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4年 | 刑事法判解新年专页

文摘   2024-12-31 23:59   北京  

《刑事法判解》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陈兴良教授、车浩教授任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发行。刊物关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务问题,诚邀学界和实务界同仁赐稿。


公号&刊物来稿请至:xingshifapanjie@126.com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元旦佳节。“刑事法判解”公号陪伴着各位读者朋友一起走过了绚丽多彩的2024年,一同踏入充满未知和希望的2025年。


“刑事法判解”公号成立于2019年5月4日,这已经是我们共同走过的第6个元旦。在读者朋友们的陪伴下,“刑事法判解”公号正在不断成长。原创内容超过300篇,粉丝数接近10万。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持续的大力支持是小编不断自我要求、精益求精的强劲推力,也是小编不忘初心、持续输出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感谢各位小编在学习工作之余为爱发电,用心血和汗水浇灌我们共同的思想乐园。


回首2024年,我们在「文萃」栏目精选各类文献,展现刑法学说争鸣,欣赏思想碰撞的火花。在「新规」栏目跟进规范更新,与时俱进。既立足本土「案选」最新权威案例,也放眼域外」借鉴他山之石,并在书讯」中介绍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本土意识和域外视野的结合、司法实务和学术理论的交融。不仅如此,精选「来稿」还为我们带来对热点案件的实时分析与解读,为读者朋友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


这一年,我们不仅有学术新锐之声——全国青年刑法学者系列讲座,还有汇集顶尖师资的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线上公益课。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完美展现了师生无穷的活力和对刑法深厚的热爱!


在新的一年里,“刑事法判解”公号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断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专业的内容和最新的刑法资讯。也恳请各位读者朋友继续支持我们!


祝各位读者朋友学有所成、研有所获,万事胜意、硕果累累!


“刑事法判解”编辑部








这一年,判解推送了《刑事法判解》新刊中的部分文章(参见陈兴良、车浩主编,邹兵建执行主编:《刑事法判解》(第24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24年版,即出)。


 
车浩:《刑事法判解》第23卷卷首语

蔡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不法判断与处罚范围

姚万勤: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明知”认定的教义学分析

方军:从实务案例检视共谋共同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史令珊:诈骗行为构造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柏浪涛:非法充值与盗窃债权

[日]山口厚著,王昭武译:“法益关系错误说”在解释论上的意义

稿

这一年,判解持续关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务问题与热点案件,收获学界和实务界同仁来稿。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也期待各位来年继续不吝赐稿。


 
苏瑞芳:近亲属利用影响力受贿后谎称已退还行为的定性

袁廷毅:诈骗数额认定中“案发前”的理解

王钰凯:漏罪并罚条件之重构——以《刑法》第七十条为线索

陈子元:犯罪记录制度——轻罪时代非规范性犯罪附随后果的消除

武广轶:原始股权股交易行为以受贿罪论处的限制成立条件

邱鹏宇:股东股权纠纷的刑法认定

李立惠:民事强制执行与刑事追赃适用顺位探究

赵正武:操纵证券市场罪“接盘型”共犯违法所得的准确认定

唐燕:模拟玩家操作型游戏外挂的刑法性质

曹津:非法采矿罪司法解释中“除外情形”的刑法解释学展开

武广轶:利用职权获取商业机会后转售获利不构成受贿罪


朱银旺:虐待罪“家庭成员”范围之刍议

王智:帮信罪类型化分析及司法应对的基层实践路径

丁力:论查档行为的罪与非罪

袁廷毅:间接故意能否构成诈骗罪之检讨

侯光亮:数字经济时代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多元价值、理念转换和路径选择

车浩:从“如我在诉”到“如我在读”,法律活动的共通之处

钱列阳、崔壹然:轻罪时代缓刑与定罪免刑的司法适用探讨

毛洪涛: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司法适用情况分析


这一年,文萃板块凝聚了专题文献精华,集结大家观点。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陈兴良、张明楷、周光权等学者共议轻罪治理

事后反击与正当防卫

犯罪记录封存与前科消灭制度


我国过失犯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中、德、日学者议安乐死刑事责任


这一年,判解持续关注实务动向,为读者带来最新立法动态。



最高检苗生明:对新《醉驾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司法解释与典型案例


“两高”《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附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审管办负责人就《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修订情况答记者问


这一年,判解开设了“案选”专栏,与读者们分享来自人民法院案例库、《刑事审判参考》等的典型案例。



“江歌案”后续 | 侮辱、诽谤死者也可能成立犯罪(刑事审判参考第1550号案例)

人民法院案例库中的“掐卡”案例


人民法院案例库中“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实务规则


拒执罪认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时间标准

人民法院案例库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实务规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趣资讯,与尔同乐。


 
[德]达恩史戴特:德国冤案事件簿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2024年最新判决:如何认定侵占罪中的侵占行为?


这一年,判解持续关注刑法领域的新作,为读者们带来最新书讯。


 
陈兴良:《正当防卫论》(第四版)

车浩主编:刑法之声: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三)

周光权:《法典化时代的刑法立法》

邹兵建:《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附陈兴良序)


[日]甲斐克则:《法益论的研究》

王新:《洗钱罪的理论与司法认定研究》(附作者后记)


[日]小林宪太郎著,姚培培译:《刑法的归责》(附序言、译后记等)

徐万龙:《交叉法视域下刑法教义学的展开》(附陈兴良序)

余双彪编著:《刑法条文释例》

方文军:《毒品犯罪司法实务精解》

李勇:《庭审发问及辩论的原理与方法》

[日]山口厚:《刑法各论》(第三版)



以“教育部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为平台,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圆满收官。


 

报名 | 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线上公益课开班


120人录取名单公布 | 第四季刑案公益课小班启动

重磅 | 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线上公益课开班


综述|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第一讲


综述|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第二讲


综述|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第三讲


综述|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第四讲


这一年,判解推送了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全国青年刑法学者系列讲座,以及各类学术、实务讲座的资讯和综述,向读者传递学术新锐之声和资深教授的深刻见解,这些最具前沿性和冲击力的声音,必将伴随中国刑事法治建设一起成长。


 
车浩:再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合规不起诉的批判性反思

开幕讲座 |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的思维方法

讲座之一 | 姚培培:共犯本质论重述

讲座之二 | 庄绪龙:“法益恢复”现象及其刑法原理

讲座之三 | 赵春玉:刑事疑案的择一认定

讲座之四 | 劳佳琦: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的联动机制

综述 | 第五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帮信罪的司法认定

综述 | 帮信罪司法适用中的重点问题 · 第五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上)

综述 | 帮信罪司法适用中的重点问题 · 第五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下)

综述丨第六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家事犯罪的基础课题


综述|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刑法论坛


实录|第八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中日刑事法的现代课题


实录|“案例法治与刑事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实录|第四届冠衡刑事法治论坛:涉税类犯罪的刑事治理

北大刑法学博士生论文沙龙(第一期)|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之“占有”的教义学阐释

北大刑法学博士生论文沙龙(第二期)| 渎职故意的类型化推定规则


北大刑法学博士生论文沙龙(第三期)| 人格责任理论的再建构

北大刑法学博士生论文沙龙(第四期)|论非法行使瑕疵债权行为的刑法定性

京检北大沙龙之一 | 交通领域的轻罪治理


动态 | AI时代诈骗犯罪理论与实务问题研讨会


2023年秋季学期,车浩教授重启北大《刑事辩护实务》课程,以原课程结构为基础,升级改造为“刑事控辩审实务讲堂”。


 

控辩审意见之决战法庭|北大控辩审实务讲堂之十四


销售改变成分的混凝土,是否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北大控辩审实务讲堂之十五


通过中间人运作中标,是否成立串通投标罪?|北大控辩审实务讲堂之十六


共同故意杀人,如何认定共犯人责任?|北大控辩审实务讲堂之十七









刑事法判解
《刑事法判解》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陈兴良教授、车浩教授任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刊物关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务问题,诚邀学界和实务界同仁赐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