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吐蕃石碑,带你穿越回千余年前的高原 - 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夏拉康

文摘   2024-08-08 21:01   江苏  
既然名为“拉康”,就可以知道今天要写的这座寺庙从规模上来说,要比那些叫“某某寺”的要小一些。但墨竹工卡的这座夏拉康虽然小,但对于西藏吐蕃年代的考古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座寺庙保存了吐蕃时代的刻字石碑。我买了一本王尧先生编著,1982年出版的《吐蕃金石录》,上面列了十三处吐蕃年代的金石资料,其中夏拉康就以“碑甲”、“碑乙”与“刻石”占据了其中的三席,足以可见其重要之处了。

夏拉康

夏拉康的创建者是横跨两朝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赤德松赞时的高僧兼大臣:娘·定埃增。以上又是一句信息量很大,需要细细解读的话。首先,赤松德赞与赤德松赞这两位名字十分相像的赞普是父子关系,父亲排除了反佛势力,迎请了寂护与莲花生两位大师,建造了桑耶寺,巩固了佛教在西藏的地位;赤德松赞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两位兄长接连死于非命之后,他在朝野动荡、波卷云诡中继位。

夏拉康和门口的两方石碑

正是这位顾命老臣娘·定埃增在继位之争中,力挺了赤德松赞,这位赞普也知恩图报,封娘·定埃增为“钵阐布”,位列所有官员之前,开启了僧人参与重大国政的先河。从这位大僧官的名字里,你发现了什么?的确,他是娘氏家族的人!娘氏家族是高原上历史悠久的豪门,当年是苏毗国的重臣,后来投奔了吐蕃,为吐蕃统一高原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家族的地位在千年间起起落落,但也应了红楼梦里刘姥姥的那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夏拉康的“碑甲”

根据《贤者喜宴》的记载,娘·定埃增的上师为了考验他是否真正具有“根器”,用一个没有顶的竹帽,放在露天仓房的顶部,让他用青稞把竹帽装满。定埃增竭尽全力,每天不停地搬运青稞,直到青稞装满了整个仓房,这个在顶部的无顶竹帽才被装满。最后娘·定埃增用这满满一仓房的青稞建造了夏拉康,夏拉康的“夏”在藏语中是帽子的意思,所以这座小寺庙也有着“帽子庙”的意思。

夏拉康大门口

夏拉康保有的两块吐蕃石碑,正是赤德松赞为了赞颂娘·定埃增的功绩而竖立的“记功述德碑”,竖立年代在公元798-815年之间。这位赞普还曾规定,他之后的所有赞普都必须认真阅读这个碑文,只可惜他已经是吐蕃“末代五王”中的第三位,在他之后只有他那两位儿子,喝醉后被臣子拧断脖子的赤祖德赞(热巴巾)和传说中不喜佛法的朗达玛了。

夏拉康的主佛殿和佛塔

所以这两块记功述德碑上到底写了什么?虽然我不懂藏文,更不懂古藏文,但感谢《吐蕃金石录》这本书,不仅有碑文的拓片与手描,更有汉文的翻译、解题和考释,读了之后就能明白这些碑在说什么,以及他们的意义所在。夏拉康的“碑甲”主要说的是娘·定埃增在赤德松赞年幼时对他的辅佐教养,以及他的忠贞不二,并且号令所有大臣奉其为楷模栋梁。夏拉康的“碑甲”是目前发现的吐蕃金石资料中,文字最多最长的一处。目前庙门口的碑甲是后来复制新造的,原来的碑甲断裂成了几块,摆放在寺庙的回廊里。
▲夏拉康的“碑甲”
夏拉康的“碑乙”其实主要内容和“碑甲”是差不多的,赤德松赞再次强调了他赐予娘·定埃增的待遇不得减少,不得更改。似乎娘·定埃增被授予大权和大量赏赐之后,推辞不接受,赤德松赞并没有答应,反而给予了更多的赏赐。娘·定埃增作为拥有上乘根器的一代高僧,一定知道树大招风和站得越高跌的越重的道理,在他身上家族、佛教的利益纠缠在一起,在大家族争斗不休的吐蕃,赞普的两方石碑也并不能保其万全。

▲夏拉康的“碑乙”

夏拉康的另一处“刻石”在寺庙右侧山后,是一处可能为祭祀所用的摩崖石刻。刻石的内容描述了吐蕃的古代传说,天父六君之子,降临大地来做天下之主,之后又在众目睽睽之下重返天宫。这天父六君都是吐蕃传说中的第一位首领聂赤赞普的长辈,聂赤赞普是开始了悉卜野王统世系的第一人,这传说其实也是“君权神授”的一种体现。

▲夏拉回廊里保存的残碑

吐蕃时期留存至今的文献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藏文手写卷本,大宗出自于敦煌的藏经洞,一小部分出自新疆若羌米兰故城,可惜这五千与卷写本大都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中;二是吐蕃简牍,大都出土于新疆,是吐蕃在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乃至宗教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如今可以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看到一些;第三种就是金石铭刻,《吐蕃金石录》中提到的十三处都在西藏,大部分内容是结盟、缔约、颂德。

▲夏拉回廊里保存的残碑

说完了夏拉康的三处吐蕃金石,再来看看这座小庙,夏拉康虽然曾经损毁严重,如今还是按照曾经的样式重建了。从两块记功碑中间的门走进去,会发现寺庙呈西藏早期寺庙通常采用的回字形结构,回字形的中央是一座佛塔。这座佛塔虽然是新建的,但曾经夏拉康正中也有一座叫做查门的佛塔,传说是镇压妖魔的。

▲夏拉康中央的佛塔

在夏拉康的回廊里,还看到一根有铁丝网保护着,被哈达重重围绕着的木头,当时就感觉这木头一定不一般。回来查了发现应该是某位护法神的寄魂木,虽然我不太确定这位护法神的名字(《拉萨藏传佛教寺院》这本书里说是“玉仲玛寄魂木”),但护法神喜欢寄魂在木头上这事似乎也是个传统。这次我在乃琼寺里看到了那根我以前一直没发现的乃琼魂木,也同样是被五彩哈达重重包裹,和殿内的师傅确认了之后,才敢确定。

▲夏拉康的“寄魂木”

▲乃琼寺的“乃琼魂木”(红圈里

在西藏,任何吐蕃时期的寺庙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就算寺庙在千年的岁月中屡经沧桑,但总能留下些当初的点点滴滴。据说夏拉康在重建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异像,掘出了不少“伏藏”,这座小寺庙埋藏着的秘密,可能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夏拉康院墙边的牦牛

Luca的那片自留地
一直觉得旅行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所以这并不是攻略,更不是指南,只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一些感悟,也许会有共鸣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