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以下内容来自:比亚迪官网
王传福在比亚迪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怀抱着这种使命,我们的工程师一直在用技术创新践行着梦想。2008年我们成立了电力科学研究院,进入光伏产业,开创太阳能光伏电站。2009年我们建成了全球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站,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打造出全球首个量产的插混汽车F3DM,后来又推出了E6——中国首款量产的纯电动车。
在当时这三大梦想太超前了,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我们就在公司里面建了一个未来村,在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用太阳能发电在屋顶装个家用的小型储能电站,可以存储太阳能发的电,在屋外安装了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可以直接充电,房子里的所有的经济来源全靠太阳能,这就是我们给人类未来的绿色生活打造了一个样板。
我记得在2009年的厂庆运动会上,我们的销售团队干劲十足,给第二年定下了80万台的销量目标,直接翻了一倍。那段时间汽车销量也在高速增长,一切都突飞猛进,集团上下信心满满。
然而,就在我们全力向前冲刺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现实狠狠的给我们上了一课,销量的回落,渠道的退网,三年的时间,我们的利润跌去了90%,不得不承认在起步的阶段,我们应该敬畏市场,稳扎稳打。在2011年的股东大会上,我向股东们承认,我在决策上犯了一些错误,我们要做出改变,有三年的调整时,间苦练内功,重振市场。
三年调整后,我本来以为很快就会有转机,提出了二次腾飞的目标,没想到不但没有飞起来,反而就这么一直沉寂了10年,这10年我们每个月的销量都在3万到4万上下,大家都嘲笑我们是「比3万」,而同期的一些中国品牌已经卖到了月销超10万,我们说怎么也干不起来,特别是到了2019年,利润同比下降了40%,我们已经是命悬一线。
当时许多一起打拼多年的战友都在那个时期辞职离开了我们,甚至有些车企直接把招聘的摊位摆到我们大门口,挖走了我们许多培养了多年的技术骨干,我心里很想留住他们,但那个时候我甚至连希望都给不了他们,后来就连一些主要股东都坐不住了,2019年我们的净利润有16个亿,但是扣非后的净利润只有两个多亿,但在研发上我们却砸了80多亿,许多股东都觉得我们是在乱花钱,认不清形势,要介入公司的管理,甚至对高管团队打分,请外部的专业的人士来,那个时候我内心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等到明天。
这10年在外人看来我们成绩不行,没什么进步,但我们自己知道,这是我们成长的10年,在技术的突破、能力的积累上,我们一直在进步。那个时候大家说我们发动机不咋样,我们就研发出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就装了一套变速器。
大家不相信新能源,我们就率先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大家对续航里程有焦虑,就研发出第二代DM技术,大家说我们的车不好看,我们就设计出Dragon Face的龙颜美学。做了这么多,该试的地方也都试了,而销量依然没有起色。那个时候是我们的至暗时刻,迟迟看不到希望。
在去年的第五百万台车新能源下线的发布会上,我也是讲到了2019年的时候,当时怎么做的改变,是因为回想起这段时间公司太难了,差一点就活不下去了。当时我们能继续走下来,靠的就是这技术的信念,可以说做一个选择很容易,但当你为了这个选择,拼尽全力都等不下结果,还要咬牙坚持,这才是真正的不容易。我们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来,但我相信当机会来的时候,只要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抓住它。
最困难的2019年刚过去,紧接着就是疫情,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疫情一来我们没有口罩,国家也缺口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时就决定了,我们生产口罩,我们有十几万产线工人,我们有几十万平米的无尘车间,还有顶尖的工业制造能力,汽车产业线都能造,造口罩的生产线有什么难,我们也能造,说干就干,我连夜召集大家起来,自己也泡在厂房里,从零开始,争分夺秒,24天就干成了全球第一大口罩厂,一天生产1亿只口罩,这场口罩战略我们也完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团队大练兵,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敢打敢拼,我们士气大涨,越发坚信,不会再有问题难倒我们。
忙着做口罩的同时,我们也要求技术团队研发不能停,要把造口罩的精神用到搞技术研发上,在这之后我们攻克了许多卡了许久的技术难题,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
2020年我们推出了刀片电池,背后是坚持了18年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2021年我们推出了DM-i超级混动,背后是坚持了17年的插混技术路线。2021年我们推出了e平台3.0,背后是坚持了14年的电动车开发路线,2023年我们推出了易四方,实现了世界级的创新。后来我们又推出了天神之眼、云辇、璇玑架构、第五代DN、易三方,极致的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终于迎来了比亚迪技术大爆发的时候,可以说这是技术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厚积薄发,才让比亚迪迎来了市场的拐点。
技术的攻坚这条路要保持战略的定力,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如今我们已经是全球新能源销量的冠军,构建起来庞大的品牌矩阵。上个月我们的销量更是突破了50万台,再度刷新了中国品牌的月销量记录。后来很感慨,燃油车时代,我们才迈过,以及超过他们(欧美厂商)的技术。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反过来了,中国品牌的车被外国人开,他们想找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秘诀。
现在每个中国车企都有拿手的活,每个月都有新的技术的出现,所以中国汽车人我们非常自豪,看到中国汽车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但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时候任何技术的领先都不是绝对的。
我们要做要敬畏市场的快速变化,坚持技术创新,保持开放,认真地倾听用户的声音,与友商和行业伙伴多交流,学习友商的长处,多看到自己的不足。
如果说当年的比亚迪选择造电池、造汽车,是敢想敢干,那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更多是因为敢坚持,这一路走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历经多少挫折,我们都一直坚持新能源路线不动摇,一直坚持技术创新的理念不动摇。
其实这些敢的背后,是技术给了我们敢的勇气,是技术给了我们敢的底气,是技术让我们可以看到全局,让我们知道选择哪条路才是对的,技术让我们看得更远,让我们看到终局,让我们坚信走下去是有前途的。在别人看不清不理解的时候,我们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要去哪里,而这个技术体系的背后,这是工程师给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我们有11大研究院,11万名工程师。今年我们招收的大学生中,硕士博士的占比接近70%,研发人员的占比接近80%。同时,我们还请博士带技术团队,还借鉴了许多博士后流动站,所以我们研发的主要内容,我们还组建了比亚迪技术科学研究院,有一批工程师专家研究数学、物理、材料学等技术科学,从底层的基础理论去找到技术的解法,这些技术人才加入后,我们无条件地鼓励他们去搞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他们跟我报项目的时候,我也很愿意和他们一起讨论,让他们先去试一试,只要方向没错就放手干,没有技术人才的智慧,没有开放包容的气氛,早期的创新就无从谈起。
工程师和人才就是我们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回想这一路,比亚迪的研发,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中国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
最近几十年我们中国品牌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一路,我们又敢白手起家,打破垄断,走向世界,这种敢来源于脚下,这些都是华夏的感情,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感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