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来了|三招破局:如何让目标设定远离“高、难、虚”

文摘   2024-12-03 07:16   北京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在上期文章《真相来了|警惕目标设定中的“高、难、虚”三大误区》中,我们提到了企业在目标设定中,往往会走入“高、难、虚”三个误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让目标设定更科学、更具体、更落地,我有几个策略和大家分享:


情景一:如何应对目标设定的“高”——设定可实现的挑战


之前我们提到过,目标设定“高”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高目标是否和公司战略相关,是否有实现路径,是否能牵引团队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远远超出团队能力范围,导致团队士气崩塌。怎么办?调整“高目标”的关键,在于设定“可实现的挑战”。


策略1:基于公司战略与市场(客户)需求的设定


原则:

企业设定高目标,必须建立在符合公司战略与市场(客户)需求之上,而非老板的“拍脑袋”或纯直觉。不要总拿过去行业黄金岁月的做法来骗自己,从更深的维度看,公司的目标设定,本质就是不断达成公司战略的一部分,而公司发展必须回到市场(客户)需求,并非一家企业的一厢情愿。


操作方法:

以公司战略(规划)、历史数据、行业标杆、市场机会等为基准,设定“跳一跳才能达成的目标”(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底线目标、挑战目标、超额目标”的方式,来进行区分,让大家信以为真,而不是一开始就感觉遥不可及)。而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设定阶段(节点)小目标,通过小目标构建整个目标达成的路线图,这样会给团队更多信心。


比如:微软在2014年提出“云优先”的战略目标,尽管看似宏大,但其执行策略却高度数据驱动。纳德拉上任后,团队通过市场分析发现,全球企业的云服务渗透率只有20%,但云计算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16%。基于这一行业现状,微软设定了三个小目标:


• 第一阶段小目标:Azure占企业级云市场份额达到15%。

• 第二阶段小目标:每年新增10%的客户增长率(新客户)。

• 第三阶段小目标:成为全球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最终实现)。


这种分阶段小目标连接成路线图的方式,对团队而言,既具有挑战性,又确保团队具备执行的信心,这就是“设定可实现的挑战”的典型方法。


策略2:动态调整阶段目标


原则:

设定挑战性目标后,每个阶段的达成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市场环境千变万化,可以动态调整阶段性目标,即让团队感受到实现目标的信心,也不至于年度目标整体失控。


操作方法:

一开始,根据年度目标,设定若干阶段性小目标(一般以季度、双月等为主),然后在每个阶段性小目标达成(或没达成)之际,进行复盘和总结,通过对行业、对手、客户、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公司内部外资源的评估,重新设定后面的阶段性小目标,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发挥,让团队状态始终保持最佳,同时又能保证年度目标的达成。


比如,特斯拉在Model 3量产初期曾遭遇生产瓶颈,马斯克最初设定的目标是每周生产5000辆,但实际仅能达到2000辆。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马斯克与团队多次复盘,并参考行业标杆的做法,果断调整生产节奏,并从生产工艺与制造体系入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先通过“季度爬坡计划”,先实现每日增加产能100辆到每周额外500辆,再通过经验萃取和复制,不断向每周5000辆阶段性小目标靠近。最终特斯拉在下半年实现并超越了周产5000辆的目标,保持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既避免年度目标失控,又能增强团队(执行)信心,这样的目标设定与阶段目标调整的方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策略3:资源配比更科学


原则:

很多企业往往会强调高目标下,团队会有更大的能动性,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老板和高管要意识到,这只对一部分优秀员工管用,对大多数人而言,看到高难度目标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唉”一声叹息,而不是所谓的“能动性”。对企业而言,越早意识到资源的价值所在(哪怕是员工自己找到的资源),越能更好的达成目标。因此,如何整合资源、分配资源、发现(新)资源、撬动资源,对公司达成目标至关重要。


操作方法:

就资源而言,有两个法则可供参考,一是“3/5/2分配法则”,即,将公司资源的30%用于核心业务,50%用于成长性项目,20%用于潜在突破性创新;一是“5/3/2整合法则”,即,(对员工而言)50%的资源公司提供,30%的资源管理者和员工整合(公司内外),20%的资源员工创造(新资源)。


比如,苹果在推动iPhone系列扩张的过程中,始终将资源优先集中于高毛利、高溢价的旗舰产品线,而不是追求全线覆盖。2017年,苹果推出iPhone X系列,尽管成本大幅提升,但苹果通过集中研发和供应链资源,使这一产品线成为利润贡献的主力,毛利率达到38%。这种精准分配资源的做法,使高目标变得切实可行。


情景二:如何应对目标设定的“难”——找到团队的突破口


要想避免“难目标”带来的团队挫败感,需要企业在目标设定时注重对执行团队能力的考量,这并不是说,企业设定目标非要根据团队当下的能力做基准,而是要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出发,从路径、策略与方法层面,找到团队能力提升的突破口,进而实现目标。怎么办?


策略1:团队参与式目标设定(我设定的目标)


原则:

目标设定过程中,充分吸纳一线团队和中层管理者的意见,确保目标既具挑战性又可实现,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员工都认为“这是我设定的目标”。


操作方法:

采用“目标共创”机制,让各层级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并在目标确认前进行双向沟通和调整。不仅要沟通目标本身,还要沟通目标达成的路径和策略。


比如,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海尔在其“人单合一”模式下推行的目标设定机制,以员工自主设定为核心(又被称为“自主经营体”)。一线团队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自己的目标,管理层负责审阅并提供资源支持。这种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目标的可行性,还激发了团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以海尔卡萨帝品牌为例,其销售团队在自主设定目标后,年内将高端家电销量提升了30%。


策略2:制定差异化目标


原则:

要充分考虑团队各成员之间的能力和资源差异,针对不同部门或团队成员设定差异化目标,而非“一刀切”。


操作方法:

引入“分层考核”机制,一是将员工分级,能力高的员工,承担更难的目标,同时给予更高的激励;二是将目标分级,分为底线目标、挑战目标与超额目标(前文有描述),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考核机制。


比如,谷歌某云团队在普及GCP产品时,底线目标是新增50家客户,挑战目标则是赢下亚马逊AWS的两大核心客户。同时,不同能力水平的员工,认领了不同难度的目标。最终,团队不仅完成了常规任务,还在挑战目标上实现了80%的达成率。这种分级设定方式,既能让团队完成底线目标,又为高绩效员工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策略3:过程赋能与结果考核结合


原则:

如果目标难度过大,就必须注重过程赋能。过程赋能的本质,其实帮助员工突破一个个小目标,通过沟通、反馈、辅导、激励的方式,帮助员工优化执行策略,从而帮助员工达标。


操作方法:

结合过程KPI(如行动完成率)与结果KPI(如销售额),动态跟踪每个阶段的进展,在发现员工的执行“障碍点”时,为员工赋能,帮助员工达成目标。


比如,丰田的精益管理模式。丰田在引入新车型目标时,会将目标细化为生产、质量和营销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定不同的过程KPI。例如,生产部门需将新车型的生产合格率提升至98%,营销部门需在上市前三个月完成50%的渠道铺货。通过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丰田的RAV4车型在2020年实现了全球同类车型销量第一的目标。


情景三:如何应对目标设定的“虚”——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我们之前提到,目标的“虚”体现在与公司战略不相关,或者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破解的关键是让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并将执行责任落实到人。怎么办?


策略1:SMART原则


原则:

SMART原则,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目标必须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有时限(Time-bound)。


操作方法:

将大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再分解到部门和个人,确保每个节点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比如,某运动品牌在制定“提升女性运动产品销量”目标时,采用SMART原则,将其分解为以下具体目标:


• 产品方面:推出10款女性专属产品,提升市场份额。

• 营销方面:与3位女性运动明星签约代言。

• 时间方面:在2年内实现女性产品销量增长20%。


通过这种明确的目标分解,该品牌的女性产品线在2022年贡献了整体销售增长的25%。


策略2:执行路径透明化


原则:

目标设定后,必须拆解到清晰的执行路径和资源支持,避免团队因“如何实现”而困惑。


操作方法:

制定目标地图,将目标与具体行动项和里程碑对接(也可以用OGSM方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的几篇文章,有详细阐述)。


比如,亚马逊在推广Prime会员服务时,设定的目标是“5年内全球会员数量突破2亿”。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地图:


• 第一步:在北美市场增加服务内容,如免费配送和独家内容。

• 第二步:扩展到欧洲和亚洲,通过本地化服务吸引用户。

• 第三步:用大数据优化会员续费率,确保增长的可持续性。


这种清晰的路径规划,让亚马逊在2021年成功达成了目标。


策略3: 强化目标的“可见性”


原则:

通过数字化仪表盘、数据墙等方式,让目标的进展可视化,增强团队对目标的感知和理解。


操作方法:

设立目标追踪系统,实时反馈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这种方法当前很常见,既可以是企业自己开发的业务管理平台,也可以是诸如飞书、钉钉等第三方应用平台,都会有可视化的数字化目标仪表盘。


最早进行数字化目标呈现的企业之一是英特尔。英特尔在目标管理中,设立了公开的OKR追踪平台,每个团队的目标及进展均可通过公司内网实时查看。例如,在推动下一代芯片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英特尔将目标分为四个阶段(概念验证、设计开发、工艺优化、大规模生产),并通过数据可视化系统动态展示每阶段的完成率和问题点。这种透明化的机制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参与感,还帮助管理层迅速发现并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障碍,最终确保了新产品按计划上市。


让目标设定远离“高、难、虚”,回到“准、稳、实”,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全文完)


▲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视频号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
TOP1:中层再进阶|之一:“内卷”时代的管理之道
TOP2:真相来了|华为的战略“阳谋”:鸿蒙智行,驶向何方
TOP3:方案来了|方法篇:行业内卷期,绩效管理的4个锦囊
TOP4:中层再进阶|之七:管理者如何走出“越勤奋越低效”的陷阱
TOP5:真相来了|雷军的第三次转型:小米SU7“满月”记
TOP6:真相来了|为什么“降本增效”不能成为公司战略(3个真相)
TOP7:方案来了|公司战略解码后,还要做这6件事(解决方案)
TOP8:中层再进阶|之四:优秀的管理者不“烂尾”(解决方案)
TOP9:真相来了|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昙花一现,还是历史转折点?
TOP10:方案来了|职能部门如何承接公司战略(附:操作方案)
转型新观察  热点视频
TOP1:“懂王”领导力: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TOP2:Open AI开除创始人,董事会里硝烟弥漫
TOP3:八年内送人类上火星,马斯克要建月球基地
TOP4:萝卜快跑来了!司机会失业吗,我们该恐慌吗
TOP5:京东变法记(下):京东的三大变革
TOP6:苹果放弃“造车”?这可能是个误会(上)
TOP7:Sora不是视频工具,而是产业革命(之一)
TOP8:遇到责任先推诿,这样的员工怎么管(上)
TOP9:MEGA这场仗,理想要打赢(上)
TOP10:自动驾驶,将是一场遭遇战

管理麻辣烫  TOP 10 视频
TOP1:战略解码不复杂,三个抓手是关键
TOP2:目标刻在钢板上,计划写在沙滩上
TOP3遇到“等靠要”员工,管理者该怎么办(中)
TOP4:从管理向经营转型,三个策略非常重要
TOP5:警惕职场更年期,三个策略来应对
TOP6:方向只能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TOP7:业务创新无响应,团队沉默为哪般
TOP8越勤奋的管理者越低效?(上)
TOP9:要远离大公司病,字节跳动有三招
TOP10: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聚焦目标避免花心
管理避坑指南  TOP 10 视频
TOP1:授权这事不简单,先过自己那道坎
TOP2:新员工留不住,真的是因为薪资低?
TOP3:怨天怨地怨空气,为何总是外归因
TOP4:新年又定新目标,讨价还价为哪般
TOP5:绩效面谈有障碍,根源还在面谈外
TOP6:警惕管理近视症,资源导向打胜仗
TOP7:复盘不是走过场,表面文章没效果
TOP8:争功诿过伤团队,透支信任难复原
TOP9:潜力要变真绩效,人岗匹配是前提
TOP10:总有员工想躺平,不想进化是假象

转发,点赞,在看,一起“转型刚刚好”

转型刚刚好
杨继刚,企业转型专家,15年企业总经理与中高管实践。《哈佛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撰稿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专栏作家,畅销书《中层再进阶》《上任第一年》作者,为苹果、三星、小米、壳牌、蚂蚁集团、新浪微博、中信、中船、吉利等上百家企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