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草场地2024-2025周末放映第5场→郑忞《恨》
我们是创作耕种者,也是创作果实播撒者。始端独自出发,终端与你相遇。
草场地工作站2021年启动线上周末放映,放映草场地作者影片。今年周末放映将放映草场地作者2023-2024完成新片。放映时间为周五晚8点,腾讯会议室线上放映,并有作者参与的映后交流讨论。
放映讯息
作者:郑忞
放映时间:1月3日(周五)晚8点
映后谈主持:胡涛
观影途径及方式
请扫码添加草场地小助手
↓
(或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作者:郑忞
片长:96分钟
制作:2024
影片简介
55岁的我,凝视自己18岁的照片,我惊讶地发现,照片上的那个我,脸上写满了恨意,这激起了我的好奇,我想探究18岁时,我内心的恨意从哪里来?我开始回忆我的童年,我与我母亲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我对自己女性性别的憎恶,我想知道,我是谁?我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作者的话
人到中年,第一次将摄影机对准自己,解剖自己,把不被允许存在,隐藏在角落不被看见的另一个自我,拉到阳光下仔细端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疗愈童年创伤的过程,也像是我带着母亲的身份和视角,重新养育童年的我,让另一个我重生的过程。拔掉心里恨的毒刺,让爱重生。
作者简介
1968年生于武汉。国企员工,外企职员,全职母亲,广告公司宣传片编导。2013年开始转向进行纪录片创作。2018年 退休,继续非虚构影像创作。完成作品包括《天空之城》(2013,央视九套),《教育梦》(2016),《角色游戏》(2021),《朝圣之路》(2021),《长尾叶猴》(2021),《她》(2022)。
郑忞:老照片倒带,“恨”之探寻
郑忞的创作讨论是一个硬骨头。一方面,郑忞过50人生以及来自父与母两边家庭的坎坷身世足够丰富(需要消化思考);另一方面,多层庞杂细碎记忆与现实如何集合传递到作品叙述轨道(叙述建立)。所以每次和郑忞讨论她的创作时,收尾总有掉入被“卡”住感觉。
问题倒不是郑忞的“理性先行”“宏观定论”(创作需要理性与俯瞰,当然如果立脚在具象与感官——事实细节微观等,所谓理性与俯瞰就是一种太阳照耀),细究下去,应该是什么呢?
拿创作群两个和郑忞不一样的伙伴来比较,一个是一样有相当人生经历并有足够丰富家族故事的哈比,她的创作依托在“寻找父亲那边一个个离开人世的姐姐兄弟们”,叙述轨道就铺在眼前;比郑忞年轻可称下一代的新月,个人经历和同龄人没什么特别,也无所谓“沉重家史”,假设她的创作叙述是,把“身体位置”定在“回到一个曾经试图逃离的地方回望从前及思考现在”,这可能是新月的创作打开并铺设下去的通道。
我一直以为郑忞的创作推进关键是先得有她的“叙述建立”,所以建议过郑忞以“自传”方式来构想自己的创作。后来又想,“自传”还是挺宽泛的一个概念,而且还容易滑到俗常的“人生回忆”轨道,比如那种“从头说起”套路:“我生于1968年,那年据说下了一场罕见大雪……”云云。
“自传”就是一个词,并非一种固定模式。《人性的枷锁》被认为是毛姆的自传体小说,马尔克斯说他的《百年孤独》是他的家族史,我在《局外人》里感觉读到的是加缪的真实人生,刚得诺贝尔的埃尔诺被评论说她的全部写作集合成她的自传。
这些自称或被称“自传”的写作,差别巨大。顺着想下去,“作为自传的影像”也应该可以是千种万种。这么说的话,就是不用自缚手脚,完全可以放开任着性子来。“吴”是一种,“哈比”“新月”“洛洛”“张盾”“旭宏”“刘通”“庄炜”“小涵”……任何人,如果乐意去践行,都可能“各为一种”。我们就在创作行走中边走边讨论。
说得有点小跑题,还是想“打开来想”。回到郑忞的创作,也就是如何在第一部片子起步落实。既然以“郑忞自传”作为最基本的“叙述建立”,我就想着,先不用费脑子去想什么是“郑忞自传”构成,不妨先从某些具体并敏感的材料入手并展开,先把“第一部”弄上轨道。上轨之后,或许“第二部”“第三部”……会顺时顺势逐渐清晰(类似友华的“康溪坪记事”)。
什么是郑忞“具体并敏感”材料呢?当然有不少(被隐藏的外婆童养媳身世,“右派”爷爷,受辱与弯腰中长大的父亲,母亲家族怨恨,中学集体合影等等),如果说需要在众多“好材料”中挑选具有“打开影片”功效者,我觉得郑忞的“中学集体合影”是最佳选择。理由是,可以在“郑忞自传第一章”,从探求“恨”从何而来,铺开包围“郑忞这个人”最近的四周是什么,那郑忞的“中学集体合影”就是探求“恨”之来源的最具体形象材料。
不妨直接跳入片子的构成可能性想象——
比如,第一个画面是郑忞的高中集体合影,若干张照片中的郑忞本人,不笑并板着脸。这是探寻展开的第一步,也是片子叙述的打开。
片子叙述展开后,适时进入第二次老照片,即初中集体合影中有三人被郑忞打XX那张。“恨”的“实际存在”在人生时间里往前推,而缘由(为什么)则往更深层推进。
两组老照片构成影片的“进入”与“打开”,有所谓借助老照片引来“记忆倒带”(以后老照片可以继续使用,比如童年时有笑容照片或其它照片,各自反射出何种环境包围)。
如果从一种“化繁为简”思路出发,郑忞第一部片子是不是可以由此考虑为:老照片倒带,影像打开,“恨”之探寻。
(写于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