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40轮预告 | 第2批阅读素材第2轮

文摘   2025-01-02 13:12   云南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40轮预告
阅读素材





第2批第2轮:

周依柔、郑皓琳、黄凌超、胡佐蒂

郭婧如、涂芊宝、雨山、廖镇敏、周小渝






时间:1月4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具体可看公号末端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想临时旁听者请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简介


写作/影像工作坊进入到涉及参与者创作阶段——阅读素材。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素材并讨论,探讨创作的走向及构成。第二批参与者九人:周小渝、周依柔、郑皓琳、黄凌超、胡佐蒂、郭婧如、涂芊宝、雨山、廖镇敏



1,周依柔素材


内容

外婆的回忆录——坎坷人生(五页手稿)

外婆在脑部手术之前写下的回忆录,讲述了自己从出生,成长,恋爱,婚姻,养儿育女的经历。苦涩的基调中一闪而过的甜蜜,我的问题是:人生如此苦涩是什么支撑着外婆活下去呢。

认知

李淑群(我的外婆)在丧失身体机能前写下的回忆录。我在想外婆书写的状态,她在写的时候想象的读者是谁呢?她又为了谁在写呢?这是外婆最后留给我们能阅读的文字,像是去往另个世界前咽不下的一口气,这口气哽在生与死,遗忘与记住,表达与失语之间。外婆其实也并不沉默,而是以一种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方式不停表达着。

▉分享理由

这部片子的主角是外婆,母亲和我。我作为一个讲述者去捡拾,打捞曾经的回忆。想要通过重新阅读去尝试打开三代女性各自的人生里无法抵达的爱,看到链接我们的这根无形的脐带。第二次工作坊关键词是进入,第一次分享的和母亲一起走出丛林,讲了我离家出走的故事,第二个故事就由外婆来讲述吧。

2,郑皓琳素材


内容

两张相片。相片1If I Could Fly2016)》:拍摄于2016228日。我的身体位置在家里顶楼,双脚伸进围栏的底部,俯视着花园钢琴黑白键样式的地面。相片2《家养野猫(2021)》:拍摄于2021310日。花园有一只猫,脖子上戴着项圈,在黑白键地面踱步。

认知

近几年不断租房搬家,我开始意识到「身体感受」和「家庭空间」有很密切的关联,使得我必须发起「重新检视」的动作。于是,先从我长大的这栋房子,父母认知里的「发财屋」开始。相片1关于我家花园钢琴黑白键样式的大理石地板,16岁的我曾想摔死在上面。地板设计出自我爸「阿女喜欢音乐,喜欢弹钢琴」的考虑,最终在我家1.0版本(室内毛坯期)落成。相片2关于一只我曾想收养的野猫,她出现在大学毕业前夕,激发我「拥有自己空间」的欲念。一次未遂的轻生、一条生命的闯入为一组呈现,我希望这个素材能拥有张力,撕扯开我感受的本质。

▉分享理由

这两张相片背后全是让我「不得不说」的记忆。哈比曾说这条素材读上去「此处省略一万字」,它链接起的记忆和感受实在厚重,让我对它「无可奈何」。除了被配对成组,这条素材是完全「生肉」的未加工状态。内容需筛选,形式需探索,这是我抛到工作坊的目的。我将它看作叙事的进一步打开,具体说来,第一轮我将感受糊大家的脸上,接下来我要尝试撕开一道气口,但我好奇:观看者是呼吸,还是窒息?

3,黄凌超素材(8分)


内容

大姨洗碗的时候,我向她询问阿珠离开故乡前的情况

认知

在村子里,人们目光向前看,追问过去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是不光彩的家事。我很艰难问出“妈妈当时辞职的时候跟你说了吗?”主要目的便是想找到一个比较自然的突破口。大姨的记忆模糊,只有带有“控诉”的内容比较清晰,她从二舅说到自己一家人以及全村亲友……这是我主动追问的时刻,我的目的是想要找到原因,但是大姨带出的更多是事实,而这事实我当下有冷漠之感——与我无关的债务。但是再看素材,作为阿珠儿子的我,仿佛也被这个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了。除了债,还有道德责任,母债子还。我作为儿子,对于母亲如今的结局,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寻母奇遇之“母亲最后的踪迹”。

▉分享理由

之前一直在邮件组里更新的素材描述没有分享过这段。其实这段是回村前几天拍下来的,因为这是我当时非常明确的目的。但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去讲述这件事。我会想等我讲好村子之后,再把这件事说出来吧,这样好像能为我在村子里的拍摄提供一个坚实的理由。也让观众发现“哦,原来你是因为这个拍摄村子的呀。”但是越看越觉得这或许只是个开始,就像它在前几天被拍下来一样,当这个答案一下子便被揭开之后,我还能再发现什么呢?在认知里我写到寻母奇遇,重要的不是寻母而是奇遇,是这个过程里跟村子、跟我有关的点滴。回到这一段素材有点像是我去问一个有可能知道消息的人“我妈妈她最后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

4,胡佐蒂素材(9分20秒)


内容

奶奶弯着身子看着窗外,然后坐下 继续看着,最后躺下。

认知

2021年10月,借我奶奶过九十五岁生日的契机,我回到老家和她生活了一个多月,12月,她去世。那年我爸来云南已整整七年,直到我奶奶去世。他没回去的这七年,我奶奶从昏暗的卧室挪到有一个窗户的客厅的沙发床上,吃睡都在这个位置。因行动吃力,除了起来吃饭,她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那,偶尔坐起来看看窗外。七年,这窗户对她意味深长。这个由我爸设计的房子,装满了她的时间。

▉分享理由

我爸没回去的七年,每一次我回去看望奶奶,都带着一部分我爸对她的牵挂。每次回去,我都会告诉我爸,我回去看奶奶了,她身体挺好。而每一次回去,我奶奶也总会问我爸在哪,有时我会打视频给我爸,让他俩在屏幕里见个面。有一次她跟我说:“我要是死了,他可要回来看我一眼啊”。两个月后,奶奶去世,我爸和我妈连夜从云南赶回来,但没见到最后一面。我回去陪奶奶的一个多月,是我自己对她的挂念,怕自己留下遗憾,也是替我爸还一份他再也没有机会还的债。

5,郭婧如素材(1分29秒)


内容

陈航父亲看着婚礼

认知

婚礼开始,陈航与彩霞在房间里做仪式,陈航的父亲和陈航还是那么疏离,他并未进入堂内,而是远远的观看着,礼花炸起,他抽起了一根烟。

▉分享理由

礼花炸起的那一刻,我没有把镜头对准新人,而是看向了在角落里的陈航的父亲,他接过一根烟,抽了起来,非常早就听陈航讲述过他的故事,如何长大,如何成人,父亲极少与他说话,他回村也是住在父亲对面房子的大伯母家里,我静静地看着他们若有似无的互动,不时的在拍摄中把目光盯向了角落里的父亲,我用上一条素材介绍了他们一家的出场,陈航的失控,那么这条素材可能是在说这个人失控的背后是什么,那个走在巷子里哭泣的小家庭背后是什么,很多伙伴问我,我在哪,我的位置是什么,我想我在角落,本意是记录,但是好像没有与他们共同庆祝,而是不停的用镜头反刍着这个家庭的伤口。

6,涂芊宝素(4分41秒)


内容

傍晚和志鹏一起从超市回家路上的聊天,他边走边说,大雾中的路灯很像太阳,总觉得这里像是有很多人又像没有人。

认知

这段素材录制于圣诞节假期即将准备搬家回国,傍晚回家路上想起我们一起第一次从米兰来到挪威时的初印象 - 也是这样的时间里,每个精致的小房子都有巨大的窗户,透出橘黄色的灯光到雪面上,傍晚是一家人回到温暖的空间,向心力最强的时间段。

▉分享理由

这段素材是我和志鹏在奥斯陆生活中一个的瞬间。志鹏一直是妈妈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他和我的关系,在她出家前,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甚至似乎成为妈妈曾经痛苦的源头之一。这段素材,可能可以作为叙述的铺垫,引入关于志鹏的视角和具象化奥斯陆的生活切片。

7,雨山素材(9分30秒)


内容

妈妈抑郁症发作之后,呕吐头晕无法起床,我留在家里工作,每天做好吃的端到床边。她一边躺在床上吃饭,我一边陪她聊天。这一段讲的是很家常的事情:她说好几天没有下床,头发很脏,很难受,我提出帮她洗头发,但她说太麻烦了,我们就这件事情说到对彼此的感受。

认知

母亲的抑郁症以躯体化症状为主,主要表现是头晕呕吐,需要卧床休息。症状发生的时间难以预测,也没什么先兆。在来美国看我之前,母亲一直把这些症状当作颈椎病,即使医生推荐她去看精神科,她也却说医生误诊。这次到美国来发病的原因并不清楚,也许是环境变化,也许是和我相处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还有可能只是因为需要更多来自于我的关心。咨询师说,母亲抑郁很大一个原因是过于压抑自己的需求,潜意识里无法表达的需求通过生病的方式获得。

床边对话拍了好多段素材,最初想要分享的一段里,母亲一边吃饭一边流泪,我在旁边安慰她。那段素材是近景拍摄,情绪比较浓,但回看却觉得内容过于简单。相反,这段素材虽然没有强烈的情绪流露,却给人一种“暗流涌动”的感觉。说的都是当下生活中的小事,但处处影射着过去那些年的心情。

▉分享理由

母亲的抑郁症是这部纪录片的重要主题之一。拍摄素材的时候,我的想法是要去探索她抑郁的成因,试图理解她的经历,但回看素材的时候,我渐渐发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她的病来呈现我们之间的互动。我认为这段素材是“继续打开”,不仅仅只是切开抑郁这个话题,也是重新审视我们相处的模式。

8,廖镇敏素材(9分)


内容

跟朋友探索在福州即将拆迁的老宅

认知

2020年的过年,我没有回湖南老家,刚好在过年期间,拆迁地无人看守,于是我们在白天就进入,平常我们进入这种老房子几乎都是晚上,在这种情况下一是我在意沉浸式的体验,二十在无人居住的老宅里手里总是有各种工具和捡来的东西也没手再拿一个拍摄设备,基本上不太会再额外去做视频的记录,朋友是福州土生土长,对福州的老房子有浓烈的情愫,拆迁在即,里面的光景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他拜托我拍一些视频,于是才有这么多次的探索老房子唯一的一次长视频记录。整段素材持续了20分钟,这家在过去应该算是大户人家,我从最开始进去的大门开始拍摄,在播放素材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截取的是后半段。

▉分享理由

第二轮的素材比第一轮难选,第一轮着重打开,一共六轮,我理解的第二轮应该是在第一轮打开的基础上继续铺陈,递进应该是第三轮的事情。铺陈的素材选择难在跟第一轮在内容上关联的紧密度,关联太密了会感觉没有新的延伸,关联不密的话又容易产生彼此间关系不大的跳跃感,所以要选择的素材一定是跟第一轮打开的部分有所联系同时有新的延展,要么就是在强烈的跳跃感当中能有片子核心强关联的可能性。我选的是后者。

9,周小渝素材(10分)


内容

我与朋友小海(我留学期间的朋友)在民宿看我2024年上半年完成的毕业作品,小海是第一次观看。

认知

观看的当下我正处于毕业后的尴尬期,回国之后的现实生活在家庭冲突,未来选择等问题里裹挟,而毕设里,台词的内容也涉及毕业就业、家庭,像是映照到了目前的生活状态。许多情节预料般地在现实发生着,让影片的虚,和生活的实变得难以分辨,像是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身在其中,再回看自己“未出校门”时,为了完成作品还劲头充足的状态,也有了新的理解,心情复杂。

▉分享理由

继上一周素材阅读及反馈,“虚实之间”,真实的生活及虚构的故事,将我今年的生活一分为二。录这段素材时,我刚回国没多久,心境还处于一个转换期。对于现实生活还无法摸清,回溯曾经的过往,身体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一切都已成了过去吗?从前对于现在能产生什么作用,我还在思考。另外,上半年的拍摄主题,关于母女关系,回国后的我,与这个主题分不开,依旧是身在其中。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29轮预告 | 阅读素材第1批第1轮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0轮预告 | 第1批阅读素材第2轮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1轮预告 | 第1批阅读素材第3轮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2轮预告 | 第1批阅读素材第4轮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3轮预告 | 第1批阅读素材第5轮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4轮预告 | 第1批阅读素材第6轮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39轮预告 | 第2批阅读素材第1轮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


草场地工作B站
人以什么理由去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