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伦敦、维也纳、巴黎、布鲁塞尔 - 世博会留下的那些“地标”们

文摘   2024-11-04 21:01   上海  
自从2010年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世博会”这个曾经听上去很高大上的词,就变得不再那么神秘与遥远。世博会给上海留下了那一片黄浦江边的园区和如今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也算城中标志性景点之一。1851年英国在水晶宫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拉开了现代博览会的序幕,这项活动就这样传承了下来,成为各国展示文化与科技的一个舞台。
上海中华艺术宫

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来写这个主题,一是因为最近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翻红的势头挺猛的;二是因为在写比利时的过程中,我从移动硬盘中的照片里,看到了布鲁塞尔的“原子塔”,回想起来方才发现原来欧洲不少著名“景点”的缘起,就正是世博会呀。美洲的那些我不熟,这篇文主要来写写欧洲那些和世博会有关的建筑物们。

▲最近翻红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图片来自网络

—伦敦水晶宫—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那正是日不落的辉煌时期,英国人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里,用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造了一座“水晶宫”,作为世博会的主会场。第一届世博会的展品琳琅满目,其中还包括来自印度的近200克拉的“光之山”大钻石这样的稀世珍品(如今这颗钻石经过切割之后,仍然镶嵌在英国王室拥有的王冠之上),但“水晶宫”这座建筑本身,也不失为英国展现其工业势力的绝佳展品。

英国水晶宫(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会有人问,现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并没有水晶宫啊。的确,这座建筑的确也是个命运多舛的存在。1851年世博会结束后,这座水晶宫就从市中心的海德公园整体搬迁到了伦敦南部的西登汉姆山,搬迁之后的水晶宫,成为了一个大型娱乐中心。直到1936年11月30日,这座建筑毁于一场火灾,只剩下了两座塔楼。这座名盛一时的建筑物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在1905年成立的水晶宫球队的队徽上,以及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里的仿造建筑,还能看到它的样子。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的“水晶宫”


—维也纳圆顶大厅—


1873年的世博会,在维也纳举办,彼时的奥匈帝国处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统治之下,这位皇帝的妻子就是著名的茜茜公主,此时是他执政的25周年。维也纳世博会的选址在多瑙河边的中央公园,以工业宫为主建筑的庞大建筑群,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拔地而起。其中的主建筑,就是一座叫做Rotunda的圆顶建筑。这座高84米,直径达到108米的建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比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48米直径的穹顶要大许多。

▲维也纳圆形大厅(图片来自网络)


但如今在维也纳,也看不到这样一座独特的建筑,它和伦敦水晶宫的命运一样,在1937年在一场火灾中付之一炬。维也纳的世博会筹备期间,遇到了多瑙河洪水泛滥、霍乱爆发这样的天灾,最后的收益仅仅是投资的六分之一,在财政上属于重大失败。但这届世博会却意外地拉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也让施特劳斯的那首《蓝色的多瑙河》传唱于世。

▲维也纳金色大厅


—埃菲尔铁塔与巴黎大皇宫


巴黎举办过七次世博会,是历史上举办世博会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历届的巴黎世博会,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些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比如1855年,巴黎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上,确定了梅多克和苏岱产区的葡萄酒分级名单,如今在法国葡萄酒上看到的Grand Cru Classe en 1855正是来自于此;上次写比利时写到的萨克斯风的发明者阿道夫·萨克斯也在这届世博会上,获得了荣誉奖章。


▲法国的葡萄园


1867年,法国又一次举办了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第一次出现了由参展国家组织的“国家馆”,具备了现代世博会的雏形。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参加世博会,在当时的巴黎建造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牌楼等建筑,代表团主要由广东和福建的茶商组成,传播了中国的茶文化。


▲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馆(图片来自网络)


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正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对于这场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运动,举办一届世博会,建造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一种最好的纪念,于是“埃菲尔铁塔”这座巴黎地标就在这届世博会的大旗下,于巴黎的战神广场拔地而起。铁塔于1887年始建,1889年3月底竣工,300余米的高度使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巴黎圣母院上看埃菲尔铁塔


很多世博会的建筑,并不是永久性的,在盛会结束之后,它们会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埃菲尔铁塔在设计之初,也是按照“临时性”的要求来设计的,方便之后的拆除。铁塔在建造之时,也遭到了许多社会名流的反对,他们觉得在古典主义的巴黎市中心,加上这样一座黑色金属怪物,实在是太丑陋了。但和前面那两座惨遭火灾的建筑相比,铁塔是幸运的,它先是被军方用作了无线电通讯,后来在1946年终于迎来了官方的法律保护,成为巴黎文化的象征,打上了“不可拆除的历史纪念碑”的标签。

▲从下往上看埃菲尔铁塔


为了举办1900年的世博会,巴黎在香街和塞纳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巨型建筑。这座建筑的中文译名虽然叫做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但和国王或王室并没有什么关系,它就是为世博会而建的一座巨型展馆。从英国的水晶宫开始,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建筑,似乎都喜欢采用钢材与玻璃的结合方式。巴黎大皇宫同样也是一座使用了6000余吨钢材,拥有漂亮玻璃穹顶的建筑。大皇宫如今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场馆,可以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艺术活动,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中,也是比赛的举办场地之一。


▲巴黎大皇宫


—布鲁塞尔原子塔—


时间快进到1958年,这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1935年之后,第二次举办世博会,也是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世博会。1955年,世博会的组委会在征集本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时,一致选中了比利时工程师瓦特凯恩设计的原子球建筑方案,使这座建筑成为了布鲁塞尔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布鲁塞尔原子球


原子球由9个直径18米的空心金属球体组成,表现的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分子的结构。铁是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采用了铁分子的结构,正契合了世博会引领的科技进步的意义。这座高102米的原子塔,是可以坐电梯进去参观的,每个球体中有太阳能、原子能、航天技术与天文相关的展品,最顶端的球体内还有一个可以俯瞰布鲁塞尔的餐厅。虽然原子球可能并不如埃菲尔铁塔那么知名,但也是把世博会的建筑发展为城中地标性景点的一个成功案例。


▲布鲁塞尔原子球


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其实反过来,世博会也会给一座城市留下永久的纪念。比如以上的那些成为地标的建筑,比如突然间又翻红了的海宝。翻了翻14年前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那些照片,那时候的那份热闹还真挺让人怀念的。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里的“海宝”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里比利时-欧盟馆

Luca的那片自留地
一直觉得旅行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所以这并不是攻略,更不是指南,只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一些感悟,也许会有共鸣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