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这是继临时正逆回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创新工具(SFISF、回购增持再贷款)后,央行再次推出货币政策新工具。
买断式逆回购的定位是流动性投放工具,不具备政策利率指向性。可以视为“增强版”的MLF,目标是逐步替代存量MLF,投放中短期流动性。1、期限更加灵活。MLF期限固定为1年,OMO瞄准1个月内的短期流动性(7天+14天),国债买卖、降准则是调节长期流动性,那么在1个月至1年期限内的流动性管理就出现了空挡。此次推出的买断式回购期限上不超过1年,刚好填补空挡,可覆盖3个月、6个月等中短期限。2、多重价格中标。此次推出的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机构的中标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标利率。一方面,多重价格中标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需求越紧迫的机构出价越高;另一方面,没有增加统一的中标利率,再次确认买断式逆回购仅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不会干扰7天OMO唯一政策利率的定位。3、优化质押品管理。MLF质押品以国债、央票为主,而买断式回购则扩大了质押品范围,接受地方债、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多个品种作为质押品,能够显著优化机构的流动性获取能力。此外,当前货币市场的主流模式为质押式逆回购,交易中质押品将被冻结、无法继续在二级市场流通,而买断式逆回购中质押品所有权发生了变动,不会被冻结,也不影响后续流通,能够缓解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央行此举也是引导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与国际实践接轨。此时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可以对冲年底集中到期的MLF。11月、12月各有1.45万亿MLF到期,在存量中占比高达40%。此时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可以较大规模地替换存量MLF。此外,在年末关键时点,与后续降准释放的长期流动性(金融街论坛上,潘行长表示年内将择机再降准25-50BP)相配合,有效提升流动性投放的精细度,改善机构流动性管理,配合财政政策操作。除了优化流动性投放,新工具的推出也可以配合实现央行的多元政策目标:一是调节债券市场供求关系。7月份,央行发布公告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缓解供求压力。而当前,财政政策即将发力,债券市场或将迎来大规模供给,供求关系将发生反转,此时用买断式逆回购替代MLF,恢复对质押品的要求,阶段性回收债券供给。同时,后续市场上买断式回购业务逐步发展,资金融出方能够卖出质押品,有效遏制机构“加杠杆”空转(抵押债券获得资金,再买入债券,推高债券价格)的获利空间,灵活调节债券市场供求。二是配合二级国债买卖操作。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能够买入债券补充“弹药库”,更好地控制收益率曲线。三是为货币配合财政做准备。后续财政集中发力时,央行可买入国债、地方债等平抑供给大幅提升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影响。自潘行长在陆家嘴论坛提出要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后,央行已开展了一系列操作,包括精简政策利率(仅保留7天OMO),调整存量货币政策工具(逐步淡化MLF),并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临时正逆回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互换便利、买断式逆回购等)。能够观察到,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看到了一些美联储的影子)。后续,可能会看到更多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之前提及的央行直接向非银投放流动性、继续完善利率走廊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为你去伪存真
在这个思考不足的时代里,我们与你一同精进
在这个危机并存的时代里,我们带你把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