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看清自己内部的黑暗,是接受他人黑暗的最好方式

文摘   2024-04-13 00:44   意大利  

图为布林画作《春雨和我》
布林画作近日将在帕多瓦
Lucky Bear画廊展出,欢迎参观




春近篇



/2024.2.14下午

户外空气的味道,其中一味气息全世界一致,都有神的芬芳。/


/暮夜

“总结”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我发现我看过的所有“总结”都如此微妙而隐蔽的彻底扭曲作者的原意。

人们只看总结不看原著,或者看完原著便在头脑里把它总结成一段话,这就是各种各样观念误解的一个起源。在我看来,天才与天才之间本来没有矛盾,都是对同一个东西各说各话,是那些庸才做的总结将它们对立起来。/


/夜

近世人们喜欢华丽辉煌的景象,而很少懂废墟破败枯萎之美。唐宋的时候,人们是喜欢废墟的,这也正是强盛的标志。虚弱的时候,废墟与枯落便使人恐惧。/


/2.15近暮

少年少女特别容易显得土气,因为有生命力,而又缺乏(外在)规训与(内在)自律。

这就是所谓“土气”。而没有生命力的、虚弱的,便不需要规训与自律,也无论如何都不会显得土气。从来没有显得土气的病人,垂死之人都是庄严肃穆的。/


/晚

一个人被剥夺去太多,就会产生“牺牲”观念:觉得自己被剥夺去的东西,是为什么而牺牲的。/


/她唯一拿得出手的回忆就是曾被某天才爱慕过。/


/夜深

(给公众号上关于康德的话:“我们之所以富有,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而是因为我们可以没有的。(康德)”的问题:“可以没有的,就富有了,怎么理解呢?”的回复:)

比如一个人不能没有爱情,不能失去他的伴侣,否则就死去活来,这就说明他缺爱。不能没有什么,就说明你缺什么,你的精神受它束缚。对自己富于认识的人不需要他人的理解,自身越是充满爱与力量的人越是可以没有外界的爱与支持,精神富足的人可以失去外在的财物,而仍然“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孔孟老庄也都说过这个道理。瓦莱里说陶渊明是“大富翁的朴素”,也是如此。康德这句话也向我们暗示了真正的富足,也即精神的富足——一个真正富有的人可以没有钱财,可以失去家庭与伴侣,可以没有他人的理解,遇到苦难与灾厄,甚至可以失去健康,但仍然活得幸福自由,宁静自若——他可以没有什么,就摆脱了对什么的执著与什么对他的束缚。相反,你心心念念不能失去的东西,证明了你的贫瘠。注意是“可以没有”,而不是一定要失去这些外在的东西,所以一个富足的人可以有财富也可以没有,可以有爱情也可以没有——因为真正的富足是他自己的富足,与围绕他的、看似为他所占有(实则也奴役着他)的东西无关。/


/灵性圈对幻觉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幻觉,是一场梦——不,不是这样的,包括佛陀的意思也不是这样。只有头脑创造那一套东西——概念、逻辑、解释、对立面……——是幻觉,是梦。穿过这层幻觉,我便觉知到存在,这存在不是幻觉,它是不可说的、无穷无尽的现实。/


/“空”不是一个东西,空是一个形容词。《心经》的意思是:色是空的,整个我们看似的“世界”并不存在,是头脑的解释。至于存在的,正在此时此刻显现着,不需要说和解释。更不存在什么“空性”这种东西。所以佛法中说,不要落入空。那些落入空或以为空是什么东西的人,他们眼中的佛法便成了“世界虚无主义”。/


/最荒谬的哲学家不是巴门尼德,而是巴门尼德的后人。巴门尼德讲的是基本的存在,是他的后人在说:“存在与虚无的矛盾否认存在一条中间道路。”可现实正是这条中间道路,既非存在也非虚无——于是整个西方哲学就落入了现实之外的、关于存在与虚无的头脑幻想,就像走钢索的人将重心偏离了中道,而在左右的剧烈摇摆中试图找到平衡。但同时,这个走钢索者又否认平衡的存在,虽然他自己无时无刻不在那平衡的中道上。/


/巴门尼德说,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存在(La prima via che è),一条路(是)不存在(La seconda via che non è)。对于这“存在”或“是”(è, essere)的主语(或有无主语),后人有三种解释:

1. 这“存在/是”的主语是不确定的,因此指向所有,即指存在本身,或一切存在者(即所有存在的事物)。但据说这对于第二条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指向不存在,但存在之中没有不存在可以供它指向。但我觉得这也许也是巴门尼德的意思,也即昭示第二条路是不可能的,只有指向存在的路可行,知识不应且无法研究虚无,而应专注于存在(这对于巴门尼德是十分必要紧要且美妙的废话)。另外,我觉得这两句的主语也可以不同,一个指所有“是者”(存在者),一个指所有“不是者”(虚无)。当然虚无不存在(“不是者”当然不是……),所以翻来覆去,这还是和上面说的巴门尼德的意思一样。

2. 这“存在/是”的主语竟是这两条路,所以巴门尼德的意思是第一条路存在,而第二条路不存在,于是他阐述的是作为知识的基础的存在论,显然知识应沿着第一条路(也即研究存在的路)继续,因为第二条路不存在——但这似乎流于把谓语“存在”作为主语“存在”的语言游戏,而失去了所指与意义。

3. 这两句话里的“存在/是”都没有主语。它们是一种行动,正在进行中,是使一切变为存在者的那存在的行动——这是近乎海德格尔的理解,也是我自己钟意、觉得较接近巴门尼德说的“存在”本意的解释。

我觉得巴门尼德本身也没有想在后世哲学二极管般的逻辑概念框架中将这句话说清,而是保留了它原始的多义性——但这多义性显然指向着统一的意义,也即巴门尼德找到的“存在的存在,虚无的不存在”这一知识的基础,后来成为了西方本体论的基础(正如后来的后来笛卡尔找到“我知觉所以我存在”作为他知识的基础,后来成为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的基础)。我觉得似乎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巴门尼德这本来无可置疑的存在论才被附会、添砖加瓦(加的是亚里士多德排他逻辑的砖瓦)成了二极管般的本体论,在那个逻辑中对立的两面水火不容,“存在”或各种本体论中被奉为本质或至高无上者的任何什么东西,才取得了绝对的地位。当然,以上这些是哲学家以及我的梦一场,梦总是繁复而有趣,只有疯子会把这些当真。现实总是不可能也毫无必要说清的,它的意义无穷无尽,蠢人(也即有且仅有着发达大脑的人)才会想从它之中强行揪出来两个,一个说成是“对”或存在,一个说成是“错”或虚无。中国哲学在最开始就发现了将智慧建立在“真实”上毫无意义,于是将智慧建立在实用上,这似乎更接近“真实”——多用似乎,少用绝对。

另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一定要为巴门尼德那两句话找到主语的执著尝试感到惊讶。维特根斯坦此时会高兴地指出:这也证明了我们似乎在纠结探究着什么才是所谓真实,其实我们只是陷在我们自己构建的语言习惯之中,就像体系构建者代达罗斯困在自己亲手建的迷宫中出不来一样。这不仅是哲学家这群偏执狂的命运,哲学家们用自己的践行告诉我们:这也是人类,尤其是人类的头脑与知识的命运。/


/“思想怎么可能“否认”自己呢?思想是不可能zs的,思想一旦升起,就会顽强地延续自己的合理性。是思想解释出“时间”来,思想当然无法否定“时间”的逼真性的。是思想解释出“连续性”来,思想当然无法否定“连续性”的逼真。所以,一切希望通过思想完成的“否定”都是死胡同。”——这是西方哲学家所不知道的,是思想止步的地方,而灵性开始的地方。/


/2.16暮夜

(关于一些不可思议的梦的记述)/


/夜深

巴门尼德的无生无灭,是以“常”为基础——存在是永恒的,静止不变的,且存在连续成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无生无灭。而佛陀的无生无灭,是以“无常”为基础——一切显现都是非永恒的、变易无常的,连续性是心智的错觉,没有什么有可以把握的本质,生灭也一样,因而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甚至无所谓有或无。

因此,巴门尼德和佛陀虽然看似都说“不生不灭”,但他们的意思却恰恰是相反的。/


/2.17下午

即使猫狗也自以为理解这个世界,人类也一样。人和生命都将自己和世界的存在合理化,从蝼蚁到巴门尼德,从蛔虫到黑格尔。

蝼蚁以为世界是扁平的,蛔虫以为世界是漆黑拥挤的一团,正如巴门尼德以为凡思想的都存在,黑格尔说凡存在即合理。这个将一切合理化以便于理解的倾向是心智的本能,由生命意志驱动。/


/2.19午后

如果我zs,可能单纯是因为觉得人生太漫长了。从儿时直到现在,我已活过了许多许多年,明白了许多许多事。如果我是一头熊,我现在应该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幻想的尽头。

同时我在想,许多人坚持活下去,也许只是因为上瘾。/


/一个从来没有向生命之外探视过的人,才会觉得生命是最高价值,生命的存续高于一切,对生命的剥夺是最大的罪恶——即使是剥夺自己的生命。人好像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而在命运将人推向死亡时,正义的做法又好像是这人和他周围的人拼命挣扎,无论如何也要将他拉回生命里。/


/接续上面,如果我不zs,可能单纯是因为觉得只是肉体的死之后仍有轮回,还会一遍遍被业力推动接续这人生。根据一种可信的说法,精神的解脱与最终的涅槃才是真正的死亡——这是我追求的zs。/


/近暮

荣格说:看清自己内部的黑暗,是接受他人黑暗的最好方式。

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路,也是耶稣向我们展示的博爱之路中人迹罕至的一条。/


/关于博爱:托尔斯泰的路是原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路是理解。/


/夜

所有叙事都是荒谬的,都是"VR"。只是对于我们有些逼真,有些难以看出破绽而已。不要落入任何叙事中。/


/今夜我又在河边散步,感觉仿佛这是对于我的末日之后的一夜。一切在我这里好像已经都结束了,无欲无求,没有剩下必须要做的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问:你的秘密向谁揭露?

答:我的秘密显示给每个人,但只有少数人能接受。/


/爱因斯坦说的对,教育的目的是点燃,而不是填满。艺术的感知一旦被点燃之后,就会奇异地燃烧起来。我无法说出我对这些景色有多喜爱,正如我无法说出我对这些画、这些音乐有多喜爱一样。/


/(给N关于神智学与人智学的:)

这个好像有些复杂哎,好像从历史上看,神智学是早已有之的,人智学是近100年从施泰纳开始的,是针对神智学而建立的。

从他们两个本身来看,我觉得神智学关心的是宇宙和世界整体,而人智学关心的是人这个小宇宙与内在的能量业力。

神秘学确实也有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南传佛教就类似人智学,大乘佛教就类似神智学。

西方哲学也有类似的转向,过去大家更关心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关心客观,关心宇宙到底是什么;后来大家更关心认识论与人学,关心主观,关心我的意识是什么以及如何与宇宙相关联。/


/2.20午后

其实并没有哪个地方或东西含美更多,哪个地方或东西含美更少。世界是因你的存在而美丽的——对于你的主观,这是真理。你感到的世上的任何美丽,都是你内在能量的显化。只是大多数人都很相同,所有人也都包含极大部分相同的共性,所以我们都会喜欢同一些种类的风景,比如说山水,草甸,溪流,自然——这是我们身心之内自然能量的呼唤。但你自身之内的美丽越多,越丰富,你就越能看到更多地方与事物的美丽。一个佛陀,一个博伽梵,无论在贫民窟,在总统套房,在严酷的沙漠与晴柔的山原,在混乱的闹市与寂寥的乡野,都能感到那无与伦比的奇迹之美。因为世上所有的美都在你之中,不在你之外。相反,一个人自己越贫乏与丑陋,他就越少感到自己所经过的地方的美丽,而只喜欢那几个特定种类的、人尽喜爱的“美景”——舒适的房屋,整洁的街道,美丽的自然。/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以为一个经常帮助别人、做好事的人,一定是好人。现在我知道,一个人是否是好人,与他是否喜欢帮助人是完全无关的。/


/S:真的每次看到有人说蘑菇会让人呈现一种超意识的状态,就非常好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今年下半年体验了一次催眠[捂脸]

在这种状态下你是“全知”的,有点像超体的那种意识状态,这些体验都让我对神秘学更加开放,敞开好奇

有种在边缘反复横跳的感觉

刘智临:我还没做过催眠,想知道你还有更具体的催眠体验吗?比如说感知到了什么

S:hhhh催眠的时候我的声音会变,其实我尝试的是“量子催眠”,也就是说我在催眠状态下会从更高维度收到信息,这些信息甚至是我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的,在那个状态下几乎全知全能,所以很像“吃了蘑菇”[捂脸]

会有画面感,但更明显的感受,是“我”又不是“我”在回答问题

刘智临:嗯嗯是的,我吃蘑菇的体验也是这样

也会不禁发出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声音,类似于神秘的宗教音乐或咒语

也会有从前不在自己之中的巨大能量进来,显化出各种各样的奇迹

对对,感觉确实是我在意识,在说那些,但我又只是一个管道,是流经我的能量显现出了那些意识与话语

你这个催眠状态和吃迷幻药的状态很像,我猜可能也是打开了人脑中的感官过滤器吧/


/夜深

生命本能地拒绝劳累,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头脑的。

所以,生命本身,真的是另一种劳累吗?/


/一个人自己呆着,没有外界刺激时,就感到无聊贫乏——这就是精神贫乏的显示。能自己对着一堆沙子玩一天的小孩,以及和他们一起玩沙子的赫拉克利特,都是精神上的富翁。/


/可怕的是,人类现今追求的物质上的富足,其较深的目的就是使人在精神上变得贫穷。

博伽梵的路与此有着微妙的不同:通过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彻底厌足物欲来更容易地生出精神上富足的渴望。/


/2.21夜

在PUBG里,我从来没有过两次相同的死亡。/


/动物平时是自由而懒散的,但在紧要时刻又动如脱兔。

平时紧张兮兮、忧愁焦虑,颤抖着内耗自己,而在危险到来时又麻木迟钝的动物,比如人,一定是生病了。/


/夜深

困境就像是砝码,是它们称出我生命的重量。/



更多相关内容:

智慧有两种,生命的智慧与超脱的智慧

刘智临 | 我的解脱之路是认识自己

谈究极困惑与自我认同

显现:黑暗的念珠在深渊中滚动




这存在不是幻觉,它是不可说的、无穷无尽的现实。



——刘智临

认识自己 Know Thyself
哲学、诗歌、文学与艺术的集散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