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162:“秦桧才是千古第一忠臣”

文摘   2024-11-27 12:24   江苏  

秦桧的骂名遗臭万年,“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有人却说秦桧是“千古第一忠臣”、“论对主上之忠,古今忠臣,未有盖桧者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从雍正年间的名将岳钟琪说起。

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第21世孙,在他从籍籍无名到崭露头角的过程中,年羹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在四川提督任上“亏空钱粮”难以偿还,遭到朝廷罢官、论罪。彼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自掏腰包为岳升龙弥补亏空,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岳升龙积极奔走,最后让岳升龙免了牢狱之灾。

岳钟琪在年羹尧军中,年羹尧刻意提携,发掘他的才能,给他立功机会,很快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

可以说,年羹尧是岳中琪的“伯乐”,对岳家父子两代人“恩重如山”

雍正三年四月十八日,年羹尧接到吏部咨文,得知自己被免去川陕总督一职,改调杭州将军。他立即明白自己的身家性命已经凶多吉少。

离陕之前,年羹尧与昔日最信赖的心腹大将岳钟琪有过几次私人对话

六月十三日,年羹尧对岳钟琪说:“我的事皇上曾有谕旨否?你我相与一场,你须实实告我。”岳钟琪答:“并无。”

年羹尧听了哭泣不止,感叹道:“我将来身家性命是不保了......”

其实彼时岳钟琪已经知道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处置方案,但他不能告诉年羹尧。

岳钟琪虚言安慰道:“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加罪,调升将军,从此若能悔罪改过,诸事安静,自然无事了。”

三天后,两人又一次单独会面。

年羹尧说:“皇上命交代之事已毕,我明日起身,又有一件事托你。我的两个儿子,一名年富,一名年斌,河东盐商傅斌,即此二子之名捏的,求你照看。”

岳钟琪回道:“河东盐务现有钦差部堂审理,令郎末必能行盐了。”

年羹尧说:“如不行就罢了。我的事凡可照应者,务求照应。

岳钟琪回道:“君恩友义,轻重自分。无论事之大小,断不敢隐晦存私,诸事总在圣恩,照应二字不敢如命。

俗话说“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虽然雍正帝要惩处年羹尧,岳钟琪不便求情,以免自己也牵连进去,但对大恩人年羹尧也太无情了些

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岳钟琪在返回衙门的路上,有人拿着一封书信奔向他的轿子,被仆人喝住。

岳钟琪让来人把书信呈上来。接过书信一看封面就觉得很有问题,于是立刻命人将投信之人抓了起来。

回到衙门,岳钟琪拆开信一看,原来是唆使他兴兵造反的内容,说他是“岳武穆子孙,当效法先祖,起兵驱逐女真鞑虏”。

当时,岳钟琪很想立即审讯这个唆使他谋反的人,搞清楚情况,但又有一些犹豫。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又是岳飞的后代,身份很敏感,如果单独审问,没有人从旁作证,万一被人认为与罪犯串供,那就麻烦了。

于是岳钟琪特意叫来满人按察使,一同审讯。

这个投信的人名叫张倬,是个硬骨头,无论怎样严刑拷打,他就是不肯透露是受谁的指使。

这个时候,岳钟琪耍了一个很卑鄙的花招。

他佯装与张倬一起赌咒发誓,说我身为岳武穆的后人,特别痛恨满洲人,真的想起兵造反,之前对你严刑拷打,主要是为了考验你的真假,现在我相信你了。我承诺“只要你如实交代”,我一定不会出卖你,如果我说了假话,就是卑鄙小人,让我全家死光、遗臭万年。

张倬听到这话,立马信以为真,然后就供出了幕后主使,是湖南的一个儒生,叫曾静。

岳钟琪立即违背誓言,说话当放屁,把张倬的招供上奏雍正帝。之后,雍正帝掀起了雍正朝最猛烈的“文字狱”:曾静案、吕留良案。

雍正和乾隆这爷儿俩都挺喜欢恶心人。岳钟琪如此做,已经证明他是雍正帝的忠臣无疑,但雍正帝还想恶心他一下,于是问他:岳钟琪,你为了套出人的口供,不惜发下毒誓,然后说话不算数,你就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之前,年羹尧对你有恩,年羹尧被朕给办了,你也不替他说一句话,可见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朕说你同时是“忘恩负义”之人、“背信弃义”之人,你服不服

岳钟琪哪敢不服?

但岳钟琪也有话说:臣这么做,还是出于对皇上的一片忠心。如果臣去做一件忠于皇上的事,但做这件事会让臣背上“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骂名,臣不能因为顾惜自己的名声不受玷污而就不去做。做臣子的,对皇上的忠诚才是最重要的品节,什么“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类的骂名,都不值一提如果做“忠君之事”会让臣背上“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类的骂名,臣毫不犹豫会选择“忠君”,而不会顾惜本人会背上骂名。

雍正帝听了岳钟琪的话,很是满意,龙颜大悦,在给岳钟琪的奏折上朱批写道:“此等盟誓,消灾灭罪,赐福延生”。意思是说,岳钟琪你不必有心理负担,你发全家死光光的毒咒,那是你的忠心,不仅不会带来祸患,还会有福。而且,你宁愿自己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也要套出反贼的口供,对君父的忠心日月可鉴,所以你不光不会背上骂名,反而会背上“美名”。

时人根据雍正帝与岳中琪之间的“忠诚原则”,推导出“秦桧才是千古第一忠臣”、“论对主上之忠,古今忠臣,未有盖桧者也”的结论

我在《宋钦宗真的软弱无能?宋高宗赵构为何硬不起来?》一文中详细剖析了“宋钦宗其实也是个权谋高手”的证据以及宋高宗赵构的处境。

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父子三人都是权谋高手,徽钦二帝在金人手上,是一张可以让金人随时能置赵构于死地的“王牌”

金国有一个“大招”:仍然留宋徽宗在手上,让宋徽宗下诏,派五千精锐金兵护送宋钦宗回去“复位”,赵构如何破

赵构根本破不了金国的这个“大招”

宋钦宗是天下人包括赵构本人都承认的正牌大宋皇帝,宋徽宗亲自传位给他的。而赵构是手下人“拥立”的,赵桓的皇位肯定比赵构的皇位更“正”。

金兵带着宋徽宗的诏书护送宋钦宗南下“复位”,赵构如果不抵抗,退位让给赵桓,这当过皇帝的人被废了以后古往今来基本没有好下场的。赵构肯定知道。

赵构如果抵抗,首先就违背了老爹的诏书,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他如果派兵抵挡护送赵桓回来复位的金军,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钦宗和徽宗就可以称他为“乱臣贼子”,这种情况下,谁会帮助赵构“冒着骂名”率兵抵抗?多年后的大明“靖难之役”,朱允炆说“勿使朕背上杀叔之名”,手下将领就都不敢对燕王朱棣下手,何况赵桓是真正的皇帝?再说了,假设有将领愿意替赵构率兵抵抗护送赵桓回来复位的金军,无论结局如何,这位将领都得死:赵桓赢了,肯定会杀他,毫无悬念;如果他杀死赵桓,让赵构赢,赵构最后也得杀他。因为他杀死的是天下人包括赵构本人都承认的皇帝。这方面是有先例的:成济杀了曹髦,司马昭是得益者,但他杀了皇帝,司马昭必须得杀他;连朱温这种看似“不遵守礼法”的人,让蒋玄晖杀了唐昭宗之后,因为这是“弑君”,最后蒋玄晖仍然也得死。但如果将领站在赵桓一边,逼赵构让位,赵桓赢了之后还真不一定会杀他们,这属于曾经“误入歧途”但后来“弃暗投明”。所以,如果赵构选择抵抗,对将领们来讲,站在赵构一边,无论最后赵桓赵构谁赢,他们都难免一死;站在赵桓一边,只要赵桓赢了,他们大概率不会死。如何选边站队,还用说吗?这样赵构将很快成“光杆司令”。

所以,只要金国“放大招”,无论赵构怎么选择,都是死局

赵构死了之后,他当政的这几年一定会被钦宗定为“伪朝”,因为不这样的话,钦宗自己会很没面子,那赵构在史上的形象就不是君主,而是“乱臣贼子”。今天很多人骂秦桧是“奸臣”,不骂赵构,还不是因为赵构是皇帝?如果赵构保不住皇位,他背上千古骂名是必须的。

但金国不会主动“放大招”。金国不被逼到一定程度不会主动“放大招”送赵桓回去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属于“损人不利己”,害了赵构,但对金国风险很大。赵桓是在金国吃过苦的人,又在金国呆过几年知道金国的虚实,谁知道这位爷回去之后会不会报复?说不定他比赵构还狠呢?徽宗年老很快会死,钦宗要是回去了,金国人手里有牌能遏制赵构,但没有遏制赵桓的牌。

这就能看出赵老九当时所面临的困难了:他必须抵抗金国,否则金兵会把他抓住,他结局凄惨;他还不能把金国打得太疼,否则金国“放大招”,他的结局仍然会凄惨。他要控制对金国的打击力度,要打疼金国,但还不能打太疼,把金国的感受控制在“打不赢赵构,但还没被逼到需要放大招”的地步,这确实是一门学问。

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大宋的禁军几乎全军覆没。宋朝军制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禁军强大,厢军不堪一击。也就是说,汴京陷落之后,赵构手里已经没有朝廷的嫡系军队。岳飞等人的兵力都是他们自己拉起来的,不是朝廷亲军,严格来讲,岳飞就是“军头”,岳飞可以选择“不受赵构控制”,只不过岳飞本人很“忠君爱国”,不会那样做罢了。

赵构有什么?他除了有天下人认可的“皇帝姓赵”的礼法观念,别的“一无所有”。他没有兵,还有金国这个他“不敢不打,但也不敢把对方打太疼”的外敌。赵老九面临的难度是地狱级的,但赵老九成功将各地“军头”们自己拉起来的兵力收编成朝廷禁军,还能策划宋金和谈,保住皇位,单纯从能力上来讲,这份能力堪称逆天。如果明末的崇祯或者弘光有赵老九一半的能力,大明的历史妥妥改写。

赵构面临上天给他的“难题”,“解决方案”其实并不多。

岳飞或许是大宋的忠臣,但肯定不是赵构的忠臣。你岳飞口口声声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二圣”如果回来了,赵构还能是皇帝吗?你岳飞要做的事是在把赵构赶下皇位的,对赵构来讲,这肯定不是忠臣,简直是奸臣。

“绍兴和议”几乎是唯一的能让赵构坐稳皇位,“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但这个方案是肯定会“遗臭万年”的

赵构不想让自己“遗臭万年”,那谁去做这种事?

能站在大宋朝堂上的高官没一个是傻子,没人愿意去操盘这份“丧权辱国”的和议、都知道这样做了之后会让自己身后“遗臭万年”。这个时候秦桧挺身而出,去做“赵构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把“遗臭万年”的骂名揽在自己身上,为君父分忧,这样都不算是“忠臣”,什么样才是忠臣

秦桧曾经是有“硬骨头”的。

宋钦宗靖康元年初,秦桧上奏,认为对南犯的金军不宜显示出太怯懦的态度,使自己的力量削弱;之后金兵包围汴京,坚持要北宋割地,不然就进攻汴京。宋钦宗在延和殿召百官商议对策,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不同意。

靖康二年二月,宋徽宗、宋钦宗被废为庶人,莫俦、吴开从金营回来,传金军元帅之命要推立异姓为帝。秦桧上书金帅乞立赵氏为帝,被拘押在金营

从这件事能看出来,秦桧是忠于赵官家的。他表现出来的“硬骨头”也是为了赵官家的利益,并不是为了大宋。从这件事上能嗅到日后秦桧操盘“绍兴和议”为了皇帝的利益不惜出卖大宋的“国家利益”的蛛丝马迹。一句话,秦桧忠心的对象是“一家一姓”的赵家皇室,而不是大宋这个国家

另外,秦桧也是有“人情味”的。

岳飞被害之后,岳家后代被发配福建漳州。漳州知府为“投秦桧所好”,要“落井下石”害死岳飞的后人,“斩草除根”。他认为这件事肯定会让秦相爷高兴,提前给秦桧写了信。秦桧看到以后很生气,骂他“可谓狗彘不食其余”,就是“猪狗不如”的意思,还把这封信托人送给岳家的后人,让他们小心。

历史的编纂也是“皇帝说了算”的。南宋历史中有“秦桧是权相,高宗担心秦桧谋害,去秦府的时候都在靴筒里藏匕首”,我认为不可信。因为“绍兴和议”,秦桧在当时已经骂名满天下,不得人心,这样的人不可能得到支持,怎么可能篡位?

赵构如此做的目的,还是在抹黑秦桧。毕竟秦桧越是奸臣,“绍兴和议”这种卖国协议扣在秦桧身上,人们就越不会去联想背后的“老板”其实是赵构。

赵构的角度,当他可能要为了保全皇位不得不背上“丧权辱国”、“不忠不孝”的罪名时,秦桧站出来,不惜让自己背上千古骂名,替君父扛下了所有

岳钟琪时的清人认为:像秦桧这样为了忠君不惜让自己“遗臭万年”的人,古往今来都不多,这秦桧当然配得上“千古第一忠臣”的称号

所以,封建皇朝时代的思想教化,什么“仁义礼智信”,其实都是为了“忠君”这个目的。当“忠君”与“做个小人”相冲突时,“忠臣”应该选择“忠君”而不惜“做个小人”;“忠君与“卖国”相冲突时,“忠臣应该选择“忠君”而不惜“卖国”;“忠君与“遗臭万年”相冲突时,“忠臣应该选择“忠君”而不惜“遗臭万年”。

对皇帝来讲,做臣子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忠君”这两个字可以践踏一切,牺牲一切,包括名利、性命甚至国家利益只认“忠君”为最高信条,如果跟“忠君”这个信条有冲突,什么人性、公义这些理念,统统都得靠边站

一句话,在大清,“无脑忠君”是最高道德准则。

这不就是叫大清子民做“是非不分、只听主子命令”的“奴才”吗?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对李鸿章讲过一段话:贵国乃人才济济之地,并不缺人才。但贵国又是专制之地,无论天才地才一遇专制便成奴才,此乃贵国愚昧落后不能强盛之根源,也是我们战胜你们的原因。

严格来讲,大清朝有功有过;但有人说“大清误我华夏三百年”,得承认也有一定道理。

名人苟或
中西文化都略知皮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