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催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觉!唤醒自驱力,就做这三件事

文摘   2025-01-29 16:03   河南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祝亲爱的朋友们新年快乐,巳巳如意。

继续更文哦

前几天我写的这篇文章,到了初中,真正拉开孩子们差距的不是专心听讲,不是认真完成作业,更不是报辅导班,而是学会自学。

得到了很多家长的一致认可,而且很多家长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有自驱力。只是苦于没有培养孩子自驱力的方法。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自驱力。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

“如果你想过让人们造一艘船,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培养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的成长,如果只靠外力难以持久,就算别人托得再高,他不想改变也没用。

很多孩子小学时成绩很好,到了初中,成绩不断下滑,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小学时被父母带着学,到了初中,不会自觉主动学习,家长也不可能带着学了,自然成绩就不好了。

想要孩子自觉主动,懂得自我管理和安排,最重要是唤醒他的自驱力。

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及时正向反馈

孩子敢于直面挑战,是因为他内心力量强大,内心力量来自及时的正向反馈。

我们看看游戏的设置,每玩一关,游戏都会给孩子一次及时的正向反馈,孩子就在这个不断获取反馈的过程中,越玩越起劲,越玩越“上瘾”。


和游戏相比,孩子的学习反馈却有很大的滞后性,不是学一个知识点,或做一次练习就能得到反馈。

一般学校进行的是月考,学习一个月才有反馈,有的孩子努力一段时间以后没看到效果,就会选择妥协和放弃。

所以,我们可以参考游戏的设置,在生活中,给孩子及时的正向反馈,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内心能量,孩子也会对学习“上瘾”。

孩子扫扫地,夸孩子扫得真干净,真能干。

孩子的作业自觉完成了,夸孩子会自我管理。

孩子自己制定寒假计划,夸孩子很会规划时间。

孩子很在乎来自父母的评价,而且很大程度上,孩子的自我认知就是来自父母的评价。

所以,经常给孩子及时的正向反馈,孩子的内心能量满满,也会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会对下一次的学习充满美好的期待。

二、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如果孩子从父母得到的反馈是“我能行”,他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正向引导他不断努力,获得更大的成长动力。

就像这次我独自带孩子去西安,在市内我基本不操心,我就说,妈妈是路盲,出行都靠你了,孩子看导航骑着自行车在前面给我带路,我基本不操心。

有时候走错路了,孩子会说,妈妈等一下,我再看看导航。

我会说,你比妈妈强多了,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路线,经过几次尝试,孩子果然能顺利找到路线了。

鼓励孩子的努力行为,会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孩子有过一次、两次的成功体验,就会相信自己能行,就会敢于接受新挑战。

三、允许孩子做“无用功”

很多家长喜欢盯着孩子的学业,至于其他的爱好,就会被认为“无用功”。

看见孩子画画,唱歌,写小说等和文化课无关的内容,都会认为孩子在浪费时间。

实际上,允许孩子做“无用功”,孩子才会更有能量,也才会有能量做“有用功”。

允许孩子享受自己真正感兴趣、喜欢的事物,即便看似“无用”,但这份主动性和热情,由此及彼,为孩子爱上学习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桥梁。

《道德经》告诉我们:“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有用。


写在最后:

孩子不用管,只需引领;

只要激发出孩子的自驱力,孩子的学习就没有问题。










敢姐的小岛
家有一娃,有时母慈子孝,有时鸡飞狗跳。关注我,持续分享育儿的喜和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