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与康复的世界里,深蹲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身体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身体的负重能力,更是全身关节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深蹲的正确执行对于身体的益处不言而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康复师的视角,深入了解深蹲所需的关键条件。
一、脊柱后侧扩张
脊柱后侧扩张在深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维持生理曲度,避免后背痛等一系列损伤。很多人在进行深蹲时,往往会过度依赖后背竖脊肌发力挺背,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降低肋骨、核心收紧发力的方式,让脊柱后侧自然扩张。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受伤风险,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体态。想象一下,当你拥有挺拔的身姿,不仅在外观上更加自信,而且在进行各种运动时也能更加轻松自如。
二、胸廓-骨盆对合
胸廓–骨盆复合体是核心区的关键位置,它构建了身体负重功能和力量传递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由深层稳定肌,如膈肌、复合机、骨盆底肌、多裂肌等提供稳定。
良好的胸廓骨盆对合能够促进躯干、下肢相对运动的传递,增加活动度,提高运动表现。相反,对合不良则会造成深蹲不平衡,引发髋、膝、腰背疼痛等问题。
所以,在进行深蹲训练的区间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胸廓和骨盆的位置关系。
三、髋关节外旋活动度
在深蹲过程中,骨盆骨相对位置关系处于骶骨仰头、髂骨旋前外展、股骨外旋状态。因此,髋关节外旋活动度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深蹲能力。
如果髋关节外旋不足,可能会引起内侧半月板损伤、膝盖内扣、髌骨软化等问题。为了提高髋关节外旋活动度,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髋关节外旋拉伸、瑜伽中的鸽子式(如下图)等。
四、髋关节内旋活动度
标准的髋关节内旋活动度为 40°。在进行深蹲训练的时候,如果卡在某一个角度,有可能是髋内旋不够导致。
良好的内旋活动度可以避免深蹲运动中的髋关节撞击。内旋代表股骨头回到髋臼内的能力,内旋角度不足会导致深蹲时股骨头不能很好地回到髋臼内,从而引发髋前侧盂唇撞击。
五、膝关节股胫关节对位
深蹲练腿的说法广为人知,因为它能够让膝关节全范围屈伸膝发力,对膝关节强化作用显著。但在这个过程中,膝关节要保持良好的股胫关节、髌股关节位置。
如果膝关节位置不正,半月板、膝关节韧带、髌软骨等压力会指数增高,造成膝关节损伤。在深蹲时,要时刻注意膝关节与脚尖的方向一致,避免内扣或外展。
六、踝背屈活动度
深蹲是髋、膝、踝三屈曲动作,然而大部分运动爱好者由于踝背屈不足,不能完成全范围深蹲,使得深蹲的收益大打折扣。
为了提高踝背屈活动度,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如膝触墙训练、距骨自我松动等。同时,在进行深蹲时,要感受脚踝的活动,确保能够充分发挥踝背屈的功能。
七、足底三点支撑
足底三点支撑主要指的是由足跟、大踇趾及其基底部、小踇趾三点共同组成的足底三角区域。它在深蹲运动中的作用主要是负责地面和身体的力学缓冲与本体感觉传递。
如果足底三点支撑的某一部分不能很好地下压发力,可能会导致下肢关节发力障碍。例如,大踇趾不能踩地发力会导致膝关节股四头肌内侧头激活不良,引起膝关节对位异常。可以通过光脚站立、脚底按摩等方式来增强足底的感知能力和发力能力。
当这些指标出现问题后,康复师会通过特定的技术训练来纠正和调整,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复原”,获得更加优秀的身体条件,帮助我们完成深蹲动作。
总之,深蹲所需的关键条件对于我们正确进行深蹲动作、避免受伤、提高锻炼效果至关重要。在进行深蹲训练时,一定要关注这些关键条件,通过科学的训练和调整,让深蹲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助力。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想要分享相关经历,都可以在社群内发言,也欢迎更多优秀的康复从业者加入我们一起交流~
—— Reborn Never Late ——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小编→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