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名中医池晓玲教授谈本草食疗:用这味补药之长,为您抵御寒冬增添动力
文摘
健康
2024-11-25 07:00
广东
在这个寒湿夹杂,气温经常大跳水的冬天里,很多肝病的朋友觉得困乏无力、食欲减退、易出汗、易感冒、怕冷等症状,那这时候,您可能需要用点黄芪来补一补。民间有句谚语“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来点黄芪药膳汤,能为顺利过冬增加一些抵御寒邪的动力。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神农本草经》的上品药材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并指出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能。
关于黄芪的由来流传的故事也很多,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为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芪 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
黄芪常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很多名方如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都以黄芪为主药。同时,黄芪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食疗常用药物之一,民间常用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常服黄芪,可令人精神焕发、增强体质。
现代研究显示,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中的提取单体、单味药以及其他药配伍均有强而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活性。黄芪单体中氨基酸类、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类具有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 注意:黄芪虽好,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池晓玲教授说,黄芪最擅长补中益气,但凡具有倦怠乏力、气短、食少、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等症状的脾气虚弱人群或者是脱肛、胃下垂等患者都可以使用黄芪调配药膳食用。
食材: 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生姜3片。
制法: 乌鸡肉洗净,切块,与当归、黄芪一同置于瓦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文火熬煮0.5小时。
功效: 此方有补益气血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疲乏无力,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人群食用。
食材:黄芪30克,猴头菇30克(干),大枣5枚,猪瘦肉250克,生姜3片。
制法:猪瘦肉洗净切块,猴头菇温水泡发切块,黄芪、大枣洗净,与猪瘦肉、猴头菇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0.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 此方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头晕等人群食用。
食材:黄芪15克,党参20克,大枣10枚,粳米100g。
制法:黄芪、党参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大枣、粳米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入药汁,再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成粥。功效: 此方具有益气健脾之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疲倦乏力、平素易感冒、活动后易汗出、食欲不佳、饮食少的人群食用。
食材:取黄芪30克,白术15克,黑豆30克,赤小豆30克,鲫鱼1条(重约500克),生姜3片。
制法:鲫鱼去内脏、腮,洗净,入油锅中煎至5分熟后放入砂锅,加入洗净的黄芪、白术、黑豆、赤小豆,生姜,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0.5小时,调入精盐及少量绍酒,略为熬煮即成。
功效: 此方具有健脾补肾、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病后体弱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食疗营养知识,可参阅专著《中医营养与疾病》(池晓玲 编)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