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楼,见证哈铁百年史

文摘   历史   2024-11-02 06:08   浙江  

真话不全说

假话全不说

今天周末,推送一篇游记供朋友们休闲解闷。

哈尔滨被人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许多历史建筑都与铁路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位于红军街的龙门宾馆楼,它见证了哈尔滨和中东铁路一百多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

哈铁百年贵宾楼

如今叫作“龙门贵宾楼大酒店”的这幢建筑,始建于1901年,位于霍尔瓦特大街(现红军街)85号,离哈尔滨火车站只有三四米,步行只要几分钟。

离哈尔滨火车站仅一箭之遥

它的总设计师为中东铁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伊格纳齐乌斯,由俄国人希尔科夫负责建设。

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新艺术运动”又译为摩登式建筑,起源于欧洲,1898年流传至哈尔滨,特点是摆脱古典传统形式,创造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凝练手法和简化装饰。

其建筑特色是外形简洁,常用简单而流畅的几何曲线。

因此贵宾楼各层门窗呈有机变化,楼梯、栏杆、阳台的金属构件模仿植物形态,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903年2月,这幢二层楼建筑落成,起初是东清铁路旅馆。

东清铁路也称“东省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1896年至1903年在我国东北修建的一条铁路,1920年后称“中东铁路”。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旅馆被临时辟为俄军野战医院。

日俄战争结束后,又改成沙俄外阿穆尔军区军官俱乐部,因其豪华时尚,被哈尔滨人称作“戈比旦乐园”。

1907年,这里又成为沙俄总领事馆,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俄王朝灭亡,总领事馆闭馆。

1920年,苏联政府将东清铁路改称中东铁路,这里就成了中东铁路公司办公楼。

曾是中东铁路公司办公楼

1935年3月,苏联以1.4亿日元,将中东铁路出售给伪满洲国,中东铁路也改称北满铁路,仍在此处办公。

顺便说一句,日本人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与其建交,苏联虽未与其正式建交,但相互合作很密切。

1936年6月,北满铁路扩建改造此楼,建筑面积扩大到如今规模,建筑风格融入日本特色,楼前增设了彩色雨搭,改作接待日本和伪满洲国达官贵人的大和宾馆。

1936年增设日式彩色雨搭

1937年成为大和宾馆

伪满洲国康德“皇帝”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夫妇曾下榻于贵宾楼215房间。

溥杰夫妇曾下榻于此

据称张学良也曾下榻于此。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成为中东铁路苏联专家楼;1952年又用作哈尔滨军工大学的苏联专家专用宿舍。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后,改为哈军工大招待所。

1968年贵宾楼终于回归铁路,初期为哈尔滨铁路医院,后来改作哈尔滨铁路局招待所。

1997年4月被哈尔滨人民政府列为Ⅰ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市挂牌保护建筑

1997年10月改称铁道大厦贵宾楼。

2006年成立“龙门贵宾楼酒店”。

贵宾楼集俄日中建筑风格于一体,内部设施更显奢华。

内部设施华贵典雅

2000年我到哈尔滨参加“冰雪笔会”,由当时的《哈尔滨铁道星期天》主编梁树成先生陪同,第一次走进这座名楼,感受其华贵与典雅。

梁主编(右三)带我们参观

大厅旁有个现作装饰的巨大壁炉,壁炉上方有个梳妆镜,精细雕琢的镜框古朴典雅、十分别致。

百年壁炉已成装饰品

楼梯是用昂贵的胡桃木制作,梁主编介绍说,楼梯上方原有一台巨大座钟,据说是当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赠送慈禧太后的,可惜已毁于文革中。

餐厅里一只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冰箱更令人难忘:冰箱体用胡桃木镶嵌而成,有六个大小不一的门。

百岁胡桃木老冰箱

门把手用手工打磨的铸铁做成,非常精巧,冰箱门内板镀铜。

据介绍,这个冰箱早期用盐和冰块制冷,在大和旅馆时期用地窖储存的冷气制冷,如今则采用压缩机进行制冷。

这可能是哈尔滨全市“年龄”最大的冰箱了

由于龙门贵宾楼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建筑风格,因此成为很多影视剧的取景地。

这只十九世纪中东铁路使用的电话机,100多年后仿佛还能听到声音。

十九世纪老电话机

比如曾热播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和曾轰动一时的电影《滚滚红尘》,很多镜头都是在龙门贵宾楼里拍摄的。

《高铁时代》“铁路博览”

七零童
说真话、做实事、当真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