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央行“借入国债”操作?

财富   2024-07-01 21:40   上海  

今天下午对我来说本来是个平静的午后,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


一致预期是央行借入国债是为了卖国债,稳定长端利率,避免其下行速度过快。


听到的声音是,央行会不会亏钱,长端利率是市场决定的,不是央行想升就能升的,央行借入的量是不是足够影响长端。


之前讨论购债时,也有人替央妈担心亏损。


不过,盈利也不是货币政策目标。之前外汇市场,咋没那么多声音说亏损?


其实,机构真的担心的是央行和机构争利,他们自己亏损。央行要是真的给机构让利,提供稳定长期利率的正向激励,他们巴不得这个交易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大好事一件。


(题外话:买卖必然带来亏损或盈利,如果对盈亏扣帽子,那央行买卖国债就不要讨论了。好在一级交易商几乎是国企,左口袋进右口袋出,不影响财政收入)


还有一种声音说,长期利率不是央行决定的。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期限结构角度,一个是理念角度,即央行和市场谁决定了利率。


从期限结构上看


长期利率=短期利率平均预期+期限溢价=实际利率预期+通胀预期+(增长不确定性+通胀不确定性)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等于 货币政策预期+期限溢价


不论是从文献还是现实观察,货币政策既影响短期利率预期,又影响经济不确定性、通胀不确定性。


央行也许决定不了长期利率,但想左右还是足够的。


另一个是理念角度。主要的诟病就是说长期利率市场决定,央行参与了,扭曲市场定价。


纵观国内外央行,没有一个央行会主动放弃定价权。


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其实是央行不对利率进行管制,没有一家央行不对利率进行控制。


量化宽松后,美联储宁可利用高利率吸引准备金大幅回流,也要把联邦基金利率控制在零上方。甚至它的利率走廊下限是要高于目标利率区间下限的。


对美联储的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评价也是“美联储落后于曲线”。


是它不想立刻马上迎合曲线吗?是的,它不想。


更不用说日本央行通过国债买卖搞收益率曲线控制了。长端比短端高10bp,也是向上的曲线。


利率市场化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利率从短传到长,从这个市场传到那个市场。只要金融机构是健康的,不可能传递不了,只是快慢和程度问题。


利率市场化实践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是央行和市场,谁follow谁的问题。


把自己武装得很科学如美联储,也是有时落后之后跟随曲线,有时提前于曲线,还有的时候按兵不动不理睬曲线,也会干预曲线。


我比较惊讶的是,央行率先尝试的是卖债。买卖债券都会影响流动性的。


如果不考虑公告效应,按照最近的国债日成交规模,央行单日的交易量至少得达到其常规公开市场操作较低规模,才足够影响市场。美联储买国债的规模基本稳定在国债成交量的10%左右。卖债时的成交占比要小很多。


但就算想观察一下买卖债券对流动性的影响,几个小目标可能不太够。


此外还要考虑后续卖债带来的流动性回笼问题。2019年联储卖债时还要买入短端技术性扩表。


那么,央行卖债时,是否会增加货币市场净投放,其在借债、卖债、买债、还债中,公开市场如何进行流动性管理,也是值得观察的。


(END)




BP喵
关心宏观、政策、债券和大类资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