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7】重新找回自己(2)

文摘   2024-12-20 21:45   安徽  
【24@266】重新找回自己(1)

重读《重新找回自己》,以下是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再次总结归纳整理,算是消化吸收。

输入再输出,让读书完成一个循环。

01 我是现在的我

人的成长是包含很多痛苦、挫折、挣扎和领悟的,和这些重要的人生经验相比,“幸福”这个词显得太过轻巧和片面,幸福没有办法概括自我发展的全貌

人生就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的困境,我们如何为自己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

当我们最终找到新的自我时,或许会惊觉,我们熟悉他!他正是你最初的模样。那个尚未因受伤而畏惧,能全身心投入做事,会天真地审视世界,满怀热情想要开启冒险之旅的少年;那个怀揣初心,未背负众多他人目光的自己。

原来,寻找自我的终点,恰是其起点。

我非理想中的我,我非将来的我,我亦非过去的我。

我是现在的我。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需要过好现在的生活,未来是现在构成的,过好现在,未来也就不会太差。

02 成长型思维最好的隐喻

僵固型思维的特征:用一个假设的、“必然会存在”的、比我们强的人作为比较标准,来消减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意义。

成长型思维的视角看,我更愿意把自我比作一条河流。

源头固然很重要,但河流最终的形态如何,取决于它在流向大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山坡、丘陵、沙漠……它怎么面对障碍,以及选择在什么地方拐弯。

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是我们在跟环境互动,应对困难,做出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来的。

树的成长是对自我成长最好的隐喻。

成为一棵树意味着我总是在生长,一方面往地下去伸更深的根,另一方面往天空去发更高的枝

成为一棵树意味着我是连续的,我的年轮一点点变粗,新的枝叶在老的枝叶上抽出,乃至我树干上的疤痕也总是留在那里,覆上一点青苔,成为我久远的印记。

成为一棵树意味着我不只在一个向度生长,我的树根和枝叶向四面八方伸去,从每一种视角看都生气蓬勃。

成为一棵树意味着我会沙沙作响,我会摇曳着跳舞,我会迎风歌唱,但我的根基仍旧在那里,不会因为一时得意而失掉初心。

成为一棵树意味着我可以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成为朋友,和它们交谈、共存、互惠,我不挤占别人的生存空间,甚至反倒为鸟儿和松鼠构筑家园。…………

“一棵树总是把另一棵树当成朋友,而不是对手。更多的树组成森林,它们一起抵御狂风,为动物的栖居建立家园,构建生态系统,这些都不是一棵树可以完成的使命。

“树,追求共赢,它们不相互竞争,而总是默默地相互致意,既相互独立,又携手完成使命。”

这是我见过的关于成长型自我最好的隐喻。

03 虽然我怕……但是我想……

你的能力是要在这件事带给你的挑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能力从来不是判断你要不要做一件事的理由。不是等能力够了你再去做一件事,而是通过做这件事,让你的能力长起来。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有办法,只有没有办法。或者说,的办法就是不怕

我们总是习惯说虽然我想……但是我怕……这样的句式,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把放到了一个要不要做这件事的决定性的位置。

我们可以反过来说虽然我怕……但是我想……

带着怕去试试,因为你想。这是做事真正的逻辑。

否则,我们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去看看外面有什么,而只是兜兜转转地在我们的头脑中寻找答案。

虽然你早就已经知道,答案不在你的头脑里。

04 理想的家庭:具备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想的家庭:具备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重视家庭如何处理问题,而非问题本身

曾有人问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庆:“您做了一辈子的家庭治疗,您心里理想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米纽庆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具备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止是理想家庭的样子,更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一个人随时具有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他的生活状态就不会太差。

05 接受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境?

接受平庸不只意味着停止奋斗或折腾,有时也意味着接受自己的限度,放弃虚幻的主角光环,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对有些人而言,“普通人”意味着过平静安稳的生活。对另一些人而言,“普通人”就意味着变成生活的配角、社会的底层,甚至处处不如人。

在接受平庸的那一刻,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放弃努力,反而更加踏实地回归了生活。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跟明镜一样,清楚地明白自己原来就很平庸,只是心中有那么股执念和侥幸作祟,想着也许自己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走一条别出心裁的路,衣锦还乡,传为佳话。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便是把这股执念和侥幸彻底浇灭,不再妄想,不再希冀,认命了。

那一刻,我不再与自己为敌,也不再与世界为敌。我开始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会向这个世界投降。我仍然有着一腔热血。一切由自己的内心出发。

越是平庸越要努力,越要踏踏实实从简单的事做起。天才‘妖孽’俺比不了,那么就做个努力的平凡人,不要虚度一生。

所以,不如索性把自己放低,也不用非要登上山顶成为最牛的那位。把每一步做好,你可以在平庸中变得不那么平庸。

对于这些人,接受平庸所迈出的关键一步,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放弃对自己的幻想,回归现实。

06 成为自己的教养者

放下期待,从零开始和父母相处,以及成为自己的教养者。成为自己的教养者,其实还有一个别名,叫“独立”。

只有当我们不仅在物质上,还在精神上独立,我们才能真正从与父母的爱恨交织中解脱出来,客观地看待我们与他们的关系。

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反而能找回一些家的温情。

成为自己的教养者,你期待父母怎么爱你,你就怎么爱自己。这并不容易。不过为人父母本身就不容易。

如果你觉得辛苦,那就不妨把这种辛苦当作为人父母的艰辛吧。

07 关于拖延症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
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父,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飞鸟走兽,我们就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只能照亮脚下这一点点地方,我们怎么才能回到家啊?”
老和尚看看小和尚,平静地说:“看脚下。”
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迷茫、自我怀疑、焦虑,看不清远方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时候,如果你只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照亮你脚下的一点点路,那么就看脚下。
走着走着,回过头,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哪怕只做你所能做的最小的事,做着做着,你也会发现,自己已经做了不少了。
这也许是我们告别拖延症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道路。
行动并没有一锤定音的功效。
一旦你开始行动,就会有新的变化出现。
而最终的结果,不取决于这些新变化,而取决于你对这些变化的应对。
做事情就像下棋,你下一步,现实下一步,你只能根据现实的情况再下一步。而只要你的行动继续,这盘棋永远都不会结束。

面对拖延症,最好的办法是倒数五个数,5、4、3、2、1开始。

先完成,再完美。

想永远是问题,做才会有答案。

08 人生的意义

真实的生活是意义的土壤,当我们跟真实的生活失去联系时,哪怕最高深的哲学,都无法帮助我们领会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应该来自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如果连生活都没有了,又何来意义呢?

当个人感觉到自己和未来、和他人、和更大的世界有联系时,当个人感觉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体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会产生意义感。

坎贝尔说:“当我们在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我们实际上在问的是,我们所经历的最深刻的人生体验是什么?”这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就是人生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人生意义在于以一块拼板的姿态,嵌入到关系的拼图、时间的拼图、永恒世界的拼图时,我其实也在说,也许这种联结会产生深刻的人生体验。

而无论如何,任何重要的人生体验,都会指引我们的人生,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

09 结束是新的开始

经历、得失、意义终融于时光,积累为人生,它仅属于你,独一无二。
无论多老,两眼有光。我们并不需要挣很多钱,取得很大的成功,我们只需要在我们的位置,自在而丰富。不去追求能力之外的名声,也不放弃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脚踏实地,投入地生活。在痛苦和欢笑中,体验命运给予我们的一切。
结束—迷茫—重生,生活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滚滚向前。
结束对于我,对于你,对于我们所有的人,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写在最后

花了五十天时间,将这本书读完,总结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九个点,算是对这本书一个概括,也是自己的收获。

我是现在的我,拥有一颗成长型思维的心,如一棵树向下深深扎根,向上勇敢生长;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虽然我怕,但是我愿意去试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接受平庸,成为自己的教养者,去体验人生,脚踏实地,投入地生活。在痛苦和欢笑中,体验命运给予我的一切。

在岁末读完这本书,也对这一本书做了简单梳理,还挺有成就感。

一本书读完,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下本书会读什么?让我想想。

也许,未来公众号里会更多的倾向这种写作方式,读书-记录-总结,开始-持续-结束-开始。

阳光徐徐
阳光徐徐,清风缕缕,院落归耕,时光虚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