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乳腺纤维囊性改变(fibrocystic changes)是乳腺增生中最常见的表现。乳腺腺体、导管上皮和乳腺基质的增生和复旧,包括普通腺病、肌上皮增生、未形成肿块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囊肿病等。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发生率为30%~90%。
常常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腺胀痛不适。多为双侧乳腺,亦可单侧乳腺不适。多数人在月经前期症状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年龄较大的部分人症状与月经周期相关性减弱。在症状明显时,临床可扪及乳腺局部疼痛,并乳腺组织增厚(lump)。少数病例乳腺内可能触及境界不清、质韧的肿块(mass),伴有疼痛或不伴疼痛。上皮增生出现较大囊肿时,扪诊可有柔韧感,月经前期增大变硬,伴有痛感,月经后减小变软,痛感消失。少数病例可以出现非乳汁性乳头溢液、乳头回缩及皮肤凹陷。这些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并不能区分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中的具体病理改变程度和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与月经关系不密切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年龄稍长的人,部分病例亦可能是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常规检查方法是乳腺X线摄影,尤其是可以观察其中出现的良性钙化。但是对于乳腺构成分类为d类的乳腺或小于35岁的女性,超声检查则成为首选。当有可疑病灶则可进一步检查MRI,了解其中组织的含水量和含纤维量,增强扫描还可了解组织血供,了解细胞外间隙造影剂分布及流入流出情况,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可进一步了解组织中水分子弥散快慢,是否有扩散受限,从而发现其他具有临床价值的占位性病变并判断其良恶性性质。
影像学表现
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作为临床概念使用,其乳腺影像表现千差万别。诊断目的及重点是发现和鉴别乳腺癌。乳腺纤维囊性改变视其病理类型和发展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乳腺影像表现:
1.乳腺X线可没有任何异常征象显示。但是,在较致密的乳腺中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亦可能发现其中的增生改变。
致密乳腺,X线摄影和MRI比较
A.X线摄影MLO,左乳致密,未见异常。B.MRI增强扫描,发现左乳多发灶点强化改变,为乳腺组织灶性增生表现
2.X线显示双乳弥漫性密度增高,呈不均匀片状影,边缘模糊,以乳腺中央区和外上象限最常见。超声检查可见其回声不均,经前期可伴有导管内液体潴留。MRI表现乳腺实质为片状影,T1WI信号较低,T2WI信号不均匀增高提示含水量增高,DWI信号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水分子扩散未见受限,动态增强扫描可有轻中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数表现为持续缓升型,常可以在增强图像上发现灶点强化影(focus),一般直径不超过5mm,在其他序列图像上未见显示。
36岁,双乳反复经前期疼痛,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乳腺摄影显示双乳弥漫性斑片状密度增高
A.右乳MLO;B.左乳MLO
46岁,俯卧位MRI显示双乳纤维囊性改变
A.非抑脂T1WI乳腺纤维腺体组织呈不均匀低信号;B.抑脂T2WI乳腺纤维腺体组织呈不均匀低信号;C.DWI(b值= 1 000s/mm2)未见明显扩散受限高信号影;D.双乳纤维腺体组织轻微强化,其中可见随机分布多发性灶点强化,直径均小于5mm
3.双乳X线摄影亦可显示以乳头后区为中心沿导管走行方向向乳腺深部弥漫分布,直径4~10mm,呈串珠状影,部分致密相互重叠形成片状影。
43岁,双乳纤维囊性改变
A.RCC右乳多数串珠状影;B.左乳多数串珠状影,中央区融合片影
4.有退化的乳腺或脂肪较丰富的乳腺也可在X线摄影表现为双乳局限性密度增高,单侧乳腺出现时可呈非对称性致密改变。有时增生的局部乳腺组织密度增高,其周围有低密度的脂肪而使其与其他乳腺实质组织分隔,形成所谓腺体岛。腺体岛易被超声误以为低回声“结节”,但通常其内部未见血流回声。MRI显示腺体岛的信号与其他乳腺实质结构并无二致。
55岁,左乳纤维囊性改变,双乳对照,左乳外上非对称致密影
A.右乳MLO;B.左乳MLO;C.右乳CC;D.左乳CC
5.当小乳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时,X线摄影在双侧或单侧乳腺可发现单发或多发局部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影。超声可以观察到内部无回声及后方回声增强的囊状影。MRI显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楚的囊状影,增强后不强化。
52岁,右乳多发囊肿,右乳MLO多发肿块影
6.Cooper悬韧带增厚,排列倒向。
7.反复增生退化交替的过程中,可出现组织退化、钙盐沉积,X线摄影呈边界清楚的细点状钙化,单发、成簇或弥漫性分布。
44岁,双乳纤维囊性改变散在细点状钙化退化
A.右乳MLO;B.左乳MLO
8.在微囊里出现凹面向上,凸面向下的弧形钙化影,即沉积式钙化,X线摄影能清楚显示。大多呈成簇或区域分布,少数病例可分布较弥散。乳腺X线摄影所见表现体现了沉积性钙化因重力沉积而成的本质:头尾位表现为中央致密,边缘逐渐变淡模糊的圆形钙化。在内外斜位或侧位(后者分为内外位或外内位),此种钙化表现为特征性的凹面向上的杯口状或新月形。
46岁,左乳外上象限沉积性钙化
A.CC,左乳外份见边缘逐渐变淡模糊的圆形钙化;B.MLO,左乳上份凹面向上的杯口状钙化
9.在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中,约5%~25%可合并有乳头溢液。溢液性质主要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血性溢液者较少。少数病人一个或多个乳管口溢液为本病的唯一阳性表现。导管造影可见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区域微囊形成,呈较均匀的小囊状或串珠状扩张。大导管通常没有阳性发现,偶有较大囊肿形成,表现为与导管相连的较大的囊性扩张。
36岁,乳头溢液,纤维囊性改变
A.CC平片显示右乳实质内斑片状密度增高;B.CC导管造影,右乳内份见导管末梢有充盈造影剂的小囊形成
诊断要点
1.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一般性X线改变和超声表现并不显著,仅仅显示乳腺实质增多,无肿块样影。MRI可见灶点状或片状轻中度强化。
2.当伴随囊肿时,乳腺X线摄影可以发现边缘圆滑的肿块样影,超声和MRI均可显示含水的囊状结构。
3.当出现钙化时,X线摄影可见点状钙化或沉积性钙化影。
4.在伴有乳头溢液的病例中,导管造影可以发现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区域微囊形成。
鉴别诊断
1.孤立性乳腺实质影像(腺体岛)应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区别,建议行MRI检查,观察其有否强化或异常信号。
2.乳腺纤维囊性改变片状强化需与乳腺癌非肿块样强化区别,增生性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常呈持续缓慢流入型。
3.并发囊肿的乳腺纤维囊性改变应与乳腺实性肿块鉴别,建议确定为BI-RADS 0类,进一步检查超声或MRI。
4.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伴发钙化需与恶性钙化鉴别,尤其是表现为成簇性或区域性分布的钙化,良性钙化常呈典型沉积性钙化特点,中央致密,边缘渐渐变淡模糊。如果没有其他征象佐证,建议首次观察到应确定为BI-RADS 3类,随访6个月复查。
✦
•
✦
《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第3版
主 编 周纯武
点击小程序,好书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