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过了大寒,又是一年!池教授教您养好过渡期,为来年健康夯实基础
文摘
健康
2025-01-20 07:01
广东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常言道,“小寒大寒,冻成冰团”——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至极点。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省名中医池晓玲教授强调:大寒之后,天气是阴极转阳,万物从冬藏逐渐向春生过渡,调养好过渡期,才能为来年健康夯实基础。
那么,大寒节气,我们应该如何抵御寒邪,蓄足身体元气,从容过冬,为来年健康打好基础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池晓玲教授,一起学习大寒节气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调养重点吧。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因此在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调剂,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养生理论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也就是说,在起居方面,这段时间仍要顺应“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
此外,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每天晒太阳20-30分钟,尤其是成长期的儿童和老年人。因为冬天人的体温相对较低,晒太阳能给人温暖,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也易使人心情愉悦。
大寒之后,天气是阴极转阳,万物从冬藏逐渐向春生过渡。
池教授指出,大寒节气的饮食仍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以防止损害脾胃阳气。
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也可把药补寓于食补之中,因为很多药物本身就是食材,如枸杞、淮山、百合等,各人可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食补。
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也可进行池晓玲团队编写的《大寒节气导引功》锻炼,但均应注意适宜、适度,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本文为池晓玲教授多篇专访稿及专著整理而成,摘选自网络及报刊等传媒资料。图片来自摄图网)
更多节气养生知识,可参阅专著《顺着节气养自己》(池晓玲 编)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