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信用卡:写好“五篇大文章”,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4-11-15 18:16   北京  


作者

本刊记者 康超


近年来,“不确定性”成为众多行业分析中重要的关键词,复杂的外部环境为金融企业经营带来挑战。


在信用卡行业,一个直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已由2022年三季度的8.07亿张降至7.60亿张,数量出现持续下滑。其中有多重因素影响,既包括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包括行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面对消费需求变化、行业周期下行及风险上升,发卡银行想要跨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判断周期走势并及时优化策略尤为重要。


以行业领军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以下简称“招行信用卡”)为例,其在当下周期的表现依旧稳健。截至2024年上半年,招行信用卡拥有近7000万流通客户、超9000亿元的贷款余额,上半年信用卡消费交易规模超2.2万亿元,居行业领先地位。


梳理其多年来的业务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招行信用卡在中国信用卡行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准确预判趋势,并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招行信用卡表示,未来将在总行“打造价值银行”战略目标指引下,持续深化“平稳、低波动”转型,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为穿越风险周期奠定基础。


从高歌猛进到存量竞争,信用卡行业进入大分化时代


万物皆有周期。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表示,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同质化竞争期、高渗透率期,然后迎来一个品牌集中度提升的时期。


2001年开始,一批“独立”于总行之外的信用卡中心陆续成立,开启了数字化、自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2002年底,招商银行发行了中国首张国际标准信用卡,这张卡片的标签是“免抵押、免担保、一卡双币、通行全球”。因完美契合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后,人们在对外贸易、商务、留学、旅行过程中极速攀升的支付需求,仅仅一年,这张国际标准的双币卡发行量就达到60万张,招商银行在信用卡领域一炮打响。


同一时期,市场环境和征信体系的优化也大大推动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截至2003年末,中国的信用卡发卡行扩展到10家,发卡量由2003年初的100多万张增加到近400万张;从2003年到2005年,国内信用卡发行规模扩大了6倍。在消费信贷市场的蓝海中,各行纷纷加大投入“跑马圈地”,实现规模扩张,截至2007年下半年,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均超过1000万张。


此后十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凭借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实现信用卡业务迅猛增长,发卡量增长至近10亿张,交易总额增长至40万亿元。信用卡业务被视为零售尖兵,不少机构信心满满地选择“踩油门”,持续增加信用卡获客投入与营销成本。


但在竞争的关键节点,招行信用卡选择了“减速”。原因在于,2018年8月,刘加隆和管理团队“看到了一些反常的数据”。“当时,我们预判到前方会有拐点,所以提前减速。在细、小、慢、累的信用卡行业,最核心的关键在于时刻提防冲出赛道。”刘加隆表示。


2019年,招行信用卡率先提出“信用卡行业进入下半场”。一如招行信用卡预判的那样,2020年起,信用卡行业主要经营指标增速均放缓,行业交易规模在2020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2年,招行信用卡再次发声预警——“信用卡已进入一场下行周期的行业大分化”。


笔者发现,从上市银行年报数据看,信用卡关键指标的确分化明显。2023年,国有大行交易规模整体同比下降约3%,部分股份制行降幅则超过10%。交易规模的下滑则可能进一步影响信用卡盈利水平,并加剧风险暴露。据外部数据推算,2023年,行业内仅有约半数主体维持盈利。


信用卡市场风起云涌,部分银行依旧独立潮头,但也有部分银行已黯然离场。如何正确认识并破局“大分化时代”,成为发卡银行亟须思考的问题。


敬畏风险,理性思考,信用卡经营是一场不停歇的马拉松


事实上,行业风险早在十年前就已潜滋暗长。2014年起,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消费金融行业加速扩张,以P2P网络贷款平台、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非持牌机构纷纷涌入,其间共债风险持续累积。近年来,多家互联网平台基于自身场景推出“先用后付”模式,实质将很多贷款产品投放给了一些“资信不够”的消费者,传导效应进一步增加了金融行业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异业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一部分信用卡机构选择了下沉客户,做大生息资产规模,客观上以规模增长带来的分母扩张缓释了实际加速累积的风险;同时,部分机构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流量的优势实现快速获客扩张,进一步埋下了风险传导的隐患。


此外,近年来部分客户稳定性与偿债意愿出现波动,致使协商还款类需求增长,也滋生了非法“代理维权”的黑灰产业链。反映到信用卡业务上,就呈现出基于协商还款的投诉量攀升、高位承压的现象。


招行信用卡认为,当前中国信用卡行业面临的风险、增长、投诉压力,是行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是行业发展到成熟期的客观变化。“当下行业风险总体可控。”刘加隆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信用卡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国内监管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持续出台相关规范性指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监管模式,这为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所以我们预判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卡债风险。”


当前,行业规范化要求持续增强。2022年《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的发布,促使信用卡行业重新思考“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也带来“柔性去产能”的契机。招行信用卡表示,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相信信用卡行业能够渡过短暂的阵痛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银行经营是马拉松比赛,比的是行稳致远的定力和耐力。”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曾在2023年年报致辞中写道。摩根大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的重创至今仍使一些银行缓不过神,而摩根大通却能够通过洞察趋势变化,提前布局、探索出路。《最后的胜者》一书中提及,2006年10月,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意识到零售银行的次级贷款业务正在急剧恶化,随即决定出售超过120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这一决定曾使得2006年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部报告利润下滑了0.1%。然而,到2007年底,摩根大通的资产负债表却只有12.7倍杠杆率,远低于其他机构平均20~30倍的杠杆率,这也为摩根大通当下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信用卡经营同样需要定力与耐力,就像“永不停歇的马拉松”。刘加隆认为,信用卡是一个长周期的业务,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做好的。正因为对风险有着清晰的认知,招行信用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发展中,始终坚持招行特色的“组合管理”(包括风险组合管理、客户组合管理、定价组合管理、资产组合管理等),最大程度地平滑风险。


而大分化之下,招行信用卡的策略在2024年半年报中可见一斑。其中提及“坚持价值导向”“激发消费活力”“紧抓市场消费趋势,强化新能源汽车品牌分期交易经营力度”“深化‘人+数字化’金融创新”等。招行信用卡表示,将会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经营,希望凭借更为稳固、更具弹性的经营结构,更好地抵御可能发生的冲击和波动。


打通供需两端,服务实体经济,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又是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并对“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提出要求。作为将支付和信贷紧密结合的金融产品,信用卡始终着力以高质量服务激发居民消费活力,扩大内需规模,与消费者同频共振,也为实体经济输送源源动能,不断彰显消费金融“主力军”担当。


据了解,招行信用卡近年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不断通过各类举措构建经营生态,在促消费、惠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洞察消费市场特点和趋势,开展精准营销活动,提升客户活跃度和黏性,创造更多价值。


一方面,从2015年开始,招行信用卡就基于“掌上生活”App、“招商银行”App自主搭建了“饭票+影票”的“两票”平台,覆盖了餐饮、电影、商超、便利店等日常高频消费场景,从“吃点啥、看点啥”入手为超过千万用户提供普惠福利。


截至2023年末,“两票”平台每年为近2000万用户提供日常高频消费场景优惠,同时也为超过300个城市的3万个餐饮及零售品牌、15万家中小商户、1万家影院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每年上百亿元的消费规模。通过“两票”平台,招行信用卡不仅更好地书写了“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也打通了供需两端,构建了庞大的经营生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招行信用卡深入洞察消费趋势、优化产品服务,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据悉,招行信用卡目前重点聚焦“节假日”和“旅行”两大消费热点,多举措促消费。


一是围绕节假日先后推出了“春暖花开,就要出去high”“6・18就要这么花”等备受好评的营销活动,激发消费热情。二是敏锐洞察到旅游已成为居民新周期下确定性消费的增长点,推出“非常旅游”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提供旅游场景的消费服务与优惠。在境内游上,招行信用卡在热门档期与去哪儿旅行开展联合营销,助力国人假期出行;“非常海南”活动打造“机票、酒店、免税购物”一站式消费体验,覆盖全国40多个热门出发地,截至2023年底,已有数万名持卡人享受免税返现优惠。在出境游上,招行信用卡联合五大卡组织对消费者出境消费习惯变化和目的地偏好进行研究分析,于疫情后第一时间重启出境客群的系统化经营,充分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已连续16年位居信用卡境外交易市场首位。



与此同时,招行信用卡长期合作新能源车品牌,助力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服务绿色产业成长,不断为社会、车企、客户创造“绿色金融”价值。


新能源车在国内刚刚开始冒头的2014年,招行信用卡就率行业之先成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且唯一的总对总汽车分期合作机构,并于后续主动与理想、蔚来、小米等国产新能源车品牌达成总对总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和客户体量,不断优化产品及服务流程,推动客户对新能源车的认知,赋能新能源车产业成长。


在产品上,招行信用卡打造了“e秒购车”绿色金融产品,构建了最快1小时完成从申请到放款提车的完整流程,显著提升新能源车分期申请体验。在服务上,基于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两大亿级流量平台的金融科技成果积累,招行信用卡以绿色低碳为主题打造了“新能源专区”,提供线上“看车—选车—试驾”一站式体验。据悉,目前招行信用卡每年发放的汽车贷款中有60%以上都用于支持居民购买新能源车,更在头部新能源车品牌中份额位列同业第一。


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国民消费能力提升、贡献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招行信用卡转型成效也逐渐显现。年报显示,2023年招行信用卡消费交易规模超4.8万亿元,居于行业首位,更贡献了同期全国信用卡消费总额的十分之一以上。


加速深化“人+数字化”模式,打造“数字金融”超级生态圈


近十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深刻改变了银行业传统获客模式、风险管理模式以及业务经营模式。回顾招行信用卡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践行数字金融为招行信用卡带来了穿越周期的一大能力,即数字化能力。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倡导者、推动者、受益者之一,招行信用卡始终顺应时代、渠道和用户习惯的变迁,持续领跑,成为行业标杆。


据了解,早在2009年招行信用卡就率先推出电邮账单,并鼓励持卡人选择电邮账单替代纸质账单,这也成为银行服务从“模拟时代”向“电子时代”过渡的标志性产物。自2011年开始,招行信用卡加快数字化转型,重新定义交互模式,为持卡人带来“信用卡+App+官微服务号”的全新体验——2010年10月,正式推出中国信用卡行业第一个App——“掌上生活”App;2012年11月29日,作为微信第一批公众号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正式开通并投入运营,开启了基于移动互联流量阵地开展轻型数字化服务的探索。如今,招行信用卡的“App+官微服务号”已经成为一个超级生态圈,拥有亿级客户运营能力,不仅是招行信用卡客户服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更是连接近7000万客户生活、消费、金融的重要纽带。


招行信用卡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招行信用卡率行业之先,重构了卡与人的连接方式,把在传统模式下往往难以同时实现的“体验、安全、绿色”三个方面,在云端完成了三角构建,并通过持续迭代和创新,不断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在“体验”方面,招行信用卡充分发挥大数据和AI算法能力,全面提升“掌上生活”App服务效率。一是升级智能流量分发能力。“掌上生活”App构建了以资源池为底座,由智能推荐、智能搜索等产品能力组成的一体化信用卡业务资源智能分发产品体系,不仅打造了业内首个全品类、标准化的业务资源池,还在此基础上孵化出银行业首个本地智能推荐信息流及智能搜索词纠错服务,提供更有温度、更好用的搜索服务。二是强化数字营销能力。“掌上生活”App持续升级MarTech智能营销引擎,一方面实现更精准的资源分配,让用户更便捷地了解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活动;另一方面搭建了营销数据决策中心,将数字化能力与运营系统融合,实现一站式、轻量、简便的智能化营销。目前,“掌上生活”App活跃度稳居行业第一,在中国区App Store免费应用信用卡类排名第一。


在“安全”方面,招行信用卡加强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贷前贷后金融服务效率和体验。在国家全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背景下,招行信用卡充分研究诈骗生态,基于智慧风控体系创新研发了“反电信诈骗链式防控体系”,构建了“行内画像链”“被骗干预链”“反诈生态链”三大核心防控链条,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唤醒计划——招商银行信用卡反诈智能交互体系”,实现在风险感知、风险识别、风险干预等方面的创新与迭代。据悉,该体系当前已实现对90%以上的涉电信网络诈骗现金交易的识别和超95%的资金止损率,2023年累计为客户避免因诈骗损失金额超3.3亿元,为践行“金融为民”添加了生动的注脚。


招行信用卡表示,将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期继续坚持长期主义理念,跟随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步伐,告别追逐规模和速度,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助力消费变迁;同时始终坚守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优先,实现客户、行业、社会等多方共赢。“这不仅是对打造价值银行战略的贯彻,也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刘加隆如是说。



本文刊于《中国信用卡》202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康超

 征稿启事 


《信用卡运营》——杂志重点打造的品牌栏目,关注信用卡营销、风控,数字化经营以及产品、业务、技术等的创新应用等,携手业界推动信用卡高质量发展。


《技数派》——解读行业新技术应用,分享数据模型应用案例,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赋能业务功能价值提升。


《法律事务》——解读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探讨法律热点和前沿问题。


投稿要求:投稿须为未发表的原创作品,内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及行业实用性;字数2000~6000字。


投稿邮箱:ccc@fcc.com.cn




喜欢本文的话,戳这里↓↓↓

中国信用卡
《中国信用卡》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主管,《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主办的专业期刊,创刊于1994年的《中国信用卡》伴随我国银行卡市场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业界探究产业发展策略、交流业务管理经验、推进技术创新应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