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草场地2024-2025周末放映第6场→庄炜《庄炜的嘴》
我们是创作耕种者,也是创作果实播撒者。始端独自出发,终端与你相遇。
草场地工作站2021年启动线上周末放映,主要放映草场地作者当年影片。2024周末放映将放映草场地作者2023-2024完成新片。放映时间为周五晚8点,腾讯会议室线上放映,并有作者参与的映后交流讨论。
放映讯息
作者:庄炜
放映时间:1月10日(周五)晚8点
映后谈主持:郑鹤松
观影途径及方式
请扫码添加草场地小助手
↓
(或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作者:庄炜
片长:71分钟
制作:2024
影片简介
这部影片记录了我本科毕业后三年的迷茫、挣扎与发现。毕业前的一个凌晨,坐在宿舍高层的阳台上,我陷入了关于人生选择的焦虑。往后的三年时间,我经历了家庭琐碎、心理咨询、工作等等“常见轨道”,我也寻找并回到了祖籍村子,由此我揭开家族历史的阴影,也似乎打开了人生的新面向。我是谁?在城市与村子之间,在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之间,我尝试辨识自己身上的两个自我:阿嘴与庄炜。
作者的话
这个片子是我真正意义上创作的开始,也是我新的人生的开始,也是我和草场地的缘分的开始。《庄炜的嘴》提出的是一个可以不断问下去,不断寻找的问题,关于我是谁。而它能够在三年的时间里被作为一种阶段性的成果呈现出来,尤其得益于草场地这个创作群体里每一位伙伴,包括他们的反馈,也包括各自的真诚的创作,也包括和大家一起去做的每一件事,这些都给了我无数的养分。而我和梦奇在2023年底至2024年的夏天,接近半年的剪辑小分队更是给了我很直接的落地的帮助,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强效的学习过程。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在工作坊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片子。这部片子像是我生命里出现的一个礼物,即使在做完后的半年里,也一直供我照镜、反刍。
作者简介
庄炜(阿嘴),生于1999,广东潮汕人,纪录片作者,自由艺术家。主要创作媒介为影像与文字,也做一些不同媒介的介入社会的艺术练习。喜欢使用纪实材料进行创作,喜欢和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创作。关注多元视角下的国族和区域历史与个体记忆之间的另类叙事。
吴文光:“深圳阿嘴”与“回村庄炜”之间
什么是庄炜创作出发的“身体位置”?
所谓“身体位置”,即创作者的“创作此刻所在”(非常实的地点空间的物理确定,而非意识幻觉等虚的东西),我始终认为这是创作出发前作者必须明晰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这里暂不赘述)。
比如洛洛,她的创作(至少现在看到的“洛洛三部”)的“身体位置”应该就是米易县城一个家居小区某单元一楼里的一个三居室,“中年退休洛洛”的“恐惧度过与跨越”“青春持续燃烧”,或正在酝酿中的“后代接力棒延续未来”……“洛洛的人生”故事就此铺设并讲述而出。
比如新月正在构想中的创作,目前“困居哈尔滨”可以看作她此刻创作的“身体位置”。之于李新月的哈尔滨——出生长大之地(或称被放置被塑造),借读大学渴望走出(越狱)之地,走出大学北漂两年(成为被割韭菜一根)不得不返回之地(企图躲避或抵挡韭菜刀),在“困居”(或“暂居”)此刻,新月回望自己26年人生(或谋划新的“走出”)。如此叙述铺设中,我们读到“一个90后的沉沦与救赎”李新月版。
刚走出大学并打算“创作自我认知”的庄炜,她的“身体位置”在哪里?
周三第十九轮阅读素材工作坊,庄炜带来的素材是她在深圳居住的一个城中村“漫游”。镜头画面看似庄炜在介绍居所周边是些什么,但我读到的是“庄炜的恍惚”。
这中间可能存在着认知误差,庄炜明确知道自己拍这段画面在干什么,我读到的是“庄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说这个的目的不是要和庄炜印证,就算是庄炜的“自我认知的模糊”(庄炜自己也说过)的一种画面假设,比如去除掉庄炜画面中的旁白声,好像也可以理解为庄炜的一次梦游。
把这段素材当作梦游理解,话题可以落实到庄炜的“身体位置”探究。
之前我在“素材预读笔记”中写过对庄炜的创作指向理解,假设有两个庄炜存在,一个是“深圳阿嘴”(深圳是庄炜目前居住地,“阿嘴”是庄炜喜欢的自称,所谓“深圳阿嘴”是庄炜深度怀疑中的现实人型);还有一个是“回村庄炜”(一个尝试把自己名字和身体实在凸显让自己知道“我是谁”的试图行动者)。
如果说,前者是“前不久的我”,后者是“最近的我”,那作者庄炜充当的是,一个站在“前不久的我”和“最近的我”之间的一个审视者,审视自己之前的人生以及将要面对的以后的人生。
这么说下来,庄炜创作出发的“身体位置”是不是有可能落到实处?
(写于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