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者王路搞了一个“句子图式”,将句子分为三个层面加以理解。句子分为:语言、涵义和意谓。这里的语言是指句子直接呈现出来的语言形式。涵义是指句子表达的思想部分。有点上面的语义的意思。而意谓是指句子与真值相关部分。
对于康德与黑格尔而言都不是直接从命题开始的,笛卡尔可以说从命题开始,即我思故我在。这是一种怀疑反思为智慧逻辑奠基的思路。怀疑的虽然是知识,谈的却是智慧。康德与黑格尔都是从知识形式入手的,区别在于康德讨论判断,而黑格尔讨论概念。但是康德判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形式,判断的形成过程之中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因此康德把认识活动以逻辑的方式带入到了知识当中。康德的关键是是综合,但是这个综合不是综合判断,而是认识的综合。
当我们说先天综合判断的时候,我们能够简单地用形式来加以表达吗?似乎已经很困难了。不能直接形式表达说明形而上学转向为辩证法。我们看判断形式只要符合同一性,A是A的判断就属于分析判断。但是命题似乎也希望用知识形式的方式来表达内容。这就很奇怪了。似乎判断变成了形式,而是命题变成了形式所直接表达的内容。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笔者自己在学习西方哲学的过程中,由于无非清楚界定判断和命题的区别,经常不知道哲学家究竟要表达什么,真是云山雾绕只在此山中。
黑格尔在大逻辑和小逻辑中都提到了判断与命题的区别,我们把这个文本选出来大家看一看。
一切东西都是自身等同的;A=A。 (同一性命题)
命题被看作是普遍的思维规律,是全部思维的根基;据说它们本身是绝对的和不可证明的,任何思维只要把握了它们的意义,就会直接不容反驳地承认并且接受它们是真实的。
黑格尔在大逻辑这里并非要专门谈命题。实际上讨论的是反映,讨论的是规定的反映。反映在大逻辑中是黑格尔逻辑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小逻辑中这个被简化处理了,重点就讨论同一性了。这是这里的区别。我们看这里在黑格尔看来判断更多的是形式。而命题指向的是“内容”。当然,这里黑格尔说在判断中内容实际上是被藏在系词“是”之中了。内容从“是”中涌现出来。所以,在奠基形而上学的同一律之前其实是有一个“存在论”。
当然,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到那“绝对的和不可证明”的,在康德看来是“物自体”,从语言来说是不可说的,但是从命题和判断的眼光来看,其实是存在论的部分。海德格尔就把这个部分神秘化了。但是如果他要神秘化,实际上海德格尔以“存在-存在者”划分真正的界限其是同一性,其实是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界限。
所以,我们看黑格尔在这里谈到命题和判断的区别,大家注意和大逻辑进行对比一下,这里重点不在于系动词了,重点放在主词上了。说命题对主词是有规定的。这个规定应该是给定的,没有一个智慧生成的过程。所以命题中主词的内容实际上只是被动反映出来的,没有一个主体性。但是黑格尔强调“实体即主体”。所以,大家对于命题都不太满意了,好像都不从命题开始讲了。都不太满意笛卡尔找的这个命题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