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新闻引起药店人共鸣,报道称四川某区县的药店日均营业额比前两年下降了一半,即便努力维持,依旧难以覆盖房租和员工成本,无奈只能选择转让。
不仅如此,不少同仁反映,单体药店转让信息在群内无比活跃,日常客流量不足、销售额低迷,让单体药店如今陷入了“有店无客”的局面。还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药店关店数量高达1.5万家,药店闭店潮恐再度来袭。
更严峻的挑战已然来袭
上述可见,药品零售行业整体陷入了发展困境。相比“口罩”封控期间的闭店潮,这次的困境主要来自行业结构性升级与调整,药店既有经营逻辑面临颠覆性打击,且并不能简单凭借精耕细作而快速扭转,药品零售行业可以说陷入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寒冬。
更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上一次危机,大型连锁企业尚能依靠体量顶住压力,但此次,强如国药控股等头部上市连锁企业也受到了猛烈冲击。国药控股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零售板块营收同比下降超过7%,亏损0.39亿元。此外,各连锁巨头第三季度营收增速普遍放缓,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上市连锁企业的净利润均下滑,最高降幅达到-247.29%!
经营为何如此艰难
医保政策改革,对单体药店的影响首当其冲。某药店人透露,当地统筹政策放开后,并没有促进处方外流的配套措施,“没有统筹处方,同一种药品院内外购买差价甚至有20元。”这样的差距令小药店几乎无法竞争,客流也随低价涌向医院,进而导致“四类”药品、保健食品等品类销售占比结构性萎缩,直接降低药店收入。更不必说,为了争取统筹资质,单体药店同时还背负着高昂的审核合规成本,该药店人表示:“因为统筹,期待中的客流红利没到来,反而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成本。”
健之佳也在今年的三季报中提到了这一点:“医保个账及门诊统筹改革政策处于探索期,各省市政策落地执行存在滞后性及不确定性;各省市门诊统筹政策仍在探索、细化、落地,集客红利尚未呈现。”
叠加在门诊统筹政策上更为严苛的医保控费和监察机制,对小药店是更为致命的打击。为保证合规,药店背负着政策学习、端口改造、专业人员培训等成本,同时也面临高额医保结算费扣留、罚款风险。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廖藏宜指出,“这种监管对单体药店影响尤其大,因为它们通常缺乏连锁药店那样的合规资源和资金支持,很容易在严查中被淘汰出局。”他同时表示,在医保基金紧平衡背景下,医保局还会加大对医保定点药店的监管力度,
此外,药价治理的全面铺开以及药品比价系统逐步上线,更压缩了单体药店利润空间。具体而言,药品价格透明后,消费者可以轻松查询到范围内最低的价格并完成购买,对供应链能力极为薄弱的小药店来说,其进货成本本就较高,利润微薄,很难在“价格战”中胜出。
2024年,药品新零售继续扩张,也加剧了单体药店的生存难度。有数据证明,2023年中国线上药品销售增速高达21%,而实体药店仅增长1%,消费者的购药习惯正快速向线上转移。即便单体药店考虑拓展线上销售,同时也面临高昂的物流成本和平台抽成成本负担。
并且,单体药店在资金、品牌、供应链等方面的劣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随着市场整合速度加快,其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弗若斯特沙利文高级咨询经理郝帅表示,连锁药店通过并购和扩展进一步蚕食单体药店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30年连锁率将达到70%以上。
小药店未来何去何从
上述长期影响意味着,这场药店倒闭潮还将持续下去,某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将有一半的药店被迫关闭,最终可能只保留20万到30万家高效运营的药店。
面对巨大的行业冲击,各大连锁企业积极整合资源,进行多元化、专业化、数字化转型。例如,老百姓大药房持续推进火炬项目、明灯项目,通过耕耘自有品牌、女性健康品类创造新增长曲线。
对于单体药店来说,数字化、专业化转型成本过高,难以执行,则可以寻求与互联网医院、工业企业、大型平台的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渠道与处方。此外,恺浩咨询CEO刘文涛表示,要生存下去,小药店必须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或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否则将难以为继。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点击进入中国药店视频号↓
投稿给“中国药店”公众号,可致信:
yaodian2019@163.com
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