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鹤松分享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线上礼拜天”,源自草场地2019年北京秦家屯工作室开始的“瑜伽与读书礼拜天度过”,2020疫情,二月初,线上方式开始“礼拜天度过”,上午十点,集体瑜伽一小时,之后是读书会。参与者为民间记忆计划作者,以及草场地工作坊和放映交流活动感兴趣者。
读书会每次由参与者认领分享并主持,阅读分享书目为读书分享者自由选择。2021年起,开始马拉松式接力阅读分享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娃《记忆记忆》一书,持续至2023年1月(共91次读书会)。之后,换徐贲所著《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为下一个阅读分享书目。
1月12日,“线上礼拜天”(2025年第2次)
读书会:郑鹤松接力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第97次分享)
讨论抄录:林逸枫、郑忞
郑鹤松(北京)、郭旭宏(香港)、张萌(南京)、郭婧如(福州)、吴文光(昆明)、庄炜(广东乌石)、章梦奇(昆明)、李新月(吉林)、黄凌超(深圳)、刘晓倩(北京)、邵玉珍(北京沙子营)、郑忞(武汉)、胡涛(北京)、洛洛(成都)、哈比(台北)、周依柔(重庆)、袁喆(曼谷)、杜焓莹(波士顿)、郭昕盈(台北)、胡佐蒂(腾冲)
神赐的“敌意”
施⽶特⾃⼰从来没有议论过“政治神学”这⼀概念的起源,也从来没有对这个概念本身有所论述。迈尔把施⽶特政治神学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两个⽅⾯,第⼀是启示和信仰,第⼆是⾏动。迈尔指出:“对政治神学的辨析最终并⾮针对某种理论体系,⽽是涉及确⽴和肯定⼀种⽣存⽴场……若想保持⾃身的⼀致性,这位政治神学家就必须将其理论的根本要求变成⾃⼰的⾏动,将其理论建构看作接受某种顺从诫命的历史性⾏动。
作为“政治”本质的敌我区分,它的“敌意”是神赐的。政治知识的⽬的是遏制反基督,是⽤来消灭敌⼈。政治的本质使它⾼于其他⼀切领域。只有政治才与⼈的⽣存实质有关。
鹤松分享:
这两年参与小姨的活动,也试图理解其中发生,之前读书会有想分享这一章,可是那时还未深入了解,也未理解所谓书中写的关于“敌人”,如今再读这一章,结合她们的活动似乎有大部分的理解了,可还未吃透,但是似乎可以将一些有迹可循的发生与这个话题延伸出讨论。这次,我试图分享之中将其中故事打成分子与广义的行动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识与路径,如何更深的拆解参与其中的动态变化与他们的处境。
▉反馈讨论
◼️哈比:小姨在把自己的遭遇合理化。我好奇的是,在现实里,小姨想要的是什么?我好像知道她不要什么,但是她要什么?
◼️郑鹤松:这也是我所好奇的,也是一直拍下去的动力。我想看她会做成什么样子,或者她是否会如她所说的去做。
◼️郑忞:在看今天的素材前,我也是在用理性去评判和批评。今天看完后我,我明白你小姨在做什么了。要做有灵魂的人,如果不坚持某种信仰,人就是行尸走肉、被操控的。小姨要的是,我要我的意志和我的身心是在一起的,而不是被某种强权所操控。我理解了她为什么要换一种话语体系,用一种柔化的方式。我很佩服。
◼️章梦奇:我以前听信这一套的,以前我觉得小姨说的很有真知灼见。今天的素材给我一种小姨的“肉身”出现了。翻来覆去、转化叙事、欲盖弥彰的动机是什么?
◼️吴文光:我们不要急于赞成或反对。两边的感受我都有,但我想退回来看一些,这些人群的现状和存在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中意味着什么?小姨为什么能聚合这样一大群人,而且一半都是年轻人?小姨如果是一个钢筋铁打的或者演戏的人,就不可信了。但是当小姨扮演的是一个半人半神的人,就有可信度了。面对比较特殊的人群的时候,我们是如何面对和感受的,想听听鹤松谈谈。
◼️郑鹤松:你的位置在哪,如何看待他们?主线放在两个妹妹身上,家庭内部和我的关系,我和两个妹妹,外部走祷,这一部叫人间乐园,是一幅名画,人类的罪贪图享乐,我不觉得这是种享乐,我不希望创作变成纯粹的猎奇。
小姨始终是我人生中没有办法规避的一部分,我看待她是超出实验行动家,更多的是一种号召者,她的转化,语言系统,她走出了很多现实困境和现实障碍,某种程度一定是激励我的,不是作为信仰和宗教,而是从行动。所以我也在想,在这些年轻人的行动中获得了什么?扁平的社会行动,这种生命经验,感受到复杂感,我对他们好奇,冷静观察的另一面是我的徘徊和疏离的位置,并不信,也并不是不信。,
信是相信了会有一种力量,不相信就会黯淡无光。这种信并不是小姨的相信,而是相信行动的力量,相信行动会让我们越来越好。行动带来的是超脱于现实的可能性。这种信是和小姨重叠的部分。但是我不信的是宗教的根源。
◼️吴文光:小姨希望你全身心地卷入,作为火炬传递下去。你在这之中,你的拒绝的理由是什么?信和不信,具体指什么?
◼️郑鹤松:信,我相信行动的力量,往更好的方向走也好,不信,我不相信她信仰的宗教根源是我不信的。
◼️吴文光:你相信什么?
◼️郑鹤松:行动的力量,你相信去实践,带来超脱现实的部分。
◼️吴文光:下一个问题,小姨希望你全身心卷入,你拒绝的理由?
◼️郑鹤松:每次她让我做这些的时候,我都告诉她,我有我自己的事情去做,我有我自己相信的事情。这个拒绝是不彻底的,我在看我自己在片子里的出现总是一种腼腆害羞的、像小孩一样的、有种措手不及的拒绝,我好像总是要撒娇要装傻、装愣。好像是一种既不能走开,也不能走近的尴尬的位置,我既不能像对别人那样果断走开,也不能真的进去。
◼️吴文光:你在前年或者大前年,素材已经绰绰有余了。但是你还是继续跟下去,而且越走越多,去年一年你写的几万字的笔记,记录随行和事件的发生、见证会。我在想,这已经不是片子的问题了,而是,鹤松在这里面到底要干什么?这或许也是小姨心里的疑惑。有两次我在和梦奇在聊的时候说,鹤松如果全身心地卷入其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意思的方式。我想了解,创作占多大比例,被小姨人群吸附占多大比例?
◼️郑鹤松:当我的边界感被侵蚀的时候,我很清楚地记得几次我退让的时候。不是说完全卷入,我倒也卷入过,但那时候的卷入并不是说有意识的,现在我并没有考虑完全卷入。下部片子他们要建殿了(祷告殿),我也想过我是否要搬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番茄:我听到小姨说,我也曾经遭到过背叛,我好像听到了一种控制欲。她好像在和孩子们说,我不希望你们背叛我。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十四亿中国人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想了之后可能会感受好一些。
◼️郑鹤松:谢谢番茄。
◼️章梦奇:你会这样跟小姨讲话吗?
◼️郑鹤松:会,他们愿意把我当成小孩,脱去我所有身份,蛮轻松,不用老是刚硬。
◼️章梦奇:我想回到吴老师问的问题,你要不要反馈番茄?
◼️郑鹤松:番茄补充了母亲和身份的关系,提到一个流产的片子。
◼️章梦奇:我的问题是,吴老师的问题另一个问法,假设,有一天,小姨把你叫到一个房间,说这是遗产,交给你,你接不接,在我的基础上,按你的想法去干,接不接?
◼️郑鹤松:我应该不会
◼️章梦奇:理由?
◼️郑鹤松:我邮件组回复邮件都困难,我了解我自己,我不回复别人,我只是,我觉得他不重要,小姨对我的影响,信仰不重要,我没有办法承接她的部分,对我有困难,我能潜下心对自己有要求,不是小姨的要求,她凌驾在我的意志上了。
◼️章梦奇:接着问,你有你的追求,你刚才的回答,承认了小姨无私的一面,你做不到,牺牲做不到,你刚说你有你相信的东西,他们有他们相信的东西,你相信什么?
◼️郑鹤松:我有跟清瑶谈过,我会帮助她,她有更开放的理念。
◼️章梦奇:如果小姨说,给你开放一个平台,你接不接,你相信的东西都可以存在?
◼️郑鹤松:不接。
◼️章梦奇:我提问,搞清楚你理解的部分更明朗,无私,牺牲,献身,如果这个献身牺牲的过程中,你的东西被接受了,你愿意接手吗?
◼️郑鹤松:我不愿为某种东西牺牲。
◼️黄凌超:鹤松的分享触动很大,我想理清分享和创作的关系,他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不是你今天分享只是为了和书结合,不是为了创作?
◼️郑鹤松:是这个书确立了我要这样做,可以这样去理解小姨的表达,没有看这一章,我很难理解小姨语言上的表述。
◼️黄凌超:我疑惑,你分享的小姨的这个,我看很刺激。我困惑,除了她讲述的叙事,她的更内心的东西,我好奇是另一面,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关联你的创作,我好奇这部分,是不是我没理解?
◼️郑鹤松:今天分出来讲的,凌超问到,第一部分我没用,偏离了我表达的部分,这个片子尽可能规避政治,小姨的内心,不是靠拍摄出来的,她的内核靠群像辐射出来,符号的下面是什么,相信符号,原因成为符号的人,愿意传达符号的意义,没有可以规避,而是小姨的情感,需求,为人,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假,靠关系来呈现。
◼️黄凌超:解释一下我的问题,有一段讲话,我想说的,车上加油,小姨的状态,有点控制,逼迫,母子关系,这种层面的丰富,让我看到小姨这个人,这种东西在创作里。
◼️郑鹤松:这部分比较重要,对她的女儿,我,和小女儿,也有同样的压迫,肉身的部分,肉身出现,宗教虚幻高潮的部分,人的复杂性出现了,我的复杂性出现了,似乎有我的位置。
◼️黄凌超:小姨说的那些,我理解时会牵扯到似曾相识的主题,你的相关认识,比如地上实现天主的国,是一个绵延的主题,我不知道在里面会涉及吗?如何思考?
◼️郑鹤松:其实我在剪辑中,我有意识回避不太重要的宗教传达,我更在意他们的关系,语言逻辑,镜头语言的逻辑,也不是更好的选择,小姨辐射的反应,她自己的处境,身边人的处境,在语言之外的东西,需要捕捉。
◼️章梦奇:这个问题回答,鹤松很清楚,鹤松的创作给我们看到的,特别中国人的生活样本,鹤松作为家庭成员被接纳,我也觉得有意思的,家庭成员被接纳,她的邀请也很有意思,刚才问题,我觉得鹤松自己的部分挺关键,最早看鹤松的片子,完全旁观的角度,第二部和母亲的故事,更日常状态下,母亲一个样本的生活,第三结构,鹤松亮出自己,更什卷入日常和非日常的经历,特别复杂和丰富,关系,构成,信仰,挺期待,你自己复杂的部分是成因之一。
◼️吴文光:我们身处的环境,遭遇的人,碰到的事,和创作有关,怎么衡量,选择?所有人都是这样,鹤松提到他的极端,身处非常态的人群,是非常巨大的一个群体,遍布中国,家庭,村镇,山区角落,陌生的,鹤松以这样的方式接触,认知中国社会,创作探进,有意思的文本。鹤松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自己村子的过程中,乐乐,小姨继承者,更多卷入其中,自然发生,你是创作者,你本人也是社会的现实卷入者,三种身份,都非常重要。我们都很难回答,我和现实怎样的关系?某种程度不够,后续怎么发生,能不能回答,创作有没有后续之力?从自己身处的现实环境中,自我定位,自我寻找,不仅仅是创作本身。
晓倩在白家山的所作所为及创作是什么,面临晓倩对白家山认知,身体位置,你和白家山之间是什么关系?寻找位置身份的过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未来的走向,这个时候,我们问的问题,你的选择,草场地伙伴怎么来选择,牺牲,奉献,我们远远谈不到这些,鹤松你非常自我,你创作走向更大气广阔,自私是敌人。如果你的创造走向大格局,更多的气度和开放的眼界,非常少的,对其他伙伴的反馈评述,你不是那样的人,这些是怎样的发生?不是奉献,是和现实所处环境的选择,今天的伴陪,共同获得,彼此共同存在的东西。我解释我对鹤松的,希望永远保持自我,不是说自私,我们远离那样的争斗,获得更大的东西。我因为跟大家在一起,我的创作有巨大的提升。这是种本能,小姨要求做不到,我们谈论创作可以做到更多的东西。
◼️郑鹤松:我理解你说的,我想过什么会这样,可能需要更深往下走,有一个自我的确立和坚信,不是解释我不回,可能就是自我的问题,这次读书会,需要这个契机中需要被提到的部分。
◼️吴文光:鹤松生于90年,有那样的经历,和小姨人群有这样的接触,鹤松各方面都值得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刻骨难为的东西,婧如呢,落实在她身上,你读书会可以带更多的东西,你的创作,拳馆完全可以放弃,你的甘肃背景,底色,叙事的线索,拍的少不是问题,只要你肚里有东西,是创作的重新打开。你如何甘肃的记忆,福州的生活,做一个链接,这样接下去,你选素材,是一个新的打开。
◼️郭婧如:我下礼拜回甘肃,我重新以新的思考,和家里相处,感受,我觉得,佐蒂之后,我来认领读书会。
◼️章梦奇:下周新月。
◼️吴文光:如何把哈尔滨叙事和村子嫁接。
◼️李新月:吴老师说的我没理解。
◼️吴文光:村子,每天发生,你辅导,教会,所有拍到的素材,从哈尔滨转到村子,不管回来不回来,新生活注入,之前的素材,思考创作下面的走向。嫁接和转换,合适的方式。
◼️李新月:好,下周。
◼️吴文光:考上教资之后,没有去,怎么样?
◼️李新月:好,我来想想。
草场地2025线上礼拜天①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郭旭宏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