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9日,根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计划对中国企业实施一项强制性技术转让要求,即将在清洁技术领域采取更加严厉的贸易政策,要求中国公司在获得欧盟补贴的前提下,必须向欧洲企业转让部分技术。这项政策旨在扶持欧洲本土企业,并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然而,这一做法不仅引发了对中欧经贸关系的质疑,也使得全球技术合作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欧盟政策的背景
欧盟此次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其在清洁技术领域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尤其是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中国在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氢能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投资来扩大其全球影响力。《金融时报》以宁德时代(CATL)为例称,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电池制造商,已经在匈牙利和德国投资数十亿欧元建设“超级工厂”。另有中国企业如远景能源(Envision Energy)也在西班牙和法国投资数亿欧元,进一步推进其在欧洲的布局。
面对中国企业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崛起,欧盟愈发担忧本土企业在与中国竞争时处于劣势。欧盟认为,欧洲企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环保和技术标准的约束,而中国企业则能够凭借较低的成本和广泛的供应链优势占据市场。因此,欧盟希望通过强制技术转让的方式,获取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以便帮助本土企业提升竞争力。
报道称,欧盟计划首先在电池技术领域实施这一政策,补贴金额高达10亿欧元。具体要求是,申请补贴的中国企业必须在欧洲建设工厂,并与欧盟企业分享一定的技术。这一政策计划在12月启动,作为试点项目,未来可能推广至其他补贴领域。
效仿中国的“技术换市场”策略?
报道声称,欧盟的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技术换市场”策略的仿效,多年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通常需要与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甚至分享部分技术。这一政策帮助中国快速获得了先进技术并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的差距。然而,中国的政策是在其经济起步阶段为提升国内技术水平而采取的,目的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而欧盟现在是全球技术领先的经济体之一,要求中国公司转让技术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遏制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保护欧洲本土企业。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欧技术合作,还可能破坏全球清洁技术供应链的稳定性。
欧盟的这一举措还反映出其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手段来应对全球竞争的趋势。近年来,欧盟在多个领域对中国商品和技术加强了限制。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欧盟已经对中国电动车实施了高达35%的关税,这使得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受到极大打压。此次的强制技术转让要求,无疑是欧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企业技术封锁的表现。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欧盟的这一政策无疑增加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中国企业通过多年自主创新,已经在清洁技术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强制要求这些企业将技术转让给欧盟企业,实际上是在削弱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并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报道中还提到,中国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已经开始对欧洲市场的政治风险表示担忧。例如,中国商务部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一次闭门会议上,曾建议国内汽车制造商在欧洲仅设立最终组装生产线,而不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这表明,随着欧盟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逐步升级,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信心正在减弱。
欧盟做法的双刃剑
欧盟此次强制技术转让的政策,虽然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产生双刃剑效应,既有短期的保护作用,也可能对欧盟自身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欧盟本土的清洁技术产业尚未完全成熟,许多企业仍在依赖政府补贴和外部技术支持。例如,欧盟的电池产业龙头企业Northvolt目前正面临破产危机,难以扩大其生产规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北欧企业的困境表明,欧盟在清洁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此外,欧盟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度依然很高,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氢能领域。欧盟此前对氢能补贴申请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规定电解槽中最多只能有25%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这种限制措施虽然试图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但也可能导致供应链的断裂和成本的上升,进而影响欧盟绿色转型的进程。
欧盟的高级研究员Elisabetta Cornago在报道中指出,欧盟的这些限制措施可能会对其气候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她认为,虽然欧盟的措施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但长远来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推动清洁技术的成本下降,也不利于消费者。实际上,这种政策可能会在欧洲汽车行业内部引发混乱,让企业不清楚究竟应如何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立足。
中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报道还指出,美欧关系对欧盟的对华政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预计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贸易限制,甚至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如果美国采取这一极端措施,中国商品可能会大量转向欧盟市场。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欧盟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限制。
然而,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应当在中美之间保持独立性,而不是盲目跟随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在清洁技术、制造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欧盟如果继续追随美国的强硬路线,可能会对中欧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并影响到欧盟自身的经济利益。
结语
欧盟对中国企业提出的强制技术转让要求,反映了其在面对全球技术竞争时的焦虑和保护主义倾向。虽然欧盟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并扶持本土企业,但实际上,这种强制性的技术转让要求不仅不公平,而且有可能对中欧之间的正常技术合作和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在清洁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多年的积累取得的,强制要求其转让技术不仅不利于公平竞争,也可能引发中国企业对欧盟市场的不信任。这种不合理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减少在欧洲的投资,进而影响到欧盟的绿色转型目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技术合作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中欧应当加强合作,而非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潭。只有通过开放、公平的竞争和合作,全球清洁技术产业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欧盟应当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寻求更加理性和务实的解决方案,避免对全球供应链和技术合作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https://www.ft.com/content/f4fd3ccb-ebc4-4aae-9832-25497df559c8
星标“出口管制合规研究”
及时接收每篇推送文章
如何设置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