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152:“粘杆处”和“密折制度”

文摘   2024-11-14 23:09   中国  

清朝有个叫赵翼的人在自己的书《檐曝杂记》中写到这样一件事。

清朝有位大臣叫王云锦,春节休假之期就与亲友在家中打叶子牌为戏。玩着玩着,这牌就少了一张,几人遍寻不着,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天上朝时,雍正帝看似闲聊地问王云锦昨日假期干什么去了,王云锦也是个实在人,立马回禀道,昨日去和亲友玩了一会儿叶子戏。雍正帝点了点头,夸赞他的诚实,边说边将王云锦遍寻不着的那张叶子牌给了他。王云锦接过之后,又是庆幸又是害怕。庆幸的是自己如实回禀,没有犯下欺君大罪;害怕的是,皇上竟然连他玩叶子戏都知道。

雍正帝能对臣下的一举一动掌握得清清楚楚,凭借的是他手下的一个秘密特务组织“粘杆处”。

在雍正登基之前,还在潜邸做“雍亲王”的时候,“粘杆处”就已经存在了。不过,“粘杆处”在成立之初并不是一个特务机构。当时,雍亲王府内种植了许多树木,夏日炎炎,便有许多蝉在树上鸣叫,这让喜欢安静的胤禛十分烦恼,于是就命令府中的奴才拿着杆子将树上鸣叫的蝉都粘下来,让自己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息。这个负责拿着杆子粘鸣蝉的人事组织就叫作“粘杆处”。当然,该组织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粘鸣蝉,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竞争激烈,“粘杆处”的业务范围有所扩大,表面上继续粘蝉,暗地里帮助四爷刺探情报,笼络大臣、铲除异己,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个小型的特务情报组织。

四爷“夺嫡”成功,登基之后,“粘杆处”作为一个秘密情报组织变得更加完善、更加“正式”。该机构名义上隶属于内务府管辖,但实际上内务府根本管不着他们。他们直接听命于雍正皇帝一人。其总部设在雍正以前的雍亲王府内,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或联络点,以便收集情报和执行任务。

“粘杆处”的核心领导层叫作“粘杆侍卫”,由皇帝的心腹担任,负责整体策划和指挥;手下的成员被称为“粘杆拜唐”,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这些人里面有精通武艺的刺客、精于搜集分析情报的密探或间谍。

“粘杆处”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收集情报。其特务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渗透到朝廷内部和民间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官员、百姓的言行举止以及社会动态等信息,为雍正皇帝提供决策参考。这些情报不仅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掌握朝政,还为他打击异己、巩固皇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情报收集外,“粘杆处”还承担着惩戒甚至处决的任务。对于有些被认定为叛逆或威胁皇权的人,皇上以正规司法程序不方便处决的人,“粘杆处”会采取迅速而狠辣的手段予以处决,以确保皇权的稳固和朝廷的安宁。据说跟雍正帝竞争皇位失败的八爷和九爷就是被“粘杆处”秘密处决的,因为雍正不想让世人认为他对兄弟太凉薄,无法用正大光明的程序杀死他们。

“粘杆处”与明朝的“锦衣卫”虽然同是情报特务组织,但秘密程度更高,行事更低调。“粘杆处”就是雍正帝手中一把维护皇权的“无形的利剑”,让雍正帝手下的大臣们只敢兢兢业业报效皇帝,而不敢有二心。

雍正帝维护皇权的“秘密手段”,除了隐身于暗处的“粘杆处”之外,还有就是著名的“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并不是雍正帝首创,康熙时期已经形成。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

但“密折制度”的发扬光大,毫无疑问是在雍正朝。

康熙在位61年,具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只有100多人;而雍正在位仅13年,具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却达到了1200多人。

官员给皇帝上密折,必须亲笔书写,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以“密折”形式上报。密折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再装入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只有两把,一把在上奏折的官员手中,另一把由皇帝保管,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亲自委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走朝廷正常的驿站传递系统。“密折”将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雍正朝定例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除了定例之外,雍正帝还会“特别关照”某些官员,赐予他们给皇帝上“密折”的权利。对官员来说,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密折是一种特权,一种荣耀,他们当然会尽心办好此事。

密折制度让皇帝与官员们之间建立了一个个“单线联系”的信息渠道,可以实现官员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告密”。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敢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特务”,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胜防,于是大家只能老老实实为皇上忠心办事,谁也不敢向皇上隐瞒信息。

对于臣下送来的密折,雍正帝非常重视,从来都是亲自回复,“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不过,这么多官员给雍正上“密折”,雍正一一批阅,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好在雍正帝是个勤快人,其勤政程度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罕见的。雍正批复奏折的文字累计达两千万字以上,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工作量

雍正帝规定,官员最后必须将带有朱批的密折奉还给皇帝本人。正是这个规定让雍正帝批复过的奏折保存了下来,至今仍有数以万计之多,保存于故宫博物院

从这些奏折中我们看到雍正帝的“真性情”。其批复密折的最大特色就是生动有趣,接地气。

比如雍正给田文镜的批示颇为直爽地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尔等大臣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再比如雍正给年羹尧的批语相当肉麻:“真正累了你,不但朕,怡亲王都心疼你落泪,阿弥陀佛,好一大险”、“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朕实在想卿”等等。

正是有了“粘杆处”对官员的监督刺探以及“密折制度”让雍正帝对官情、民情的直接了解,让雍正帝可以掌握帝国官场全盘,实现乾纲独断,将中国古代君主集权推向了顶峰。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严重,雍正要反腐,腐败官员必然不肯束手就擒,必然要反击,而加强君主集权保证了雍正帝“雷霆手段”反腐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集权”是个中性的词,不能直接说“集权”是好还是坏,关键看君主“集权”之后干什么。雍正帝“集权”之后,大刀阔斧展开改革,做了多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雍正的“集权”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名人苟或
中西文化都略知皮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