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第1轮:
周小渝、周依柔、郑皓琳、黄凌超
胡佐蒂、郭婧如、涂芊宝、雨山、廖镇敏
时间:12月28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如想临时旁听者请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简介
写作/影像工作坊进入到涉及参与者创作阶段——阅读素材。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素材并讨论,探讨创作的走向及构成。第二批参与者九人:周小渝、周依柔、郑皓琳、黄凌超、胡佐蒂、郭婧如、涂芊宝、雨山、廖镇敏。
1,周小渝素材(6分24秒)
内容
回家的地铁站,空无一人,剩下一直重复播放的广播提示音。
认知
地铁站里一直重复的提示音让我感到了一种“侵入感”,让我不得不注意到它。母语具有着一种不可选择性,对比我从国外上学生活后,这样的感觉变得更加鲜明,在其他国家,我可以选择性地“pay attention”周围发生的事物,以及别人说的话,无论对方讲英文还是哪国语言。回到母语国,感受到难以置身事外,话语不得不进入耳。提示音不停重复,当下我想到,回归到家庭后依旧在循环的一些冲突点或是矛盾,原本选择了一个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去“清静”,但在车站,我发现自己依然身在其中。
▉分享理由
回到国内的这段时间,许多事情变得不确定,周围的事物难以预料的入侵到我的身体,这一段素材是我可以代表我回到母语国、回归“母体”的最初感受,在地铁站发呆的这段素材,让我突然联想到刚回到国内的那一天。过了海关,进入母语世界,感官瞬间被打开了,周围的声音、文字都会被放大很多倍,一切看似寻常的事物变的不再寻常。这种“入侵”让我陷入迷茫当中,甚至在一段时间里,想不起来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无法过渡自身身份,觉得一部分的自我消失了。而周围发生的一切又在指向着我需要明确我要什么:拍摄、家庭关系、未来发展…一切都包裹着我,但是我的神经还游离在外。这种迷茫的状态大概是我这一部影片的开端,所以也把这一段放在第一期分享。
2,周依柔素材(9分48秒)
内容
和妈妈一起走出丛林
认知
我母亲行走在已经被拆迁的区域,曾经回家的小道现在已经长成一片丛林。道路,石板,楼梯都已经被各种植物生长掩埋,我想起了人生中第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母亲不停劝阻我离开,虽然满身荆棘但最终我们手拉手一起走出了那片丛林。
▉分享理由
走吧,我们两个人一起可以走很远,我对妈妈说。在废墟之上里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原地,这份爱只会剩下相互指责和伤害。外婆,妈妈和我。我们三个人曾经在同一幅身体里,这副身体也许是森林,植物,或者只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3,郑皓琳素(10分)
内容
2024年12月24日晚11点。画面是我持续的脸部、眼部特写,声音是我对DV说的话。当时,我从和我妈的激烈言语冲突中脱身,处于应激状态的我,尝试向DV说说我的感受。我下意识地,说起了右脸颧骨处的粉红色泪痕。
认知
我带着冲突留下的委屈,恐惧着外婆“你这样对你妈她会去死”的说法,调整了呼吸才录的这段素材。12月13日在「委屈的房间」身体出场过后,我脸上如常显出的泪痕,隔着屏幕竟然被看见了。我才惊觉,那是我很有「辨识度」的身体印记,所以我不奇怪自己再一次见到它时,下意识讲述它。在邮件组读到「委屈的物件如何化作叙事,眼泪是否能将一切东西该有的大小还原?」的反馈,疑惑萦绕心头。这段素材我想去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我「原本的大小」,眼泪又有否将其还原?进一步想,总是被简单标签为「情绪」的眼泪,是否也能作为「证据」还原出真相?
▉分享理由
私以为这条是我目前拥有的素材里,最适合作为我「叙事打开」的构造体。我的片子核心紧紧围绕“身体感受”四个字。于是,泪痕作为身体印记,哪怕我叙事编织得再烂,它存在,就是准确的信息。从11月7日到今天,我一共在邮件组提交了9条素材,而选中的这条却是计划外的第10条。真实影像最吸引我的,是它告诉我,生活更多的是不能被掌控的部分——这条素材正是从失控中来的。不过,在擦干眼泪,泪痕退去的此刻,这段素材指向创作上的可能性,让我感到兴奋。
4,黄凌超素(6分36秒)
内容
沙滩上浓雾弥漫,大姨夫拖着一团厚重的绳子从远处走来。来到埋紫菜网的地方,大姨已经提前抵达。从一捆绳子中,挑了两根后,大姨开始把挖出的紫菜网用扁担挑起,一头一捆地挑到靠近海水的地方,整齐排列。
认知
拍摄大姨夫晒紫菜网不是我回村计划中的事,更多是我不知如何拍摄母亲时的“无奈之举”,一种不如就先拍“晒紫菜网”的心理。但是一种麻木状态下的坚持下来,我最后隐隐觉得“晒紫菜网”这个事儿大于我想拍母亲这个事儿。我挑选的这段算是晒紫菜网的第一天劳作。晒紫菜网这个劳作的开始,由大姨和大姨夫共同合作。海边弥漫的大雾,具有一种表面的诗意。在这种环境里干活,打破这种表面的诗意,让环境只是环境而已。大姨的身体,瘦小,艰难起身,负重,前行……但不必太多感慨。唯一重要的是潮水。在太阳还有没有升得太高的时候,尽早劳作。但又不能太早,潮水位置太高的话,不好摆放紫菜网。潮水既是我当下的忽视,又是我的后知后觉。我想重点去展现的是人和潮水的关系。潮水,一种处于永恒变动之中又对人来说无法改变的事物,一种恒变不变。
▉分享理由
晒紫菜网是我预想片子中的一条线索。虽然这个镜头有点像“传统纪录片”的开头,人物远远走来……但想到我之前写了那么多大姨夫的劳作,我觉得这个素材对大家了解我故乡环境背景是个“必要的交代”。同时还有我大姨和大姨夫的出场,他们两位将是我这个片子中“拍到”的主角,而“没拍到”的主角大概是我和我妈。
5,胡佐蒂素材(10分)
内容
跟拍我妈上回涟源的火车,被列车员阻止。
认知
一层层安检 ,一次次掏出身份证证明身份,列车员对我手持dv的紧张,我下意识的镜头躲闪或回避, 我妈不安的反应 …我们恐惧着, 他人也恐惧着我们, 我们生活在“安全的网格”里,我们谨小慎微地穿行在互不信任的恐惧中 。
▉分享理由
奶奶去世三年后,我和我妈再次坐上了从云南回湖南涟源的火车,处理我爸交代的土地和债务纠纷的事情。这段素材作为一个叙事和记忆打开的起点,它带我通向一团混乱 又无法躲闪的东西。
6,郭婧如素材(5分56秒)
内容
婚礼结束后,卷卷在小巷哭泣(5分56秒)
认知
异常疲惫的一天,忙碌完一天的婚礼,突然在这个夜晚快要结束时,大家的情绪爆发了,卷卷想要吃糖,陈拒绝了,并且当着卷卷的面把糖砸了,并且拒绝抱卷卷,彩霞腰痛的快要哭了,卷卷不停的在她的身体上扭动和哭泣,我们走过了长长的巷子,好像也开始步入了一段真正的婚姻生活。
▉分享理由
这是三位主要人物都出场的一条素材,陈,霞,卷卷,我拍摄的是拳馆,也是这个家庭的核心,这样的场景在整个拍摄当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他们相处的日常,但是我觉得这条素材展现他们家庭关系的一角,也展现出了三者在家庭生活当中的角色,霞忍受,包容着所有的一切,默不作声,但是委屈痛苦惯性的落于她的身上,陈更任性,也更自由,卷卷需要这个家庭供养长大,是家庭里最重要的,也是最弱小的。
7,涂芊宝素(8分18秒)
内容
用照片回顾2023年夏天第一次去寺院见出家之后的妈妈的场景。
认知
我把所有找到相关的照片都拖进我的设计软件,排好时间顺序,一张一张讲过去,发现越讲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冒出来。重看视频的时还是会感觉到自己讲述的紧张和描述的单薄,在有动作记忆点的时候会更放松一些,另外注意到自己的挪威键盘,是多出了åøæ三个按键。
*认知补充: 在最近一次的和妈妈视频中,她胖了不少,我说起她和在曹山的状态相比很不一样。她说那个时候太瘦,总是饿,状态非常差。她常是在自己的困扰和痛苦似乎过去之后,才会向我提起她的感受,关联到这个素材,发现我对她状态的感受是错位的,我以为她那时心神安定身体轻盈,以为她终于进入了她一直追寻的佛学院。在最近的视频电话素材里,才发现她一直都还在寻找更适合她形状的禅堂。把她的照片她的素材拖进设计软件的时候,也好像有职业性的倾向想要讲出一个无缝隙的故事。另外制造这种错位可能是相互的,她在一次电话中说我有事都不会跟她讲,我说,因为她也是这样。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我们不愧是母女。
▉分享理由
这个素材是可能可以作为叙述打开的尝试,对于妈妈的状态一种错位或滞后的理解。
8,雨山素材(7分10秒)
内容
这段对话是妈妈来我家住的第二周录的,她还没有完全倒好时差,起得比较晚。我做好了午饭,跟她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天,她说梦见了父亲。
认知
回看这段素材,可以感觉到妈妈和我对于她到我家短住都有自己想要的传达的事情。妈妈可能希望我更多了解她在父亲入狱这些年她的经历,而我则希望她了解我为什么选择离开故乡。借着妈妈说她的梦的时机提起自己的童年噩梦,希望她能问我小时候害怕些什么,但妈妈似乎已经被她的噩梦吞噬了,听不到我在说些什么。我和妈妈的角色似乎是倒置的(之前心理咨询师也提醒了我这一点),她来看我,我负责做饭,提醒她均衡营养,在她生病的时候照顾她,最后送她回家。妈妈的讲述非常动人,最后说我浪费电也特别真实。
▉分享理由
我觉得这段素材对于影片来说可以有很多可能性:“叙事打开”、“叙事推进”、“叙事转换”似乎都能行得通。我和母亲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而这段素材是少有的我们都提到自己梦境的时刻,但对话之外的故事要怎么展开,我还没有想好,因此非常期待讨论。
9,廖镇敏素(10分)
内容
搬家倒计时第8天,第一次独自面对镜头录制搬家的感受
认知
背景是即将拆卸的线架铺满的整面墙。谈到从手工艺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我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物品作为自己身体的延伸,也不可避免被物质所奴役的部分带给我的困扰,以及自身的不确定性带来新的一层焦虑。
▉分享理由
我们家从小就不停的,几乎是两年一次的频率更换居住地,在成年之前,这是母亲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受到更好教育的孟母三迁式的迁徙。在我成年后的居无定所更多的是对于自身生命方向的全然不明晰被动式的、排除式的选择居住地,按历来的经历,搬家应该是我已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但在最近这次的搬家,我依然感到非常的不适,它唤起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记忆。近两天回看素材,当我回忆起小时候主要由母亲主导搬家的种种缘由,我才隐隐察觉成年后我称自身为都市流浪的状态不可避免的受到小时候不断举家迁徙的影响,母亲撒下种子,孩子不可避免沦为果实。
今年八月份刚加入草场地时刚好赶上佐蒂的“捡”的即兴出场,因而唤起了在福州各种捡的记忆,我也就这样没想太多开启了“捡”文,事先也完全没考虑过这是否是自身的某种必要,陆续的从“捡”到“流浪状态”,到我发现跟手工艺部分的核心关联,这些好像是串起了一条过去蔓延至未来横跨当下的线。搬家作为流浪的主要动作,我将携带对自己而言必要的物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对自己而言的必要是什么?不仅是在片子想法上问自己这个问题,在搬家这个动作时,也不停的在问这个问题。在我的片子想法并不是那么清晰具体的情况下,搬家倒计时的这段素材虽很具当下的状态,但也影射了过去经历的影响,也涵盖对我而言重要的“物”与自身的关系,应该可以作为一段“打开”吧。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