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来写这个主题,一是因为最近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翻红的势头挺猛的;二是因为在写比利时的过程中,我从移动硬盘中的照片里,看到了布鲁塞尔的“原子塔”,回想起来方才发现原来欧洲不少著名“景点”的缘起,就正是世博会呀。美洲的那些我不熟,这篇文主要来写写欧洲那些和世博会有关的建筑物们。
▲最近翻红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图片来自网络)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那正是日不落的辉煌时期,英国人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里,用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造了一座“水晶宫”,作为世博会的主会场。第一届世博会的展品琳琅满目,其中还包括来自印度的近200克拉的“光之山”大钻石这样的稀世珍品(如今这颗钻石经过切割之后,仍然镶嵌在英国王室拥有的王冠之上),但“水晶宫”这座建筑本身,也不失为英国展现其工业势力的绝佳展品。
▲英国水晶宫(图片来自网络)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的“水晶宫”
—维也纳圆顶大厅—
▲维也纳圆形大厅(图片来自网络)
▲维也纳金色大厅
—埃菲尔铁塔与巴黎大皇宫—
巴黎举办过七次世博会,是历史上举办世博会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历届的巴黎世博会,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些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比如1855年,巴黎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上,确定了梅多克和苏岱产区的葡萄酒分级名单,如今在法国葡萄酒上看到的Grand Cru Classe en 1855正是来自于此;上次写比利时写到的萨克斯风的发明者阿道夫·萨克斯也在这届世博会上,获得了荣誉奖章。
▲法国的葡萄园
1867年,法国又一次举办了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第一次出现了由参展国家组织的“国家馆”,具备了现代世博会的雏形。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参加世博会,在当时的巴黎建造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牌楼等建筑,代表团主要由广东和福建的茶商组成,传播了中国的茶文化。
▲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馆(图片来自网络)
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正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对于这场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运动,举办一届世博会,建造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一种最好的纪念,于是“埃菲尔铁塔”这座巴黎地标就在这届世博会的大旗下,于巴黎的战神广场拔地而起。铁塔于1887年始建,1889年3月底竣工,300余米的高度使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巴黎圣母院上看埃菲尔铁塔
▲从下往上看埃菲尔铁塔
为了举办1900年的世博会,巴黎在香街和塞纳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巨型建筑。这座建筑的中文译名虽然叫做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但和国王或王室并没有什么关系,它就是为世博会而建的一座巨型展馆。从英国的水晶宫开始,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建筑,似乎都喜欢采用钢材与玻璃的结合方式。巴黎大皇宫同样也是一座使用了6000余吨钢材,拥有漂亮玻璃穹顶的建筑。大皇宫如今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场馆,可以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艺术活动,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中,也是比赛的举办场地之一。
▲巴黎大皇宫
—布鲁塞尔原子塔—
时间快进到1958年,这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1935年之后,第二次举办世博会,也是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世博会。1955年,世博会的组委会在征集本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时,一致选中了比利时工程师瓦特凯恩设计的原子球建筑方案,使这座建筑成为了布鲁塞尔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布鲁塞尔原子球
原子球由9个直径18米的空心金属球体组成,表现的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分子的结构。铁是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采用了铁分子的结构,正契合了世博会引领的科技进步的意义。这座高102米的原子塔,是可以坐电梯进去参观的,每个球体中有太阳能、原子能、航天技术与天文相关的展品,最顶端的球体内还有一个可以俯瞰布鲁塞尔的餐厅。虽然原子球可能并不如埃菲尔铁塔那么知名,但也是把世博会的建筑发展为城中地标性景点的一个成功案例。
▲布鲁塞尔原子球
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其实反过来,世博会也会给一座城市留下永久的纪念。比如以上的那些成为地标的建筑,比如突然间又翻红了的海宝。翻了翻14年前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那些照片,那时候的那份热闹还真挺让人怀念的。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里的“海宝”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里比利时-欧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