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CC高调公开举报以来,
一年多了,比亚迪的高压油箱问题一直在汽车舆论场沸沸扬扬,
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定论,
这件事在不同的场合被反反复复地提及,吃瓜群众都快听烦了,颇有点听祥林嫂念叨我真傻的味道了。
但,
似乎这事儿就过不去了,
前前后后也看了很多各路媒体写的分析,一直也没彻底搞明白。
信别人不如靠自己,
这回咱自己找国标文件来研究,
研究的结果还是挺意外的,也有点理解为何监管部门一直没有明确意见了,这高压油箱的纠纷也和标准本身的含糊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国标叫《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国标编号是GB18352.6-2016
涉及高压油箱的主要是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IV型试验)
首先这个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汽油发动机的车型,包括燃油车,普通混动,插电混动以及增程式汽车等。汽油是一种挥发性燃料,这个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主要就是检测车辆在停放过程中对油箱内挥发油气的污染控制能力。
车企对此的主要解决方案一是碳罐,对挥发性油气进行吸附,燃油发动机启动时再把吸附的油气导入油路用掉。
二是高压油箱, 直接从根源上避免挥发性油气溢出,当然高压油箱更贵,也会在加油时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逸散。
测试过程很严谨,严谨的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麻烦,复杂。
这是测试流程图,多少步先不说,就这时间算下来,一个测试循环下来就是好几天,大家注意其中有好几次浸车,都按高限36小时做的话估计一圈下来得小十天了。
具体过程估计大家也没什么兴趣,咱们捡重点说,
在个人看来,和高压油箱话题最相关的重点就是倒数第五步高温行驶
这一步之前大多是准备,这一步之后是计量测试,
这一步是干啥呢?
低速加2分钟怠速,中速加2分钟怠速,高速加2分钟怠速,高速加2分钟怠速
其中低速,中速,高速的时间参考I型试验,截图如下
低速持续时间是9分49秒,中速是7分13秒,高速是7分35秒。
为啥要做这个高温行驶呢?
目的就是为了让车辆在采集测试数据前清空碳罐,之前的准备过程中有个要求碳罐吸附到临界点的过程,碳罐满了不能吸附挥发油气了,这时候测蒸发污染物肯定车企们没人会同意呀。
这时关键问题就出来了!
燃油车加常压油箱
不管前面是什么情况,燃油车只要启动发动机一定的时间就能把碳罐中吸附的油气引入油路用掉,碳罐有效清空,后面的各种测试自然没什么问题。
插混加高压油箱
这个更没问题了,高压油箱本身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挥发性油气,不会往外泄漏,可以过。
举报人以为的插混加常压油箱
前面的准备过程车是满电的,高温行驶过程只依靠纯电模式就能完成,不需要启动发动机,发动机不启动,碳罐就没有机会清空。
碳罐不清空,后面的污染物测试100%过不了。
过了测试的插混加常压油箱
比亚迪被举报有问题,但测试是肯定过了的,怎么过的呢?
其实并没有什么玄机,也不是什么远程启动,
在测试标准中规定的高温行驶中启动发动机就是了,
高温行驶有两个7分多钟的高速过程,清空碳罐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插混在高温行驶过程中启动发动机合理不合理呢?
首先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提了高温运行前要充电到电量满。
启动发动机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就那么设计的,即便满电情况下车速超过一定速度就会启动发动机
第二种就是特殊针对测试设计了流程,
如果是第一种,那没有问题,如果是第二种那就是100%违规。
目前看,认定比亚迪属于第二种情况显然是有困难的。
标准的问题
高压油箱的问题扯了这么长时间标准本身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制定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降低燃油蒸发物排放,
夏日高温,燃油车长时间室外静置,碳罐吸附满了以后产生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个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平衡,一刀切的要求全用高压油箱也不合理,可以解释为燃油车长时间静置的几率不大,排放可控。
对于插电混动车型,如果有家用充电桩的情况,那么长期纯电行驶发动机长时间不启动的可能性是远高于燃油车的,比亚迪后来推出的定期远程启动发动机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和测试无关)。
既然存在这种问题,制定标准的时候如果直接要求统一采用高压油箱,就没有后续这长达一年多的舆论纠纷了。
但,
历史没有如果,
这个版本的标准不知为何留了这么个口子,
直接导致了目前高压油箱话题目前扯不清理还乱的局面,
这也许就是问题的根儿了。
近期热点内容
比亚迪宋,深蓝S07,奇瑞风云T10三箭齐发,合资SUV瑟瑟发抖
留言和回复自动精选已开放,
欢迎平等交流,期待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