢复可标志地理变迁的若干地名 


读着读着,我一是为钱健教授这位读书人未泯之良知与使命感而心生敬佩,二是不由记起自己九十年代初写过的一首《水龙吟·通州揽胜》,特将该词打捞如下:

长蛟归海杨波,暗沙孤屿开门户。平川福地,独钟灵毓秀,吕仙四顾。五岭逶迤,城高池阔,后周修筑。骆宾王东隐,文山南渡。涯与角,伸还屈。

机杼戽车墨斗,经流年,封尘积土。港圩闸坝,烟墩盐灶,遗踪无数。三塔六桥,范堤啬苑,绝佳去处。更欣看,风送鸢飞,万丈云霄歌舞!



另外一首题目是《木兰花慢·寻谒骆宾王墓于狼山》(写于1995年9月)

 

江山笼秀气,问此地,是耶非?

想白水荡中,黄泥口外,剩骨残碑。

班声咽,檄羽翥,岂一抔赤土没声威?

漫道功名千古,且留墓冢悬谜。

 

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后独怜才。

况旦旦盟誓,铮铮铁响,文品同垂!

海之隅,江之尾,数山川人物映星魁。

初唐遗风浸染,通州万户生辉。

             


本人还曾有如下附注:


骆宾王本是浙江义乌人氏,自幼聪慧,7岁便以《咏鹅》一诗蜚声遐迩,有神童之誉。年轻时放浪不羁,常常涉足赌场。后来做过小官,也曾戍守边关。公元684年冬,身为长安主簿的骆宾王随刺史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对武则天称帝。他起草的讨武檄文气势磅礴,雄辩有力,快炙人口,既振奋了军威,又震撼了朝野。武则天本人也展读了骆宾王起草的檄文,对“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样辛辣语句都没有动怒,“不过微微一笑”;而对“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躯何托?”和“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人之天下”这样的神来妙笔却大赞一番,甚至不无惋惜地说:“宰相安得失此人?”“人有如此才,而使流落不偶乎?”


骆宾王讨武失败后,一时下落不明。二十年后,唐中宗“降诏搜访宾王诗笔”,派官员四下寻找骆宾王。有的说他到杭州当了和尚,有的说他在渔民护送下去了黄海滩。后来有人撰文说:徐敬业起兵失败后,骆宾王偕敬业之子徐纲出扬州往东,逃到了“邗之白水荡”。白水荡即今启东吕四一带,当时仍属未开垦的沙洲苇荡。宾王死后,徐氏后人为官于浙江金华,专程前往义乌凭吊“宾王之墓”。骆氏后人告之曰:“本墓实在崇川(即今南通),后人追思莫措,故特具衣冠墓,以志不朽。”


明朝人邵潜在《州乘资》中记载:骆宾王“兵败亡命,流落通之海上,死焉,盖通近广陵而僻也。正德九年,城东黄泥口,乡民曹某掘地得冢,题石曰‘唐骆宾王之墓’,启棺见一人,衣冠如新,曹惊讶,随封以土,取其石而归……”乾隆十三(公元1776)年,刘名芳为修志而在城东黄泥口寻访骆宾王墓地,并掘得一些枯骨和一段残碑,碑上“唐骆”二字清晰可辨。刘名芳请示当时的通州太守后,着人将骆宾王遗骨移葬于狼山脚下。


然而,老汉意犹未尽,决计转录地方名人陆文蔚先生的《南通地名小记》:


南通地区滨江临海,地貌形成、地理条件有它的历史特殊性,通过许多地名显示出来。

场--由于临海,过去用海水晒盐,晒盐必须有场,于是出现许多以场为地名的,如:镇场、纱场(通州市),包场(海门县),西场、旧场(海安)。清朝曾一度划场设官,管理盐民、盐市,如:金沙场、余西场、吕四场等等。

灶--煮海水为盐必须设灶,如:姜灶、袁灶、唐洪灶、黑鹿灶、秦灶、跑灶(通州市),东灶(海门县)。

港--由于滨江临海,港汊特别多。因而川港、石港、李港、袁灶港、杨家港、进鲜港(通州市),掘港、环港、南港(如东),大洋港、蒿枝港、新港(启东市),东灶港、青龙港(海门),张黄港(如皋市),任港、姚港、天生港、九圩港(南通市区)等以港为名就特别多。

圩--由于围海滩新成陆地,必须筑圩防潮,因而三圩、四圩、五圩、圩角(音于),就成为启东的特殊地名,通州市的三圩头,市区的九圩(音围),也以圩为地名。

坎--坎,地洞,引申为陷入区; 沿海筑堤,有时被海水冲塌,形成洞穴,因而就有南坎、北坎(如东海边)的地名。

墩、山--由于江水海潮泛滥,有时来势很急,盐民、渔民筑起高高的土墩以避之,就有了双墩(如东)、墩头(海安)、三里墩(市区)的地名。有的地方既筑墩以避潮水,以依墩建庙宇以祈福避灾,名土墩为山,如:南山、北山、观音山、张芝山、九华山(通州市),峡山(如东掘港原有峡山之称)。

堆、堤--由于新垦土地,一堆一堆、一堤一堤来划分,因而有二堆、六(海门)和三堤、四堤、五堤(启东)等地名。

桥--由于河汊多,许多地方必须筑桥以便通行,就以桥为地名。刘桥、袁桥、北兴桥、滥港桥、孙李桥(通州市),潮桥、顾高桥(如东),仁桥(海安)。

窑--乡民为了建筑房屋,设窑烧制砖瓦,因而这些地方就以窑为名。五窑(通州市)、孙家窑(如东)、薛窑、吴窑(如皋市)。

堡、垛--有些地方曾经筑堡以防卫,或堆土为垛,即以此为地名,如:李堡、夏堡,张垛、三垛(海安)。

口--有些地方在河渠海港的口子上,就以口为地名。如: 任口(通州市)、沿口(海安)、水洞口(如皋市)、小洋口(如东)。

埠--渡口或船舶停靠之处。如:银杏埠子、曹家埠子(如东),五总埠子(通州市),倒埠子(海门)。

头--以头为地名的有:磨头(如皋)、墩头(海安)、三圩头(通州市)、倒岸头(海门)。

街、店--以街店为地名的有: 新街、三姓街(通州市)、花子街、鬼头街(如皋),十总店、施家店(通州市)、新店、同店(如东)。

甲--有些地方可能受历史上里甲、保甲制度影响,以甲区分地域,以此为名。如:四甲、六甲(海门)、三甲(启东)、二甲、五甲(通州市)。

总--有些地方以总区分地域,以为地名,如: 头总、五总、十总、十八总(通州市)、九总(如东)。

甸--古代郊外为郭,郭外称甸,这最早见于《礼记·天官及地官》,我们南通地区还有保留这样历史遗迹的,如:双甸、石甸(如东)、瓦甸、白甸(海安)。

社--古代指土地神,亦指祀神之所为社。今通州市有东社(音数)、西社两地名,这是比较特殊的,但它却有古老的历史渊源。




南川夜话三七八:登山怀古更自嘲


雪山飞狐Leda
Snow Flying!让我们飞得更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