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领土,只因历史原因,海峡两岸暂时无法统一。
但两岸语言、文化、风俗都高度相似,到台湾旅游,不会有交流障碍。
但两岸毕竟已经分隔70多年,除文字使用上有简繁体之分外,在某些词汇上,两岸也有一些差别。
经七零童初步整理,发现一些有趣的“对对碰”词汇,供您鉴赏和指正。
"鼠眼观台湾"系列共有十五篇拙文,这是最后一篇。
这个系列得到好多朋友的赞誉和好评,但因时间仓促,内容挂一漏万,观点管中窥豹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亲多多批评指正。
请您赏读"鼠眼观台湾"系列之十五
本世纪初,海峡两岸交流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6月又开放了大陆公民“深度游”(自由行),到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越发增多。
两岸使用同一文字和语言体系(虽有简繁体之分和方言差别),不象到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除港澳外),如果不会外语,就会变成瞎子和聋子。
但两岸毕竟已人为分隔70多年,在保持语言文字统一性的基础上,有许多表示同一物品(事物)的词汇,两岸叫法不尽一致,其内涵也有些许差别。
偶尔也有同一件物品,两岸的叫法完全不同,结果造成深度误会的。
2010年秋天我到宝岛观光,收集和整理了部分同一事物(物品)两岸不同的称呼,组成“对对碰”词组,前者为台湾叫法,后者为大陆称谓。
我将搜集到的部分“对对碰”展示于此,以供各位准备去台湾旅游观光的朋友鉴赏和参考。
也欢迎您补充和指正。
观光——旅游:前者重点在主观体验,后者重点在游历。
前者的相应管理机构叫观光局,印发的宣传资料都叫观光推介;后者的管理机构叫旅游局,业务部门分别叫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残障人士---残疾人:前者着眼于因身体某部位 (器官)残缺造成的生活和工作障碍,突出的是因残疾带来的生活工作障碍;后者着眼于身体某部位(器官)的疾病,突出的是残疾。
街友---流浪汉(盲流):街友,顾名思义是流落在街头的朋友,带点调侃亦不失尊重;流浪汉也曾叫盲流,描述的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自然也略带轻视。
保全---保安:两者似乎差不多,但仔细品味还是略有差异:前者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物,所以追求保“全”;后者保护的对象是秩序,所以追求保“安”。
胸牌上是“鸿诚保全”
厨余---剩菜剩饭:前者比较含蓄、文雅,象是文言文;后者则实话实说、不转弯抹角,犹如家常话。
化妆室---卫生间:从字面上看,这绝对不该是同一场所,但事实上这就是俗称为厕所的地方。
化妆室的称呼明显带有日本人统治的烙印,这是台湾当年沦陷于日本人的耻辱痕迹,国人应警醒不忘国耻。
机车---摩托车:前者并非单纯的机动车简称,据说是从日文中脱胎而来的,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后者其实也是英语译音,因为这东西确实不是咱国人发明的。
捷运—地铁(轻轨):两个名称各有特点,前者更简洁明快:快捷的运输,直接表明了这个运输工具的属性和特点;地铁在早期是特指地底下的铁路,扩展到高架后,将其改叫轻轨。
其实轻轨的称呼也并不准确,因为它与干线铁路一样,用的也大多是43公斤/米以上的标准轨。
卫生衣(裤)——棉毛衫(裤):台湾人把秋衣秋裤叫作卫生衣(裤),常凯申老家宁波与奉化一带如今仍这样叫;但江南一带基本都叫棉毛衫(裤)。
棉毛衫(裤)的叫法其实并不科学,从材质分析,棉则固然有之、毛却实在难觅。
土豆——花生:这组“对对碰”反差最大,极容易造成误会。
游客在台湾就餐,餐后核对菜单,看到了一盘没吃过的菜:土豆。
店主说你明明吃了,怎么可以不认账?
搞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就是刚才下酒的那盘花生米……
这样叫其实也可以理解:从土里挖出来像豆子的蔬菜,不叫土豆叫什么?
至于马铃薯?那就还叫马铃薯吧,免得台湾同胞自己也搞糊涂了。愿景---愿望:两者都有期盼达到的含意,从字面上看,前者追求的是想实现的具体景象,后者表达的则是美好心愿。
飞弹---导弹:飞弹的称呼没特点,炮弹、枪弹都会飞;导弹则指明这是可制导的炸弹,简单明了,后者更符合事物的基本属性。
义工—志愿者:前者表明做事的目的是为了行义,台湾还有协助管理交通秩序的义警(相当于大陆的协警);后者表明做此事是自己的志愿,虽然从字面上看不出做事的性质。
猫熊---熊猫:据动物学家考证,前者的叫法应该更科学,也更符合中国文字的特点。说白了,猫熊是象猫一样的熊,熊猫是象熊的猫,但不管叫什么,它都是可爱的宝贝。
垃圾---垃圾:有人可能认为我脑子糊涂了,这两个词汇一模一样,怎么也叫是“对对碰”?嘿嘿,你去了台湾就知道了,这两词汇写法确实一模一样,但读音却大相径庭。
前者读作“勒色”,来源于浙江宁波官话,可能是常凯申带到台湾的;大陆却叫“拉及”。
如果双方用口语交流,可能会误会成是两件东西,写成文字就一目了然了。
本童才疏学浅,观光台湾的时间又短,只能初步整理出这些……
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对对碰”,期待亲们的指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