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列入重大择期手术名单之前,应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预计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应在手术前与患者讨论输血及其替代方案,并根据当地协议记录其同意。
减少围手术期失血: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管理应在出血风险与血栓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建议在所有出血、可能失血量超过500毫升(体重超过10公斤的儿童超过8毫升/公斤)和/或无法接受供血者血液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和抗纤溶剂,如氨甲环酸。
通过适当管理采血来减少医源性贫血。
识别和管理重大出血:
早期识别产科出血至关重要,应累积测量出血量,制定明确的干预升级计划,并动员多学科团队参与。
每个机构应有一套重大出血应急方案,定期进行审计和评审。方案应简明扼要且有针对性,允许立即释放并按方案化管理血液成分。
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实施损伤控制/近端控制策略的外科手术,直到实现出血控制。
用于输血的**O型红细胞(RBCs)**应在临床区域随时可用,以防出血危及生命。实验室在收到正确标记的样本并被告知紧急输血需求后,应尽快根据当地实验室协议提供特定血型的红细胞。
在因创伤导致的重大出血期间,应优先输注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FFP)。除非存在严重低血压且血液成分无法立即获得,否则应避免使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
儿童的血液成分应按体积(毫升/公斤)而非按单位来开具。
持续出血的患者应通过床边检测和/或定期的实验室测试监测凝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及/或功能。输血指南应为:
FFP 如果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 1.5;
冰冻沉淀物 如果纤维蛋白原 < 1.5 克/升(产科患者 < 2.0 克/升);
血小板 如果血小板计数 < 50 × 10⁹/L(产科患者 < 75 × 10⁹/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