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静观、老子的无为、耶稣的天堂都是一致的

文摘   2024-06-01 08:01   意大利  

/佛陀的静观,不是要一动不动静止地观(后世对其误解才与尼采热诚投入、积极创造的酒神精神对立,而它们的真义是一致的,这种投入与创造正是自发自动的涌现),而是不干涉身心,只是静静地观看、知道所发生的,如此身心便回复自然,回复本性、佛性或曰神性——这与老子的无为是一致的。只有从头脑理解才会以为“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实践地、灵性地理解则可知无为是去除头脑过分的干涉,只剩下本真的、必要的发生,使一切回复自然,此心、此身自发自动地涌现(emergence)。当丢掉静观,觉性就被无知或无明遮住(因为生命,尤其是心智过分发达的“人”的特性),心智过分的、操控的欲念生起,身心就离开了自然的无限性,进入了看似脱离混沌与涌现的状态。当捡起觉性,可感知的这一切自发自动地涌现时,就不会留下执着、牵系、悔恨或自傲,这就是涅槃,这就是耶稣说的天堂,只有一无所有者、变回孩童的人才能进入的天堂。再次强调:觉知不是刻意的、集中心力的事务,相反,是祛除刻意的(只是这刻意藏在心智欲念的潜流中,没有被日常状态意识到)、集中的心智,只剩下无为的天然——那就是,只是看着、知道这一切的自发自动地涌现、发生,而不加无用、无意义的干涉,让生命回到伊甸园。/


/无常、无我、空、苦是在实修中慢慢看出来的,不是可以提前知道的结论。尤其是苦,在实际看到之前会觉得是费解的、消极的,甚至极端的。但当到了那里,看到时:“所生起的只是苦的升起,所消逝的只是苦的消逝”就是如此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了。佛陀说的“苦”的真义也才超越日常含义明白显现出来,顿觉这原来是一个多么贴切的比喻。提前知晓无益甚至有碍,但可提前作为引导。这引导的力度是微妙的,非师父不能掌握。/



更多请见这篇:

观照不是冷淡地置身事外,而意味着彻底地参与、完全地体验



认识自己 Know Thyself
哲学、诗歌、文学与艺术的集散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