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

文摘   生活   2024-02-18 09:25   陕西  

母亲的合影(大约1990年拍摄)


相册里有一张老照片,是母亲去乾陵博物馆的合影。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已两鬓斑白。而照片中的老太太仍然是老太太。特别是左边的这位,按辈分,我叫二妈,今年虚岁就100了。

右边是我的母亲,最年轻,比二妈小一轮。母亲是大脚,小时候缠过脚,趁家人都看去戏,就把缠脚布取了下来。

中间的老太太我叫二婆。和我外婆同岁,裹的是小脚,“三寸金莲”。

二妈的脚是尖的。她过去也是“三寸金莲”,后来把缠的脚放了。但脚趾头已经变形,没办法恢复了。


我的母亲(大约1995年拍摄)


母亲常说:“现在日子好了,你姐和你都赶上了好时代。过去人太受苦了。你二婆和你三婆,两双小脚去河滩的井里抬水。”

我们村的土坡即长又陡。塬上的人去镇上赶集,不拿任何东西,上坡都很累。何况两位小脚老太太,上坡还抬着一大桶水。

我问:“她们的儿子呢?”

母亲说:“那时每家孩子都多,家庭负担重。给生产队出工晚了,队长就不给派活。特别是大搞农田建设、修水库的那些年,妇女们上工,都来不及洗锅碗,一边吃着馍一边扛着农具,连颠带跑地去上工。如果赶不上,就没有工分。年底就会短款更多。就要给生产队倒贴更多的钱。”

母亲曾经说过二婆怕儿子们多花钱,不告诉她的生日。不过女儿们知道。

农村有个习惯,夏忙前后,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叫看忙口、看忙罢。所以二婆过生日的这天,女儿们顺便回娘家看忙口或看忙罢。


我的母亲(大约2003年拍摄)



我和父母合影(大约2003年拍摄)


二妈,人很善良、厚道。有一儿一女性格都温和。

1973年春天,二妈问“神婆”(我姨婆)家里以后的事情。

那时是我奶奶去世三期的当天,姨婆从娘家后堡子来我家。姨婆是“顶神”。

没想到姨婆突然用我奶奶的语气和声音对我母亲说:“你怎么不把欠你五娘的麦面馍和一块手帕还了呢?你要让我把债带到阴司去吗?”

母亲说:“我去还了,五娘坚持不要。”

奶奶说:“她不要,你硬还给她就行了。”

当时在场的妇女很多,她们都很惊讶!

(大约1995年拍摄)


二妈想问关于女儿的事。因女婿上工受了重伤。她为女儿的前途担忧。神婆说:“不要改嫁,后面会苦尽甘来。你外孙会很有出息。”

二妈就听了神婆的话。

二妈的外孙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家庭和睦幸福……

当时村里还有位老太太也问女儿的事,她没有听神婆的忠告。女儿离婚后再嫁,结果不太好。

在农村,妇女们普遍畏天地、惧神明、礼三光、重五谷。相信因果,所以多数农村老太太比较厚道,不占别人的便宜。如果别人对她好,她会给人补上心意。


我的母亲(大约2005年拍摄)


我和母亲(大约2005年拍摄)


我想读者可能更关心二妈活到一百岁的秘诀吧。我也关心。

两年前过春节,我去看二妈。她的房间窗明几净,土炕宽敞、整洁。二妈耳朵有点背,我大声说话她能听见。视力可以,精神很好。她下床会拄着一个拐。

她说:“现在我把过去很多事都忘了。”

尽管我们不在一个生产队。但是我说了我哥的名字后,二妈就知道我是谁。而我偶尔回老家,看见村里熟悉的人,总是话到嘴边,却忘了对方的称呼。

二妈又说:“老天怎么不把我收了?”

我说:“您身体好,哥嫂孝顺,是您的福气!”

二妈几年前骨折了,好像是股骨头骨折。

而她儿子在农村干建筑活,收入少。但是家庭很和睦,儿媳妇孝顺。二妈骨折后,没有住院做手术。已经好几年过去了,她拄着棍能下地走路。


 我的母亲(2021年拍摄)


关于长寿的秘诀。在农村,一般家庭就是粗茶淡饭。饮食清淡,吃肉比较少。也没有补品,更没有海鲜美味。由于挣钱不容易,所以养成节俭的习惯。人们大都本分,不愧屋漏,不欺暗室。没有过多的欲望,知足常乐。

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在农村世世代代保持这样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生活在城里的人,为了有个好的晚年,拼命挣钱。有钱后满足各种欲望。拼命工作是透支身体,满足欲望还是透支身体,担心、焦虑,更是透支身体。

反而农村的简单生活,无思无虑,符合养生之道。


我的母亲(2022年7月拍摄  )


母亲今年虚岁就88了。由于过去常年劳累,腿关节变形,浑身疼。母亲心细,但不给心里搁事,不记仇。心静、神全。经常捻念珠。

母亲没有住院,一共生了我们六个。

七年前母亲股骨头骨折,第一次手术。

母亲对药物不依赖。偶尔用点降压药。

因为她做事很有度,有时我陪着母亲看电影,一个小时左右,她就去休息。而我还要看完。

现在母亲没有牙,遇到好吃的饭菜,她也节制有度。


我的母亲(2024年1月拍摄)


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注重商业,人们也越来越功利。以利为标准。年轻人透支消费。把老一辈好的生活习惯,逐渐丢失殆尽。

“世衰道微,人无德行。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友兄弟,不诚夫妇,不义朋友,不畏天地、不惧神明、不礼三光、不重五谷……”

“ 心中无道,不会以道的准则判断取舍。以利为前提,为了满足欲望,过分透支。把天性里的淳朴、宽厚、善良、笃定一一丢弃,而去追求浮华的聪明伶俐、漂亮帅气、诙谐幽默、博学多才等等。”(引用师父对我们的教诲)

近几年,我常常想到这张老照片,越看越亲切。

希望这篇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END——





尚 谷(原名 尚洁珺)字 晴木 陕西 武功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书画学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 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之后致力于古意山水的研习。


人生座右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往期回顾


添加公众号名片即可关注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添加微信


原创不易。分享艺术,陶冶情操!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在看

尚谷古意山水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