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吴文光
影像作为一种写作
↓
影像阅读→叙述的打开(2)
时间:12月7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临时旁听者可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工作坊之一
参与者身体+意念
一件与记忆相关的物件
吴文光:叙述的打开,叙事轨道的建立
下一轮工作坊影像阅读备料之前,再说几句“叙述的打开”。
上轮工作坊列举的“叙述的打开”影像案例,实际谈的是,一部影像作品的叙事轨道建立。所谓“叙事轨道”,无外乎“内里”与“外在”,即意在表达与表达形式。
意欲表达的“内里”当然很重要,不过我的体会是,表达形式(外衣)更紧要。换句话说,表达再精妙,没有找到一件好的外衣也无用。我还有的体会是,外衣有了,“内里”就实在了。
举个例子,比如表达欲念最初显现会是朦胧的隐约的,表现形式找到后,有如渠道挖开,表达欲念顺流而下并浪花激荡。
叙述的打开,落实在叙事轨道的建立。万千思绪,成为可承载之物。
工作坊之二
影像阅读
叙述的打开
影像案例6:《非家庭电影》(香特尔·阿克曼,比利时)
阅读
一部女儿拍摄母亲之作,基本场景发生在布鲁塞尔一间公寓,但片子开始于与之截然相反的场景。近两小时影片结束后,似乎可以感知到作者处理这部影片的“叙述的打开”之意味深长。
影像案例7:《自画像和三个女人》(章梦奇)
阅读
一部女儿拍摄自己及与母亲的共同度过与回忆。影片开始于一个排练室,作者在排练创作一个有关自己少女成长的剧场,追问伴随着回忆成为影片的“叙述的打开”。
工作坊之三
集体讨论
吴文光:第35轮工作坊小结
六轮阅读素材之前的工作坊,每轮完后都有小结。昨晚开始的影像阅读工作坊完了,也应该有小结。每轮工作坊完后写小结(阅读素材是“读素材”)是我的自我要求,觉得可以更清晰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哪些方面可以标识出来。
第35轮工作坊是“常规版”回来,也即间隔在两批阅读素材之间的“身体即兴+影像阅读”。预估我们这个不设终点线的工作坊继续下去,会以“身体即兴+影像阅读”与“阅读素材”两种方式轮流切换进行(当然工作坊继续下去,还会有挡不住的idea发生)。前者是工作坊“常规版”,重在创作激发与点燃,后者是切入参与者的具体创作,落脚于微观材料探究,可称“实践版”。
三个方面小结下第35轮工作坊:
1,身体即兴
朝向“创作现场”之工作坊,身体即兴出场是工作坊前期铺出的路径。放在工作坊开始部分,身体打开,精神放开,内心和想象展开(简称“三开”),同时也是工作坊轻松活跃气氛的铺垫。昨晚工作坊这部分感觉有点“涩”(堵),大概和间隔六轮阅读素材及暂停一周有七周近两月“没动身体”有关吧。不过成惟的“毛衣出场”还有庄炜的一堆旧衣服的沉浸陷入是高光。想接下去的工作坊应该会回到之前活跃欢快水流中吧(今早读书会之前集体瑜伽刚上线,郑忞姐姐就说,下决心了,下次一定报名出场。)
2,影像阅读
第35轮工作坊“身体即兴”部分延至一个半小时多(9点半),进入影像阅读部分,想着大概也就做两个影像案例阅读就可以了吧,但做起来后,尤其是话题引至工作坊伙伴的创作轨道时,就想,还是四个影像案例都做完吧。因为四个案例中,前两个是整个“影像阅读”的打开效果,后两个案例,比利时作者的“自己的私人房间”如何与“天下世界人生回望”贯穿(以后工作坊走到“叙述的推进”会有该片案例后续),胡涛的“坟墓看人生”与一个村庄的生与死,这是阅读“正题”,所以胡涛案例不嫌长地用了12分钟(从修坟跳到村子俯瞰全景并有疫情防控广播声再缓缓摇回挖坟场面是全片叙述展开的关键开启点)。
3,创作点燃
并联(跳接)到工作坊参与伙伴的创作发生,是“影像阅读”要瞄向的“点”。也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读那些已经完成的影像创作,实际就是草船借箭引火烧到参与伙伴身上。工作坊时大家应该感觉到了,我是抓紧可用之机借着话题扯到在场伙伴的创作。昨晚是开场,以后工作坊还会不断调整中继续。真心讲,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活,也很容易就犯错(说错话)并还“政治不正确”。我不怕犯错,也会认错。伙伴们有什么就直说。剃头挑子要两头热,一个需要互动的进程。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