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玲 图|八岁&包图网 编|小言
学前幼儿爱磨蹭,有很多具体情况,比如,他们做事能力不够,的确需要更多时间、他们沉浸于当下,看不到大局……幼儿期孩子的情况常是,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孩子标准过高,总是催促、喊,这样,家长不恰当的回应方式,就让孩子错过了养成好习惯的机会。幼儿期,家长要利用游戏、故事等方式,多带动孩子做事;也帮他看清整体情况;或者在事情之后安排一个好事,让他期盼、憧憬……总之,让孩子在没有太多紧张压力的情况下,做到抓紧,懂得事情有急有缓。常常做到,他就养成了好习惯。
下面侧重说小学生的情况。
01
孩子上了小学,任务多,时间紧。家长从最初的好心提醒,逐渐升级,变成不耐烦的提醒、焦急催促、哀怨唠叨,最后变成爆发式怒吼。家长常说,不升级到最后一步,他就不去做!同样的情形,每天上演。平时生活中,很多妈妈也对各种小事也是随时叮嘱。东西掉地上了,孩子刚想去捡,妈妈的话已经抢先:“把它捡起来!”回家,孩子正要去洗手,妈妈先说了:“快去洗手!记得从外面回来都要先洗手,现在春季流行病爆发期……”
这样的“提醒、催促、唠叨、怒吼”模式,持续久了,孩子就容易变成“拖延娃”。或许他在家外一切正常,一回到家里,就自动转成了拖延模式,随时懒懒的样子,什么都不想做,推一步动一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仅被剥夺了练习管理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心理上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自主和掌控的感觉。回到家里,在家长的催促和唠叨下,他过的仿佛不是自己生活,是“二手生活”。这个年龄该有的主动性,慢慢地就被磨没了。孩子的感觉是,反正什么都是你在控制,话都被你抢着说了,你支配一切,要我干嘛?他直接退缩成消沉被动的状态了。
如果孩子再大一些,那么为了保护自我,他会躲进房间,关起门来,把家长的催促和唠叨屏蔽掉,哪怕他心里很清楚你们说的其实有道理。本来他也想那么去做,结果被家长说出来后,他不但不想做了,还偏偏就想去做相反的——只因为那是和家长所说的不同!两岁的孩子虽然嘴上说不,其实仍然会照做、渴望让家长满意。十来岁的孩子就会真的用行动来发布自己的政治宣言了——“我的人生我做主!”
其实很多人会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直长到上大学离开家。有时,成年了,在外地自己过得很好,一回家,就会发现又回到了这种模式——自己的人生变得毫无悬念和激情,都被家长说得乏味琐碎、剧透得毫无滋味。他需要长到很大、足够成熟、自我足够强大,才能有力气超越这些唠叨,看到父母的人生智慧和深深的爱。
过去在写如何让孩子有主动性、内在动机时,我说,家长要学会怎样去帮孩子。简单说:
在孩子需要你帮助时,你可以给帮助,但记得只给他需要的那点,并且最好是给启发和线索,而不是直接给答案。请记住最重要的一条是:最后,保证事情是孩子自己最终完成。
为什么这个特别重要?因为每次这样的经验,能让孩子积累信心,让他相信“我能学会、我能做成”。那么,与此同理,所有这些你希望孩子能主动去做的事情、能抓紧的事情,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孩子最终是他自己主动去做的,而不是在我们的催促和怒吼下才去做的。你吼他做到的,下次必定仍然需要你去吼,因为他没有积累主动去做的经验,他得出的信念是:我不会主动做事,我需要家长提醒催促。
那么,怎样才能既保证孩子完成任务,又不让他的主动性与活力被我们的“紧箍咒”锁死?那需要我们教他一些自我管理的办法!
02
首先,请家长在头脑里理清,哪个是我们的事、哪个是他的事;我能控制的是哪部分,不能控制的是什么。然后,在每晚刚回到家时,或者每个周末的早晨,和孩子坐下来,把他的任务澄清一遍,而不是在之后的时间里一直唠叨。
我非常理解家长特别是妈妈们的提醒和唠叨。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回到家,脑子里有一长串要做的事情清单,我们会一一去落实,孩子的作业等事,往往是其中一部分,我们把清单做到这时,自然就提醒一遍。过一会,我们继续忙碌,重新check自己的清单,发现自己的活干完了很多,孩子的事还没动,我们又提醒一遍。这些都是家长在忙碌中下意识做的。我们没有觉得自己唠叨,只觉得自己在忙。
不如,您在每晚开始的时刻,和孩子坐下来,让他明确今晚要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小,最好让他写下来,做完一项划掉一项。比较小的孩子,的确不能保证完全记住这些事,那么,比我们提醒更好的,是让他学会自己提醒自己的办法。这段时间如果过去很多,您发现孩子完全没有按计划在进行,那您可以把他叫过来,让他看一下自己的单子(仅仅是提醒他看单子,而不是喊“快做啊!你看你什么都没做!”)。
如果这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一整天,或者几天的假期,那么,就要让孩子把自己这个单子或者说计划,写的具体一些,具体到,到哪个时间点应该做完哪些,这样才能保证最后都完成。
家长总是催促,是因为只在乎孩子最终把事情做了这个结果,而没有思考孩子拖延的深层原因。一件事如果总是需要提醒和催促,您必须去思考,他拖延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比如有位家长说,孩子三年级了,无论起多早,上学必然迟到,早上就是磨蹭。这位家长要细心去了解:孩子在学校是否开心,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交往、被老师批评、嫌上学无聊,等等。如果有,要想办法解决。另外,家长平时要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让他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觉得自己挺好的孩子,都不希望迟到被批评。
1.“攻城游戏”。把任务切割成小块,每部分做完有小休息或小奖励,并把这个完成的进程形象化地呈现出来。比如,您让孩子在小白板上画个有趣的阶梯图表,大致分成三、五个台阶。在上面放个磁力小汽车什么的。孩子每完成一部分任务,就把这个小汽车向上走一个台阶。当他看到自己很快就做完了三分之一、一半、三分之二时,他会更有勇气去继续前进。
6. “明确价值、分清主次”。明确这件事的价值,可以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变得不再仅仅是“体力活”,而是更有意义。看到价值和意义,你能更真心地投入任务,这时你的厌烦情绪也会减少。做数学题练习,让我们运算更准确,以后好能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写生字,这是掌握字词的强力办法,汉字一共就这些,学一个少一个,很快你就有大把的字词可以运用自如……搞清了价值后,有时我们对多项学习任务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这个阶段这项薄弱,就多重视,另一个阶段或许再强化另一项。这样有侧重点,也能帮我们缓解压力。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