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3点,掌握肝硬化“逆转”机会!
文摘
健康
2024-12-18 07:01
广东
我们国家肝硬化的病人从1990年的600-700万人增长至现在的1200万,患者数量十分庞大。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在2020年发布了有关肝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肝硬化的发病人数将近1.2亿。 肝硬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反复引起肝脏损害,导致肝组织形成弥漫性纤维化,伴再生结节形成,出现假小叶结构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也趋于年轻化。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池晓玲科普团队谢玉宝副主任医师提醒,早期肝硬化症状不典型甚至为无症状,导致该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但肝硬化的结局并非只有肝癌,改变致病因素并进行积极治疗,肝硬化也有机会实现逆转!
临床上将肝硬化按照不同的需求来分类,如按照病因,肝硬化可以分为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及药物损伤形成的肝硬化。按照病理改变特点,又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及大小结节混合性和不完全间隔性肝硬化。按照肝功能的情况,又可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 虽然肝硬化种类多,但肝硬化早期临床表现却不具有特异性。谢玉宝指出,“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早期没有症状,只有少部分患者有精神疲倦、肢体乏力,或有食欲不好、腹胀腹泻、恶心想吐等消化道的症状,但是一般通过休息,自我调整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所以往往不会引起重视,更不会想到是肝硬化。” “如果经常有腹胀和乏力,要引起警惕,因为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这两种症状更为常见。”谢玉宝介绍,中医认为,肝是否极之本,人体之所以能够耐受疲劳,是由于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行。当肝脏受到损害,患者食欲下降,从而导致摄入量减少,肝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代谢功能下降,就容易出现乏力;而肝硬化后胆汁分泌功能失常、胰腺分泌消化液受到影响,整体消化功能出现下降,再加上受到门静脉高压的影响,患者往往会有腹胀的表现。
“在肝硬化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机体感染嗜肝病毒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发展而来的,而另外由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肝硬化也不在少数。”谢玉宝介绍,肝硬化还与自身免疫性因素、化学损伤、遗传代谢性因素等有关。
经常酗酒,滥用药物,将会给肝脏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因为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后,肝脏自身修复过程中会伴随纤维化的改变,继而导致出现假小叶。长期大量饮酒不仅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也会影响代谢功能,进而出现脂肪肝。同时还会加速本身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进展,是肝硬化名符其实的“催化剂”。
除此之外,部分肝硬化发病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如原发性硬化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病;当然也存在与遗传代谢因素相关,如铁代谢异常导致的原发性血色病、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脂肪肝等。
除了要关注临床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和治疗肝硬化的必要手段。 首先,对于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病毒载量(如乙肝病毒DNA、丙肝病毒RNA)及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如果是代谢遗传相关因素引起,需要对代谢性指标,如血脂、胰岛素、血流变、铜代谢、铁代谢等筛查;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要对免疫状态及肝脏自身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查。 其次,要观察肝脏的形态,评估患者肝功能、凝血情况等,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如腹水、消化道出血,从免疫学的指标及影像学的检查来全面、系统、准确判断病情。 谢医生提醒,不管处于肝硬化哪个阶段,都应该进行积极的病因消除,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要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硬化需要坚持戒酒;然后再针对肝硬化本身进行积极治疗,如对于肝炎的活动期患者要进行护肝抗炎治疗,同时进行积极抗纤维化治疗;而针对失代偿期的患者,要积极进行预防肝硬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干预治疗,如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胸水、腹膜炎等。
在以前,肝硬化只划分为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正常、但是储备功能不足)和失代偿期(已经出现门静高压并发症和/或肝功能的减退),但是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过治疗后不仅可显著改善肝脏功能,还有一些早期的肝硬化患者有机会实现肝硬化的逆转,从而使肝硬化的分类上也延伸出了肝硬化再代偿期及肝硬化逆转。 谢玉宝医生表示,近年来临床发现部分早期的肝硬化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对于晚期(失代偿期)患者治疗的目标则是稳定和延缓病情,尽可能使肝功能实现好转,避免出现并发症,符合条件的可逆转为再代偿期。 对此,他建议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要做到以下3点:1)引起肝硬化常见的原因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因此要采取措施远离感染源,提高自身机体的免疫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坚持戒酒,远离损肝伤肝的药物、保健品,避免可能的肝损伤。3)保持心情舒畅的状态,肝喜条达恶抑郁,好的心情对于护肝有帮助,呵护肝脏应从日常点点滴滴做起。 而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家属,在日常护理方面,这4点也需谨记:1)第一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不安、焦虑、绝望会影响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应多鼓励,加强心理疏导。2)失代偿期患者如果出现腹水,则需要卧床,容易出现褥疮,需做好骶尾部及腰背部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破溃而加重感染。3)日常生活中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送医等及时干预,可能的病情变化包括胡言乱语、神志改变、作息时间日夜颠倒等。4)对于失代偿期患者饮食上要限制盐的摄入,注意维持电解质代谢平衡,选择质软、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本文选至家庭医生在线及广东省中医院官方微信,图片来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