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最近发生的事:“劣胜优汰”与“丛林法则”

文摘   2024-11-23 10:50   中国  

新西兰人最近的游行。

新西兰议会,毛利人议员跳起“毛利战舞抗议取消毛利人特权。

新西兰人最近在纷纷逃离新西兰。

新西兰总理Christopher Luxon抛售投资房。

新西兰副总理Winston Peters之前的一栋百万豪宅也在上市找买家。

一个国家连总理和副总理都在抛售资产跑路前途还能乐观

新西兰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南非?

曾经的南非是发达国家,黑人把白人赶走之后,南非已经变成了发展中国家,而且还在继续堕落的趋势中。

良好的社会,应该让一个人的能力、责任、权力、回报、监督得到“相配套”的安置;能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越大,回报越丰,监督越严。一个人得不到该有的权利和自由是一种悲哀;但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却非要赋予他以他的能力并不堪任的权力和责任,也是一种悲哀

后一种悲哀,我曾经专门取了个名字叫“司马衷之殇”。晋惠帝司马衷,就是那位发明了金句“何不食肉糜”的爷,如果不当皇帝,对他本人和西晋的天下都会是一件幸事;可惜的是,他当了皇帝,最后本人横死,西晋迎来“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人的欲望往往超过能力。一个乞丐也会有追求皇帝般生活质量的欲望。同时,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清醒、越有道德、越懂得自律、越会慎重对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手中的权力;越是没智慧的人,越短视,如果他不幸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他越不懂自律,会滥用金钱和权力,会造成灾难。有些人恨贪官,但他自己本身经常在网购过程中做“白嫖党”,请问这种人如果当了官,会比贪官的表现更好吗?其实这种人也是个“滥用职权欺压别人”的货,只不过他一介草民,手里的权力太小,只能“芝麻粒大的权力作芝麻粒大的恶”罢了;他声讨贪官并是不要反贪,只是嫉妒“为什么可以有权大贪人的不是我”罢了。

“丛林法则”是很残酷的,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弱者可能会被吃得渣都不剩在“丛林法则”下,有一条大自然的铁律得到了执行,那就是“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规律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广泛发挥作用。

在自然界。非洲大草原的狮子追捕羚羊,跑最慢的羚羊会被狮子追上吃掉,跑最慢的狮子会得不到食物而饿死,时间长了,会产生对羚羊和狮子都“正向”的结果,跑得更快的个体可以活下来,弱者被淘汰。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中。一个行业有很多生意人,有人赚钱有人亏钱,时间长了,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必然是更有效率的一家活下来。人类历史一路走来,各民族、种族在历史长河中一路拼杀,能在竟然仍然活下来的,都是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的胜利者。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人类整体是有好处的。

人们不喜欢“丛林法则”,因为失败者的凄惨结局让人“心有不忍”,应该给予他们一个人性的结局。同时,“丛林法则”确实在有时候也会“损害效率”,毕竟有的人的“失败”只是暂时的,给予人道主义呵护让他恢复实力,他可能重新振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

社会变文明的一个标志就是告别“丛林法则”。

告别“丛林法则”不是要连同“优胜劣汰”法则也一起告别,否则,人类社会将陷入崩塌

说一句冷冰冰的话就是:人类社会上永远是要有人被淘汰的,哪怕建再多的学校、教堂和庙宇,也有无法被教化向善的恶棍,所以,再文明的社会也有监狱。监狱和刑罚就是社会淘汰人的方式。文明社会的构建不是要否认“有些人会被淘汰”,而是“让尽可能少的人被淘汰”以及“让淘汰的过程更人道”。

认为“所有人都会被救赎”,这是一厢情愿的“圣母”思维。有些人就是救赎不了的,他被社会“淘汰”才是对社会功德无量的事情。我知道真相很残酷,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必须说出真相,故意闭上眼睛不看真相,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姑息毒蛇和“中山狼”的存在,等到了“大崩塌”的时候,后果将会更残酷。

但是,很不幸的是,社会在告别“丛林法则”的同时,连同“优胜劣汰”法则也一起扔了,正在走向“劣胜优汰”

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少数人群体,不是惯着他们,让他们享受特权,甚至让他们喧宾夺主。事实上,一个群体灭亡了,或者混成“少数群体了,主要还不是因为他竞争力不行

人类社会告别“丛林法则”才多少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丛林法则”以及紧紧依附“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规律一直铁面无私地发挥着作用,弱势群体混成弱势群体,少数群体混成少数群体,这个现象背后的最主要的推手就是“优胜劣汰”规律,是让人类整体裁弱留强、越来越强大的。

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少数人群体没有错;但惯着他们,让他们享受特权,甚至让他们喧宾夺主,就是大错。是在破坏“优胜劣汰”规律。

《马太福音》里面说:那些有的,要让他拥有更多;那些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走。

“马太效应”是符合“优胜劣汰”规律的。在竞争中获胜的人,一般来讲被认为能力更强,能够更好地实现让社会财富增值,财富在他们手上,会让社会总财富增加。

必须牢记:人类社会的存续发展是以创造财富为最根本的基础的。只要这个基础存在,“效率”就永远重要,牺牲“优胜劣汰”规律绝不可取。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把这个道理阐述得比《圣经》更全面更深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熵增定律,趋于均衡,那是“天道”,是自然规律;熵减定律,有余者更有余,不足者更不足,那是人道。人行人道,才是符合天道;人如果不行人道,非要去行“天道”,反而是不符合“天道”

我支持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少数人群体;但我不支持为了保护他们而不惜牺牲“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让社会进入“劣胜优汰”的“逆淘汰”过程。

名人苟或
中西文化都略知皮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