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充市分行 曹雷
信用卡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和消费信贷工具,其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扩大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不仅是商业银行以低成本开展零售业务的核心,同时也是其迅速布局新兴客群的重要金融工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迭代,信用卡支付生态变得日益复杂,多种新型欺诈风险逐渐衍生而出。其中,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信用卡欺诈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威胁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和权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诈法”)的颁布实施,为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持续完善和优化风险防控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
一、信用卡电信网络欺诈风险分析
1. 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的显著特征
(1)作案方式多样化、技术含量高
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极为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伪装身份,即犯罪分子假冒银行、公安机关或其他权威机构工作人员,声称信用卡存在异常交易、账户被冻结或涉嫌违法活动,以此骗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引导其进行转账。
二是搭建钓鱼网站,即犯罪分子通过邮件或短信发送钓鱼链接,诱导受害者访问伪装成银行或知名电商平台的虚假网站,窃取其信用卡信息。
三是植入手机木马与恶意软件,即犯罪分子将手机木马和恶意软件伪装成合法应用,一旦安装在受害者手机上,即可窃取其信用卡信息并进行非法交易。
四是社交工程攻击,即犯罪分子通过心理操控技巧,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关系,逐步获取其信用卡信息或引导其进行不当操作。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通过“AI拟声”和“AI换脸”技术,犯罪分子可以精准模拟他人声貌,以假乱真,从而实施欺诈行为。
(2)跨地域性强、集团化运作
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屡禁不止,与犯罪分子的跨地域性强、产业化团伙化运作有着密切关系。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常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通过跨境非接触式实施诈骗,增加了追查和打击的难度。例如,犯罪分子可能在一个国家运营诈骗中心,但其受害者却遍布多个国家。不同国家的法律存在差异、执法机构之间的协作难度较大,使得跨国诈骗案件的侦破过程复杂且耗时长。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团伙通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诈骗团伙往往具有多层次的运营结构,从基层的“马仔”到高层的“头目”,层级分明。基层成员负责具体操作和执行,高层则负责策划和指挥,整个组织运行如同企业,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适应性。
(3)诈骗对象广泛、社会危害极大
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因其诈骗对象的不特定性而具有极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分子通过精准画像,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实施差异化攻击,使得几乎所有信用卡持卡人均可能成为潜在目标。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给受害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伴随着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对受害者的财产安全和隐私权构成了双重威胁。银行不仅要承担欺诈交易的直接经济损失,还要投入大量资源以应对由此引发的声誉风险和客户流失。此外,频繁的欺诈行为还严重损害了公众对金融系统的信任,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
2.信用卡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控难点
新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与传统伪冒申请、伪卡、盗刷等信用卡欺诈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欺诈方式不断翻新且隐蔽性极强,犯罪分子为达到诈骗的目的,会专门研究并突破银行的风控策略,而金融机构在账户管控和交易监测中存在漏洞与滞后性,难以及时对欺诈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
从欺诈交易识别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信用卡持卡人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对防诈知识了解不足,极易被犯罪分子操纵。犯罪分子通过持卡人在各种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精心设下各种“杀猪盘”“杀鱼盘”“杀鸟盘”“杀羊盘”等骗局,步步引诱持卡人深陷其中。在犯罪分子的操控下,交易完全是持卡人本人操作,这无疑给欺诈交易的识别带来很大难度。
从欺诈交易管控的角度来看,各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金融机构在技术风控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其防范能力薄弱。同时,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执法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对欺诈交易的反应不及时。此外,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公安、银行、通信等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但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协调和执行困难,这进一步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二、反电诈法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影响
1. 金融机构的合规压力骤增
反电诈法将金融机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纳入法律范畴,规定其必须履行反电诈义务,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为落实反电诈法的合规要求,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金融机构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升技术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信用卡业务的安全和合规运营。
首先,不断强化监管要求。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细化、具体的监管要求,对金融机构的反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对涉案账户的溯源分析工作日益精细化、严格化;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反诈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监管的频率和力度也大幅提高。
其次,明确主体责任。反电诈法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在反诈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反诈工作机制,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及时发现并报告可疑交易,常态化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最后,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反反诈规定的金融机构,反电诈法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止新增业务、缩减业务类型或者业务范围、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信用卡风控数智化转型加速
在监管趋严与业务复杂性增加的双重压力下,为有效解决信用卡风控问题,金融机构加快推进信用卡风控体系的数智化转型,重塑合规体系,提高风控的效率和精准度。
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交叉验证),金融机构实时监控信用卡申请和交易,实现高效精准的身份验证,快速识别并处置异常行为。
其次,智能联动机制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快速共享信息,作出响应,实现资金的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及时解冻,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处理。
再次,智能客服、短信提醒和App通知等方式有助于强化客户教育,减少其受骗风险。
最后,通过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优化,风控模型的预测与识别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精准防控,为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金融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应用水平提升
反诈一体化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各个反诈主体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持续完善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金融机构共享信贷信息等金融信用信息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性征信服务。目前,该数据库已成为全球覆盖人口最多、收集借贷信息最全的征信系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数据库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信息及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有效满足了金融机构在信贷等业务中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在促进融资、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电诈法的出台,为金融机构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提高对欺诈行为的识别能力。通过金融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应用,信用评估机构可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用数据,从而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这对于贷款审批、信用卡发放等业务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过滤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三、反电诈法背景下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1. 强化多主体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
当前,信用卡行业已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竞争时代,反电诈法的颁布与《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的落地,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信用卡的合理使用和风险控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有关部门的配合,依法依规建立更加紧密顺畅的涉诈数据共享、线索核查溯源等工作机制,及时交换涉诈线索、风险账户、可疑交易等信息,实现在资源共享、预警处置等方面的共享互通、快速联动。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会不断更新诈骗手法、主动研究和想方设法突破金融机构的风控策略和管控措施,只有汇聚全行业信息、技术、经验,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才能从更大广度和更深层次来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通过信息共享机制来打破金融机构的数据孤岛难题,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加准确、有效地落地反电诈的风控策略,共同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整体防线,推动信用卡反电诈工作取得实效。
2. 构建端到端的信用卡智能风控系统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被引入至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中,极大地提升了账户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实时化水平,可有效避免信用卡成为非法资金归集、转移涉赌涉诈资金、洗钱等异常交易的工具。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通常涵盖了信用卡从申请到贷后全流程的风险管理。
贷前阶段,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通过自动化手段对申请人的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以决定是否批核信用卡;贷中阶段,利用基于图神经网络构建的信用卡欺诈检测模型,系统通过分析客户交易图谱和社交网络,实时监测异常交易行为,动态调整信用卡授信额度,及时阻断可疑交易,有效降低欺诈损失;贷后阶段,通过信用卡客户评分模型进行识别,一旦客户被评定为高风险,系统会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以促使其按时还款,包括但不限于对逾期部分按日收取罚息、暂停分期付款、暂停取现、移交催收、诉讼、将逾期信息报送征信机构等。
3. 加强对持卡人的反电诈宣传和引导
反电诈知识宣传不仅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各参与机构的共同责任。反电诈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通过多级多维的信息传播,增强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警觉性和自我防护能力,铲除电信网络诈骗滋生的土壤。
一是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向客户推送反电诈提示信息,提醒客户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App、网点大厅、ATM等终端,向客户展示反电诈案例和警示标语,普及反电诈知识和技巧;在客户进行转账、提现、借款等操作时,及时给出风险提示和确认,防止客户在不知情或误导的情况下被骗,引导客户合理使用金融服务。
二是提升宣教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加强对易受骗人群,特别是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宣传物料与活动,强调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交易须真实合法;还可以举办防电诈主题的公开课、讲座以及反诈主题观影活动等。
三是强化与学校、社区、企业的合作。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进乡村、进家庭”,真正做到全方位治理,以防范为主,从源头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总而言之,抵制电信网络诈骗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有力行动,更需要人们从自身做起,提高防范意识,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本文系《中国信用卡》“创刊三十周年征文”投稿)
本文刊于《中国信用卡》202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谢香玲
征稿启事
《信用卡运营》——杂志重点打造的品牌栏目,关注信用卡营销、风控,数字化经营以及产品、业务、技术等的创新应用等,携手业界推动信用卡高质量发展。
《技数派》——解读行业新技术应用,分享数据模型应用案例,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赋能业务功能价值提升。
《法律事务》——解读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探讨法律热点和前沿问题。
投稿要求:投稿须为未发表的原创作品,内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及行业实用性;字数2000~6000字。
投稿邮箱:ccc@fc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