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草场地2024周末放映第4场→李新月《新月一章》
我们是创作耕种者,也是创作果实播撒者。始端独自出发,终端与你相遇。
草场地工作站2021年启动线上周末放映,放映草场地作者影片。今年周末放映将放映草场地作者2023-2024完成新片。放映时间为周五晚8点,腾讯会议室线上放映,并有作者参与的映后交流讨论。
放映讯息
作者:李新月
放映时间:12月27日(周五)晚8点
映后谈主持:章梦奇
观影途径及方式
请扫码添加草场地小助手
↓
(或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作者:李新月
片长:138分钟
制作:2024
影片简介
2020年7月,我回到离开六年的老家哈尔滨,人生的轨道在24岁刹车,我开始在顺流而下的生活里重新审视自己如何被塑造。“新月”是母亲给我起的名字,来自于她在疼痛和混乱中仰望的美好,引领我回望我所出生的九十年代,检视美好仰望与残酷现实间永恒的缠绕。
作者的话
这是我创作的第一部片子,生长于草场地创作同行。2021年初,我参加线上草场地影像写作工作坊,此后通过线上剧场、邮件组、读书会、工作坊等和草场地伙伴交流互助,影片的素材、指向、构成及最终成形都生发于此。借由创作我为自己27年的人生作见证,期许以“新月”为名一章、二章、三章……不断书写下去。
(《新月一章》截图)
作者简介
李新月,1996年出生成长于黑龙江哈尔滨,2018年毕业于湖北宜昌三峡大学,在校期间长期参与去麻风病康复村的工作营志愿者活动,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两年,2020年7月返回哈尔滨生活至今。2021年1月线上参与草场地影像写作工作坊、“阅读病毒”剧场、读书会、阅读素材工作坊、母亲影展等活动,逐渐开始以“新月”为叙述轨道的写作和影像创作。
吴文光:新月,塑造与被塑造
我们都明了“塑造”与“被塑造”两词的基本意思,两词涉及新月创作,被提出是在阅读素材工作坊过程中,具体出现在哪个时段记不清了,就我现在回想,我对这两个词与新月捆绑一起的最强烈印象来自新月先写“北漂两年”后写“哈尔滨成长”两篇文字(都是长文)。新月文字中标出的关键词“逃离”“沉沦”或“救赎”,出处应该说都与“塑造”与“被塑造”有关。
拆分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把“塑造”看作发自人的主动行为(包括愿望思绪),“被塑造”则是来自强大外力之压迫包围裹挟。当然这两个词发生在现实中也并非红黑划分得那么清晰,二者也是彼此渗透交融互为作用,所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种更多层复杂微妙关系,暂且不在这里涉及过多,目的还是指向新月第一部片子核心构成。
围绕新月描述自己哈尔滨成长日子(中学及之前),还有大学后的“北漂两年”,可以用“被塑造”一词概要,也即环绕新月周围的外力以高压窒息方式逼迫而来,以其对所有人方式一样试图将新月打造成虫子或韭菜。
这种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一点都不新鲜或奇怪,奇怪的只是——为什么你会奇怪。奇怪的还有,为什么李新月要挣扎还要反抗。
由此延伸成新月的动作——塑造。我想我们就是在如此语义中来读解新月的“塑造”与“被塑造”。
从新月人生事实发生来看,好像“被塑造”应该放在前面(比如人生教育“第一鞭”——幼儿园),有它才有“被塑造对象”的反抗(塑造),但我还是有意把“塑造”置于前面,因为我相信说到一个人的自我期许(愿望追求),虽然少不了后天或外界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出自这个人的本能品性。比如说,也只有“李新月”(而非“李月”“张新月”等等)走到她现在这一步。
如此拓展开来看,“被塑造”指向的是:围墙内,方框中,规则,约束,捆缚,世俗习惯,潮流裹挟,气氛包围等等(我不把“教育管束”简单列在其中,是觉得“被塑造”远比这个更广);“塑造”则标识着对上述存在的拒绝与反抗,归结到一个核心词即是,自由的追求。
落实到新月片子所指向的“塑造与被塑造”,我们应该可以感悟到,叙述由记忆而起,但不只是记忆,“塑造与被塑造”的故事依然延续到“此刻”,而且可以说——随时随刻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考教师资格证”与“努力创作作品”就是现实新月在“塑造与被塑造”两者之间的动作)。
这就是“记忆被打穿”——延及现实(此刻),也即新月创作的意义所在。
“我今年26岁,我开始回忆我的一生”,假设新月片子是由这么一句貌似悲观之语引领打开,片子结尾是落在新月创作浮出水面,回头想“26岁回忆一生”这句话其实包含着勇敢和希望。
(写于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