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香港——大屿山鹿湖精舍

文摘   2024-12-10 08:16   澳大利亚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这里除了拥有多元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外,亦有禅林、寺院、道场共百余家,错落各处,但以鹿湖一带最为密集。当中历史最悠久者,非鹿湖精舍莫属。



鹿湖精舍以前的客堂有一幅书法,上面写了一首五言古诗,头四句是这样的:「鹿生深林中,饮水而食草。伸脚树下眠,悠悠无烦恼。」其实,鹿湖之所以得名,相传是因为早年草木茂盛,鹿湖为群山围绕,中间凹陷像湖,加上有鹿在饮水,所以久而久之便有此称。不过严格而言,在香港唯一能找到的原生鹿科动物是赤麂(Red Muntjac)。赤麂体型较小,天性胆小,对环境十分敏感,叫声像狗吠,所以与一般人印象中的「鹿」还是有点不同的。


鹿湖精舍前身是纯阳仙院,创建自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那时候大屿山鹿湖称作鹿湖洞,取其洞天之意。纯阳仙院又可细分为纯阳、普云两院,后者只供妇女修行。纯阳仙院以吕祖信仰为主,可以说是大屿山有纪录以来最古老的修行场所,由乡绅陆师彦、吕景辉及罗浮山道士罗元一(陈炳南)等倡建。吕祖即吕洞宾,道号纯阳子,为全真派祖师之一,故又称纯阳祖师。



在还未有安老院的年代,道场和斋堂某程度上负起了照顾一部分长者的责任。不少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长者付出一笔款项,入住斋堂。纯阳仙院也提供了这种服务。例如创院初期,善信如欲长住,要先捐白金(白银)一百四十圆(元)。这笔捐款会用来支付善信从生养到死葬等所有开支。善信百年归世后,若已没剩财产,纯阳仙院会在其最初的捐款中,拨出二十圆作为殓葬费。余下款项,通常会用作储蓄收息,供日后每年拜祭用。这项传统,在纯阳仙院改变为鹿湖精舍后,仍持续了好一段日子。

当年纯阳仙院入口处设有洞门,门上有联云:「一轮明月开丹灶,八面青山映鹿湖。」如今洞门已变为山门,横额改刻「鹿湖山门」四字,对联亦改为「鹿苑风清翻扫径,湖源水净不沾尘」,那是1958年由时任宝莲禅寺方丈筏可大和尚的弟子明慧法师撰写的。

鹿湖精舍正门石刻横额原为「纯阳仙院」四字,由闽浙总督何璋题。正门刻联云:「缑岭分踪,虽处天涯皈净土;屿山寄迹,独超尘界峙中流」,是末代广东状元梁耀枢(1832年-1888年)所书。梁耀枢是晚清著名翰林,灵渡寺内「道从此入」的匾额,同样出自他手笔。

02 由道转佛的契机


纯阳仙院原本是道堂,那为何后来又会转变为佛教道场?明慧法师编撰的《大屿山志》有如下记述:纯阳仙院落成后不久,罗元一道长偶遇来大屿山弘法的观清法师。观清法师(1853年-1928年)曾在镇江金山寺和扬州高旻寺参禅多年,后来打算在罗浮山结居修行。不过清末政局动荡不安,广东一带土匪群起,异常猖獗,观清法师遂辗转来到大屿山。法师最初是在大澳的一间地藏庙驻锡(即今天的大澳文物酒店,前身曾为大澳警署)。有一天,观清法师行至鹿湖洞,随喜瞻仰时,结识了纯阳仙院的罗元一道长。二人一见如故,自此他们常常对弈论道。


根据鹿湖精舍的前住持妙慧法师说,曾听上几代法师提及,当年鹿湖洞有瘟疫,死了13名道士和道姑。观清法师认为鹿湖洞并非道家福地,只适合兴建佛教道场,所以罗元一道长决定慷慨地将仙院送赠法师。



坊间一般将观清法师来大屿山弘化、罗元一道长与法师相识,及纯阳仙院由道转佛等事迹的发生时间推迟至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例如有说观清法师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芒鞋策杖抵达香港,开创鹿湖精舍。也有一种说法是,法师是1943年路过此地,结识罗元一道长。某日道长认为自己修炼多时,已达能超脱分形、羽化登仙之境,便将纯阳仙院及其他名下产业,交托观清法师主持,自行离去。又,据称罗元一道长曾两次爬上高山,从山上跳跃下来。第一次他跌断了骨,被人救起后回到鹿湖洞继续修炼,一段时间后再作白日飞升之举。传闻第二次跳跃后,现场只余下他所穿的便鞋一只,后人更为罗元一道长立衣冠冢以纪念此事。



不过其实罗元一道长在1909年(宣统元年)已经羽化,这点从他在大澳的坟墓足以证明。墓碑上明确刻有道长卒年及其阴宅方位布局,立碑人是观清法师及其女弟子日禅。此外,鹿湖精舍所藏的托产信函显示,罗元一道长后人在他逝世后,无意经营道院,向政府呈信函,表示欲请托观清法师代理纯阳仙院,其时同样为1909年。


自那时起,纯阳仙院虽沿用旧称,但其性质已由道转佛,所有院内制度仪式,皆遵禅门轨范,直到1955年,才正式更名为鹿湖精舍。


 



推荐阅读

我们的路‍‍‍‍‍‍





THE END

编辑:佛门网  | 视觉:多大事
供图/视频:佛门网
公众号内容承办:多大事文宣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多大事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工作,方便读者,但不代表多大事立场与观点。活动举办与报名等事项与多大事无关,请单独联系。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多大事
聚焦海外,推动中国佛教全球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