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摘自网络)
2024年,受南岛老师的影响,终于启笔开始写周记。
过去的两周,心情跌宕起伏,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很多事情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就能达成,可能也正因为这样,收获时才会倍感珍惜。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头来过吧。
心态的转变很快,而行动却跟不上,放任自己懒散地过了两周。这两周,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日常的太极拳坚持着,把下半年的计划重新整理了下,年初,定下的目标,慢慢拾起来完成。
太极拳的坚持很有意思,我完全是在同事们的带动下坚持,偶尔一个人练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老师所说的练拳是练个寂寞,一个人练的时候,寂寞感由然而生,好在有小蔡老师放假也能早早回来练,看到她的一刹那,两眼放光。
两人练很有意思,有时候两人内心都有懈怠不想动的想法,但到点了人不自觉地就走到了镜子前,练上一会儿后,不想动的念头也就烟消云散了,甚至还嫌弃半个小时练不过瘾。有时候,懒惰的心念也就在那一瞬间,克服它,熬过去,也就坚持下来了。
这周的练拳,仍然是围绕野马分鬃的练习。老师说,三伏天了,不要放过这个好时机,大火熬开,筋骨要拉开;不要放过自己,进步就在那进的一寸间。
于是,开胯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力贯全身,头领,脊柱要领,胯要坐下去,前腿、膝盖、后腿到脚跟,力要有撑劲,力要贯到脚跟,小腿笔直扎到地面,胯再往下坐一寸,保持大腿与小腿呈90度。
我目前完成的还不到位,大腿、小腿能感受到力,脚后跟还没有知觉,感受不到撑劲,随意别人用手轻轻一碰脚后跟,我的动作就垮掉了。
但拉伸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前跨稍拉开的感觉,整个后背脊柱的都是往外凸的,热流暖到发烫,从后背脊柱延伸到腰到大腿、小腿,整个筋骨都有拉伸感,脚后跟感觉还不明显,不知道脚后跟怎样才叫撑,身体没有知觉反应。就有点像之前一节节松脊柱一样,刚开始练时松肩颈也是完全没知觉。
这一步做不到位,力就没有办法扎到地面。哈哈,慢慢来,我觉得练拳能坚持下来,于我而言是奇迹。说出来,我家先生和我女儿都觉得不可思议,包子能坚持练拳,那真是天方夜谭,平常运动都叫不出去的人,叫出去了动一下就喊累,后面他们运动都习惯性地忽略我了,叫了也白叫。
这可能就是老师榜样的力量,同事们相伴一起练的力量。
下半年的计划,这周也逐渐启动起来。
首先,是加入斯敏老师、小蔡老师重新过一遍2024年的五力共读温病学,我后加入,她俩已经遥遥领先,目前我已经进行到了第十天,希望能利用7月读完。
然后,年初规划时,有计划带领同事们一起读上几本写作书籍,锻炼一下写作能力,也准备启动了,我们计划共读第一本书《洞见写作》,这本书的写作框架很适合新媒体写作入门,内容相对简单,读起来没什么压力。写作业要求也不高,每周做一道拆解题,写一篇周记。
这周还和南岛老师聊了下《零基础学伤寒论》下半年的复习形式,上半年小蔡老师带领复习了太阳病篇,下半年的复习框架,老师提出了新的思路,建议先将其它五经表证拎出来学习,再学习里证,同时加入今年温病学的部分内容以及2022年五力内伤病共读的部门内容,打通温病、内伤、伤寒的辨证体系。
虽然是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归纳、精炼提升。有时候我很钦佩老师的大爱无私,即使是免费,也让每一次的学习变得有价值,值得珍藏回味。
所以,下半年的复习,还是蛮值得期待的,学完这些,可能回过头再去学《疾病分类入门》,应该会觉得轻松很多。
因为下周内部培训,要集体学习和分享《关于湿热病的几个关键词》,这两天我又重新整理学习了一下。这节公益课,南岛老师已经将湿热病的特点、辨证方法、处理原则以及护理要点都非常清晰地讲解。
需要注意的是,湿性缠绵难愈,对于湿热病的艾灸施治,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湿重的时候,不能想着灸一次就能退烧,要有足够的耐心,守着穴位灸。
前段时间跟诊时遇到一个小朋友的案例,小朋友因湿热引起反复高烧。
小朋友大约5岁多,今年4、5月的时候,总是反反复复发烧,有次一连烧了5天,妈妈很焦虑,急病乱投医,能用的方法都用了,吃退烧药,吃中药(用石膏清热),吃头孢,甚至拔罐、放血等,但孩子的烧仍然退不下来。
无奈之下,带着宝宝来灸馆,南岛老师帮忙辨证取穴后,在灸馆处理完,回家后孩子因为湿没退干净,又烧到39.2℃,妈妈一着急,继续投喂退烧药,被南岛老师“教育”一番,并让她学习公众号《湿热病的特点、处理原则、辨证方法和护理要点》一文,妈妈才安定下来,守着身柱穴灸。
第二晚烧降下来,能持续出小汗了,舌苔转薄,但左眼眼睛痛、肿,眼屎多,黄黏,流眼泪。孩子妈妈又不淡定了,改灸了至阳;
第三天南岛老师建议继续捏脊,守着身柱灸,因为湿没祛干净,所以病情就会反反复复;
第五天孩子妈妈反馈,孩子第四天完全退烧了,并发了后面三天的舌照过来。通过这次治疗的经历,她才体会到湿热病的治疗规律,要先祛湿,湿去后热显,但高攀一会儿,之后就会慢慢退下来。
这是湿热病的一个特点,湿去热孤,当湿去的时候,热势可能会更高,体温可能会短暂的升高,此时不能看到体温复高而焦虑,而是应该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去摸脉,如果此时体温升高,脉微数,不用太担忧,这个热不会持续;如果是脉数,那灸下曲池清热即可。
在没有足够的学习前,就很难理解到疾病的发展过程。遇到孩子反复高热,妈妈们是很容易慌张,即使告诉她们守着身柱灸,也会守不住,灸一次没退热,就会想着换曲池灸,换至阳灸,换气户灸......把自己熟悉的穴位都灸个遍,或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不管怎样,总有个穴位能起效吧,又或者是干脆觉得艾灸没法退热,从此舍弃艾灸。
好啦,第一次记录周记,有点啰嗦,愿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下周继续加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