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
原本也是餐桌上的绝对C位
但如今
不少人认为猪肉脂肪含量高
吃多了容易导致三高肥胖等疾病
因此狠下心来戒猪肉
更多地选择牛肉羊肉等
那么吃猪肉真的有那么不健康吗
很多人偏向选择牛肉是觉得牛肉里的脂肪、胆固醇含量更低,对健康更有利。但其实猪肉也有瘦的地方,而牛肉也未必有你想的那么瘦。
像猪肉比较瘦的部位:坐臀肉(脂肪含量32克/100克)、里脊肉(脂肪含量7.9克/100克)、前腿肉(脂肪含量30克/100克)、后腿肉(脂肪含量38克/100克)。
而牛肉,像牛胸肉(脂肪含量28.8克/100克)、牛腩(脂肪含量29.3克/100克)、牛肩肉(脂肪含量31.7克/100克)。相比这几类肉,二者并没有相差很大,但牛肉的价格却比猪肉贵好多。
除了脂肪含量,据检测,肥瘦相间的猪肉,胆固醇含量是80毫克/100克;肥瘦相间的牛肉,胆固醇则高达84毫克/100克。专家表示,牛肉有很多看不见的肥的成分被包裹在瘦的纤维之间,很难完整区分开,所以胆固醇含量并不低。
总的来说,猪肉没想象中那么可怕,牛肉也没想象中那么优秀,关键是选对部位并控制好摄入量,建议大家每天禽畜肉摄入控制在40~75克为宜。
猪肉中不单有40%的饱和脂肪,同时还拥有60%不饱和脂肪酸,其比例甚至高于牛羊肉,而不饱和脂肪酸明确被证明对人体生长发育,维持身体机能,保护心脑血管有积极作用。
猪肉中的维生素B1含量是牛肉、羊肉的5-10倍之多,而维生素B1是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正常机能的重要活性物质。
猪肉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的只差1个氨基酸,而牛肉差了3个。
而食用跟人体氨基酸结构和比例更相近的猪肉,从某种程度来说可能对身体组织的修复、细胞的更新更有优势。
猪皮含蛋白质26.4%,是猪肉的2.5倍,而且90%以上是大分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对人的皮肤、筋腱、骨骼、毛发都有一定的生理保健作用。
而中医认为,猪皮有滋阴补虚、补益精血、滋润肌肤、清热利咽的好处。
《伤寒论少阴病篇》中记载的“猪肤汤”,主料就是猪皮,再配以蜂蜜、白米粉,别看这每一味食材都简单、常见,却有着清虚热、润喉咙、滋肺肾的效果。
食材:猪皮250克、蜂蜜0.2克、白米粉0.1克、清水2000毫升。
蜂蜜能滋阴润燥、润肺、润肠胃;而白米粉有健脾养胃、补气的作用。
步骤:
①大米冷水浸泡10小时后捞出。放在屉布上干燥2-3小时;
②大米控干水分后,用擀面杖擀碎成粗粉,放入铁锅中小火翻炒5-8分钟。米粉呈淡黄色取出备用;
③猪皮刮净油脂、洗净,切成条状;
④猪皮放入2000毫升的水中,小火煎煮,等到水剩下一半时,捞出猪皮条;
⑤将已经炒好的米粉倒入汤中,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吃法:猪肤汤不像药一口气喝完,要含服、慢咽。可温喝,也可凉喝。
适合人群:
①皮肤干燥、瘙痒的人群;
②口干咽燥、眼睛干燥人群;
③阴虚津液匮乏者、贫血、血虚、易脱发人群;
④便秘、大便干燥人群。
猪肝的胆固醇虽然较高,但其中的铁、磷都比猪肉要高,二者都是养血、造血的营养元素,对于血虚、肝血不足的人,日常适当食用猪肝可以帮助养血;
而且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胆碱,能帮助提高记忆力;还有维生素B12、叶酸,这两种物质能够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辅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普通人群一周吃1-2次,每次25-50克猪肝是可以的,若是本身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则要少吃甚至不吃。
做法:
①猪肝去除肝胆管和血管,加入面粉和黄酒搓洗干净;
②用搅拌机把洗净的猪肝打碎成泥,加入葱姜花椒水;
③打入一个鸡蛋,放上盐,最后放入蒸锅中蒸10-12分钟,出锅前放入一点生抽即可。
适合人群:
猪肝能养肝血、明目,而鸡蛋黄能大补肾阴,鸡蛋清又能够清热,搭配在一起能养血柔肝、清肝明目。因此,对于肝血不足、眼睛模糊的人,适当吃一些猪肝鸡蛋羹,能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猪肚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还有胃膜素等消化活性物质,对胃粘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医看来猪肚性微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止渴消积,民间常有“一个猪肚三副药”的说法,足以看出其作用之大。
做法:猪肚一个、生姜250克切片,填入肚内,两端扎紧,久炖烂熟取出生姜后分数次食完猪肚和汤,对缓解胃寒疼痛、反酸呕吐有好处。
另外,还可以在其中加入其它食材,如:加莲子能安眠;加芡实能缩小便;加甘菊能清肝明目;加白胡椒能温胃暖脾。
注意:患有湿热痰滞内蕴、感冒者不适合吃猪肚子。
我们应当摒弃对猪肉的误解,合理搭配并多样化地摄入包括猪肉在内的各种肉类,同时注重烹饪方式的健康性,以实现营养均衡的饮食目标。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审视每一种食材,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与健康,共同倡导一个更加科学、均衡的饮食文化。
来源:科普中国,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
图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