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放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仪式,泰国人相信透过放生,可以行善积福,于是许多寺庙附近都会贩售鸟、鱼类等动物,邻近曼谷昭披耶河,也经常可以见到「放生」仪式,大批鱼类被放入河中作为祈福,却逐渐演变为庞大的商业行为。
而由于放生仪式的神圣,甚至有泰国官员鼓励年轻人在情人节去寺庙祈福放生动物,取代做爱,以减少泰国飙高的青年未婚怀孕问题。
泰国民众对放生的「高需求」还衍生出了「放生经济圈」,让少数不肖人士,利用民众的信仰需求从中获利,许多商人索性集体养殖动物,甚至捕捉动物,贩售以供信徒「放生」,但有时因民众不了解动物习性,反而造成伤害。
例如,泰国就曾有陆栖性乌龟被放入水中淹死的案例,也有民众认为向乌龟丢钱币会带来长寿,许多寺庙都有类似的许愿池,于是民众大量朝乌龟丢钱许愿却造成动物误食,甚至就有乌龟被兽医从体内取出915枚硬币,甚至身体变形需长期治疗。
此外,除大批信众透过放生来行善,亦有外国人组团来泰国集体放生「牛」,带回农村给农民圈养,但如何支撑泰国民众大批的「放生需求」,囤积待放生的动物变成「存货」,尤其背后牵涉的商业买卖,却鲜少在泰国被讨论关注。
泰国以「拜拜」祈福闻名,参拜祈祷融合多种宗教,基本上什么都拜,例如曼谷市区最著名,俗称「四面佛」的大梵天王是来自印度教的神祇,在路边经常也可见大小神龛,有的树木也被视为有灵而成祭祀对象。
泰国宪法虽保障宗教自由,但全国约95%人口是佛教徒,皇室成员也几乎是佛教徒,主流佛教是源自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也称上座部佛教(Theravada)或小乘佛教,因宗教带来的巴利文与梵文,更深刻影响泰文书写系统。
泰国人每年花费大约25亿泰铢在祭祀、祈祷等宗教服务,「国王」、「佛教」、「民族」都是泰国的核心精神,而由于泰国宗教影响力庞大,连带影响错综复杂的金权关系,更有许多寺庙高僧拥有私人轿车及高级住房,也有许多握有政经权力的信徒跟随,比如泰国政府追捕的泰国最大佛寺「法身寺」住持,就是金权与宗教政治的发酵案例。
宗教在泰国虽有稳定社会的作用,但许多民众到庙宇参拜或者行善,通常都带有明确「目的性」,希望事业、爱情、健康都有相对应的神祇相助,不少人「行善」亦是认为能替自己积福,而放生的动物则可替自身带走坏运。
不仅民众,掌握泰国政经权力的菁英,多数也都非常相信宗教及风水,泰国是连部长乔迁办公室都要择日选方位,甚至打击贪腐的政府机关,都会请高僧到办公室祈福,并发放加持圣物给员工,以求能有效打击贪污。
泰国更有和尚,为力求展现神迹以吸引信徒,透过浸泡在加热的油锅里毫发无伤,除了信众啧啧称奇,也进而获得大批捐献,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学者Jessada Denduangboripant长期追踪泰国宗教奇人异事,用科学方法解释并上传社群网路引起热议,却让部分人士对学者发出人身威胁。
若传出特殊的树木开花或泉水逆流现象的消息,也会吸引民众蜂拥而至,祈求祝福甚至拜求彩劵中奖号码,即使泰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已有多年积累,民众对于宗教仍是一窝蜂陷入。
泰国人对信仰虽然「迷信」,甚至引致「盲信」的批评,却不可否认宗教是稳定当地社会的重要力量,泰国近年面临严重的贫富差距、经济停滞,而宗教仪式便成民众获取心灵宁静的方式,「微笑国度」也因宗教信仰加乘而闻名于世。
站在曼谷街头观察,泰国人对捐献助人的意愿很高,在空铁站出口常见学生替弱势民众募款,或商家的慈善捐款箱,经常都有民众会特别奉献金钱,聊表心意,对于路边行乞或盲人演唱者,也常有民众热心捐献。
至于民众放生动物、向水池丢钱许愿造成动物受伤,并非恶意而是因无知所造成,多数民众都是抱持行善奉献信念,却因缺乏足够法令或资讯。但观念调整需要时间,泰国更需政策介入,平衡动物保护与宗教需求,在普遍且频繁的信仰生活中,相关立法更是迫在眉睫,只是泰国宗教背后涉及庞大利益与宗教交错的金权政治,改善放生动物的权益,或许短期内,仍难看见光明
作者:陈彦霖
推荐阅读
我们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