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学术   2024-09-16 08:30   上海  


本节

01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02

全血细胞减少症

0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

嗜碱、单核细胞

04

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原始细胞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WBC) 是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千/µL 为单位。与红细胞一样,白细胞计数也可以通过手动方法或自动细胞计数器进行。任何方法得到的白细胞计数都是细胞核计数或总有核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增加(白细胞增多)

这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解释取决于增加的白细胞类型。中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白细胞增多与小淋巴细胞增多导致的白细胞增多的含义大不相同。前者可能是由于炎症、皮质类固醇或肾上腺素,而后者可能是由于抗原刺激、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减少症)

如上所述,白细胞计数绝不能单独解释,而应结合组成白细胞计数的单个白细胞的变化来解释。例如,由于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的轻度白细胞减少可能表示应激性白细胞图,而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轻度白细胞减少伴有退行性左移(带状粒细胞多于分叶中性粒细胞)则表示严重炎症。在后一种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和带状粒细胞)通常会出现毒性变化,表明在炎症反应中加速或过早释放(中性粒细胞不成熟)。一种特殊情况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同时存在非再生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这被称为全血细胞减少症,是由特定机制引起的,例如骨髓发育不全、造血肿瘤(白血病)和药物毒性。

白细胞分类计数

这通常通过手动计数涂片单层中的 100 个白细胞来完成,这提供了血液中正常白细胞的相对比例(百分比)。在分类计数期间,白细胞被分成一般类别,包括中性粒细胞(成熟分叶细胞)、杆状细胞(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所有阶段,表明存在左移)、淋巴细胞(任何大小,包括反应性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分类计数不应以百分比来解释,而应始终根据白细胞总数来解释。例如,白细胞正常值偏低的动物中嗜酸性粒细胞为 30% 可能不是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但如果白细胞计数为 20,000/uL(相当于 6,000/μL 嗜酸性粒细胞),则肯定会被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全血细胞减少症

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分析

这是代表骨髓发现(无/少量造血细胞、肿瘤、无效造血和坏死)和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潜在原因(通常为非再生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流程图。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概述,并不涵盖主题的变化。例如,造血细胞发育不良可见于导致无效造血的非肿瘤性疾病,包括毒素、药物和癌症。但是,持续的血细胞减少症伴有增生性骨髓和严重发育不良将支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的诊断,这是一种克隆或肿瘤性疾病。后者在除猫以外的所有物种中都相当罕见(通常是由于 FeLV 感染),随着 FeLV 疫苗的出现,现在在猫中不太常见。
* 这种情况包括骨髓中大量浸润,取代或排挤骨髓细胞(称为骨髓痨)。然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在造血细胞中看到浸润,这些造血细胞不一定是发育不全或再生障碍性的(即可以是正常的,甚至是增生性的)。面对造血功能相对正常的浸润性肿瘤,我们怀疑血细胞减少是由于骨髓环境改变(例如营养物质的可用性降低)或免疫或细胞因子介导的造血抑制(即无效造血的成分可能伴随骨髓中出现的浸润性肿瘤和原发性造血肿瘤,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全血细胞减少症被定义为贫血(通常是非再生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该术语意味着骨髓是造成血细胞减少症的原因,只有极少数的髓外疾病会产生这一系列血液学异常。例外情况是严重的细菌性败血症,可导致炎症性疾病性贫血、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有左移和炎症毒性改变)以及由于并发内毒血症(滞留)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猫细胞毒素 和猫传染性腹膜炎也可能导致此类血象变化,可能是由于类似的原因。

当动物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骨髓再生障碍,预后不良。然而,全血细胞减少症有几种不同的机制,其中少数机制预后并不差(如免疫介导的无效骨髓)。这些机制(和原因)只能通过骨髓抽吸来区分。

  • 骨髓发育不全:骨髓中缺乏造血细胞,仅剩下脂肪细胞和基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由于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被破坏或抑制而发生的。这可能是由于蕨类植物中毒(牛)、药物(氯霉素、灰黄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类药物、化疗药物、阿苯达唑、芬苯达唑)、激素(雌激素)、免疫介导疾病、传染性生物体(慢性犬埃里克体)和霉菌毒素(Glanemann 等人 2023 年)引起的。在出现出血临床症状的犊牛中发现了一种牛新生全血细胞减少症综合征。这是由于母牛接种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导致骨髓中前体细胞被免疫介导破坏,而小牛从初乳中获得了有害的同种抗体。尽管临床疾病的发病率很低,但在有明显临床病例的牛群中可以检测到血液学异常的亚临床感染小牛(Bell 等人,2014 年)。一种细胞系选择性缺失,而另外两种细胞正常产生,这被称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纯白细胞再生障碍或巨核细胞缺乏症。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受影响系列的定向祖细胞的免疫介导攻击是明显的原因。

  • 骨髓发育不全:其特征是造血细胞减少但不缺失。其原因可能与骨髓发育不全相同。

  • 骨髓坏死:不常见;很少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这可能是由于缺血性损伤(血管炎)、骨髓毒素(药物)、病毒(例如犬细小病毒)、辐射和药物引起的。一般认为,核心活检比抽吸物更可靠,但我们在抽吸物中发现了骨髓坏死。

  • 造血功能低下:这与骨髓细胞系增生但外周血细胞减少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骨髓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

  • 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克隆性造血肿瘤(也称为原发性骨髓造血异常),会导致血细胞减少症(单发、双发或全血细胞减少症)。血细胞减少症是持续性的、非再生性的或无反应性的,并伴有骨髓增生异常,部分或所有骨髓系有形态学证据表明存在发育不良(异常生成)。组织细胞肉瘤是另一种造血无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噬血作用,尽管骨髓微环境的改变或免疫介导的破坏也是可能的。

  • 非肿瘤性疾病:这些疾病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症和骨髓细胞增多。机制包括免疫介导的骨髓祖细胞破坏(据认为发生在前体定向或非 再生性免疫介导性贫血中)、药物引起的损伤(例如头孢菌素、苯巴比妥、硫唑嘌呤、长春新碱;这也可能是免疫介导的)、霉菌毒素和传染性生物(犬埃里克体)。药物或毒性损伤导致的骨髓微环境改变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症和造血无效。请注意,这些疾病中可能出现轻度发育不良,但这并不意味着血细胞减少症是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引起的。

  • 骨髓肿瘤:这可能是由于骨髓中出现的造血肿瘤因生长优势而使骨髓消失(例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浸润性肿瘤(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组织细胞肉瘤、淋巴瘤)。急性白血病通常(但不总是)以影响两个或更多谱系的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浸润性肿瘤可通过大量浸润挤占骨髓细胞(骨髓痨)或(在浸润较少的情况下)微环境改变、重要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正常骨髓细胞丧失,或通过免疫或细胞因子介导的造血破坏或抑制而引起血细胞减少。同样,急性髓细胞或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不会总是使骨髓消失,但仍会改变骨髓环境导致血细胞减少。有些肿瘤在最初的骨髓抽吸中并不总是很明显,只有当动物对免疫抑制疗法没有反应时才可能被诊断出来。这是我们对组织细胞肉瘤的经验,这种肿瘤在骨髓中的数量并不总是足够多,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细胞学恶性肿瘤标准来确认肿瘤形成。 

许多上述原因都可能导致骨髓纤维化,这是一种次要现象,可能导致血细胞减少,但不是主要原因。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在骨髓中完成成熟后释放到血液中,循环不到一天(5-15 小时),并从血管中迁移到组织或肺泡和肠腔中。衰老的中性粒细胞(已结束其生命周期)会发生凋亡并被巨噬细胞清除,这一过程称为胞吐作用(Duffin 等人,2010 年)。在循环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分布在大血管(此处的中性粒细胞形成循环中性粒细胞池或 CNP;这些是通常血液样本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小血管(此处的中性粒细胞形成边缘中性粒细胞池或 MNP)之间。

炎症部位产生的体液因子刺激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和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释放。炎症部位产生的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可引导中性粒细胞从血管迁移到这些部位的组织中。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从骨髓中释放的方式与年龄相关,即最成熟的细胞比不太成熟的细胞先释放。内毒素往往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脾脏、肝脏和肺脏中滞留,从而降低血液样本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

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关的术语(成熟/分叶中性粒细胞或未成熟/条带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可能会令人困惑。有关这方面的更多信息,请参阅白细胞图模式,获取有用的提示和指南表。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分叶或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绝对数而非百分比),可能由于以下机制而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和炎症(骨髓的产生和释放增加)。

从边缘池移至循环池: 皮质类固醇和肾上腺素导致中性粒细胞从 MNP 移至 CNP。这两种激素都会导致与兴奋或应激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分别为生理性和应激性白细胞图)。 

骨髓释放增加:

炎症:炎症细胞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储存池的释放(反刍动物中中性粒细胞较少)。如果炎症为中度至重度,也可能释放带状细胞。

皮质类固醇:也会导致骨髓中有丝分裂后储存池中释放中性粒细胞。通常只释放成熟的分节中性粒细胞,但长期使用通常高剂量(免疫抑制)类固醇时,您会看到轻微的左移(300-400 个细胞/微升),没有毒性变化,并且通常分节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骨髓产量增加(需要 3-5 天):对刺激粒细胞生成的炎症细胞因子(炎症)的反应。如果细胞加速或过早释放,中性粒细胞(成熟和未成熟形式)可能会产生毒性。请注意,轻度炎症只会引发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而带状体和其他形式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能会在组织需求更严重和骨髓反应强烈的情况下释放,尤其是在骨髓储存池较低的物种(例如反刍动物)中。

组织迁移减少,例如牛或犬白细胞粘附缺陷缺乏粘附分子,阻止中性粒细胞粘附于活化内皮并对炎症源作出反应。受影响的动物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白细胞计数和持续或反复感染。这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罕见原因。

延迟凋亡:在某些情况下,如皮质类固醇、炎症,中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会延长。在这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能会出现过度分叶。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包括炎症(感染性或非感染性 [创伤、手术、烧伤等])、外源性或内源性皮质类固醇和肾上腺素。免疫介导的疾病(例如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也常与由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而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几种不同的白细胞图模式,包括炎性白细胞图、应激性白细胞图和生理性白细胞增多症。马的剧烈运动,无论是与极度应激还是训练(Rose 等人 1983 年)相关,都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在一项对 16 匹未驯服的四分之一英里赛马周岁马的研究中,捕获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立即从 3,700 到 14,400/uL 不等。大多数被捕获的马匹都出现了淋巴细胞增多症 (>4,600/uL)(Schalm 兽医血液学)。经过 6 周的训练,运动后平均中性粒细胞计数从约 3,500 增加到约 5,300/uL,并在恢复后 30 分钟内达到基线水平(Rose 等人 1983 年)。在另一项赛马研究中,赛后 10 分钟内平均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变化(Snow 等人 1983 年)。在后两项训练研究中,淋巴细胞计数和 PCV 增加是更一致的发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绝对数量 而非 百分比),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机制相反。最常见的原因是严重炎症(进入组织的细胞增多),尤其是当有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不成熟时(毒性变化和左移或带状细胞增多)。

从循环池转移到边缘池:这被认为发生在急性内毒血症中。这种转变导致初次接触内毒素后出现短期(1-3 小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种症状非常严重(平均计数 <1000/uL)。然而,内毒素也会相当快地(在一项对马的研究中,在单次静脉输注 500 ng/BW 脂多糖后 12 小时内)刺激骨髓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产生增加,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症(Lillehöök et al 2020),因此这种最初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不会在临床上被注意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在疾病的后期再次发生,但这是由于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加,而不是 MGP:CGP 改变所致。注意,内毒素研究通常涉及注射纯化的毒素。在细菌感染中,有许多其他介质会改变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骨髓释放减少:人类骨髓释放先天性或遗传性缺陷称为骨髓纤维化。动物中尚未发现此类情况。

骨髓产量减少: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其他原发性骨髓疾病,例如特发性骨髓发育不全,继发于肿瘤浸润的骨髓痨或原发性造血骨髓肿瘤(例如急性白血病),药物引起的损伤或发育不全,继发于犬埃里克体病的无效造血。

细胞因子(例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缺乏也会导致持续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Lanevschi 等,1999)。

先天性或遗传性缺陷:人类已发现多种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先天性缺陷,包括体质性或种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非洲或地中海国家的人中更常见)、良性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由各种缺陷引起,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与其他缺陷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范可尼贫血症(Gibson 和 Berliner 2014)。动物中很少发现中性粒细胞生成的先天性缺陷,灰色牧羊犬(及其杂交犬)的周期性缺陷是这些综合征中最具特征性的。该综合征导致 11-14 天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其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细胞内运输缺陷,这是由于衔接蛋白复合物 3 β1 亚基的产生减少所致,而该亚基有助于弹性蛋白酶包装成颗粒。弹性蛋白酶被认为会降解细胞因子或其受体,导致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有轻度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Horwitz 等人,2004 年)。患有遗传性钴胺素吸收缺陷(Imerslund-Gräsbeck 综合征)的狗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分叶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例如边境牧羊犬(Kather 等人,2020 年)。

病毒性疾病:猫白血病病毒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猫免疫缺陷病毒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生产减少,破坏增加)。

药物和毒素:各种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癫痫药物(Berson 等人 2014)和抗甲状腺药物(Peterson 等人 1988),均可因直接作用或免疫介导机制导致前体细胞受损或髓系生成受抑制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向组织迁移增加:响应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这是由于组织炎症(例如细菌性脓毒症、肿瘤坏死、脓肿、内毒血症)引起的。这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患有严重急性炎症(例如乳腺炎、子宫炎)的牛中,这些牛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储存量减少,而这些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可以释放出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通常伴有退行性左移和毒性改变。在其他物种中,只有当骨髓储存量耗尽(不太常见)且骨髓无法满足需求(非常严重的炎症)时才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对于牛来说,这通常伴有中性粒细胞的左移(通常是退行性)和毒性改变。


破坏增加:这可能发生在免疫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作为单独的综合征,是全身性免疫介导疾病的一部分,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织细胞疾病,包括噬血细胞综合征(尽管通常存在其他血细胞减少症)和组织细胞肉瘤、药物(许多不同的药物)、毒素和病毒(例如犬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牛病毒性腹泻)。当破坏发生在外周时,会同时发生粒细胞增生。然而,破坏也可能发生在骨髓中,导致一系列骨髓发现,从纯白细胞再生障碍(Weiss and Henson,2007)到粒细胞增生(无效粒细胞生成)。已在人类中记录了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Gibson and Berliner 2014)。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通过皮质类固醇治疗得到缓解,则可以怀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的(Brown 等人,2006 年)。


未知机制:

边境牧羊犬(似乎也是遗传的)、巨型雪纳瑞(Fyfe 等人,1991)、比格犬(Kook 等人,2014 )和其他品种的维生素 B12 缺乏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机制尚不清楚。在受影响的牧羊犬中也发现了间歇性红细胞增多症和轻度至中度非再生性贫血(Lutz 等人,2013)。边境牧羊犬的缺陷被证实是 cubilin 突变,它与羊膜无蛋白 (AMN) 形成复合物,形成回肠和肾小管中的钴胺素受体。这种缺陷也称为 Imersland-Gräsbeck 综合征(Fyfe 等人,2013)。尽管可能会出现大细胞性贫血,并且骨髓中的红细胞祖细胞有巨幼细胞性变化(因为维生素 B12 是 DNA 代谢所必需的),但贫血通常是正细胞性和正色素性的。


猫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猫可能患有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无左移或毒性改变)。猫通常对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常见病毒呈阴性,例如猫免疫缺陷病毒 (FIV) 和猫白血病病毒 (FeLV),并且通常无症状(它们不会遭受复发性细菌感染)。任何患有不明原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猫都应接受这些病毒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低于 <1,000/uL,但通常略高,并且持续记录到低计数(Swenson 等人 1988 年)。根据我们的经验,骨髓抽吸物对这些动物没有帮助,因为骨髓中通常没有看到任何异常(中性粒细胞谱系细胞可以是正常的或发育不全的)。猫的这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成年人中报道的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似(Gibson and Berliner 2014)。

淋巴细胞

小型成熟淋巴细胞是外周血中最常见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某些动物物种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包括牛和啮齿动物。在狗、猫、马和骆驼科动物中,健康的分叶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多。牛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可以为 1:1 或更低。大多数淋巴细胞比中性粒细胞小,但通常也会有少量中等到大的淋巴细胞,尤其是在牛身上,多达 50% 的淋巴细胞都是中等大小。我们根据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相比,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物种中的大小更规则)来测量淋巴细胞的大小。在测量淋巴细胞大小时,我们使用细胞核的大小,而不是 整个细胞的大小(因为有些细胞质比正常细胞多,会被误认为是大细胞)。


 淋巴细胞的显著特征是其细胞核致密、圆形至略有凹陷,染色质光滑(成团或块状,即异染色质),细胞质少量透明至淡蓝色,核质比高(即,细胞的大部分被细胞核占据,只有少量细胞质可见)。在大多数健康动物中,少量淋巴细胞具有红色细胞质颗粒。这些颗粒淋巴细胞参与细胞 介导的细胞毒性,并且是细胞毒性 T 细胞(CD3 +、CD8 +)或自然杀伤细胞(CD3 – )。在反应性(例如狗的犬埃里克体 感染)或肿瘤性疾病(例如颗粒淋巴细胞淋巴瘤或白血病)中可以看到血液中颗粒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反应性淋巴细胞 是具有深蓝色细胞质的细胞,并且与正常淋巴细胞相比,细胞质的数量通常较多。它们可能是小细胞、中细胞或大细胞,细胞核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多形性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们具有聚集的染色质(异染色质),这有助于将它们与未成熟的肿瘤细胞或“母细胞”区分开来。类似于浆细胞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可以在循环中看到,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变体可以具有细胞质空泡,模仿单核细胞(特别是当它们比正常大时),然而细胞质通常比单核细胞深蓝得多(并且染色质更聚集)。反应性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作出反应,但不能表明刺激是什么。例如,刺激可以是炎症、癌症、从饮食中摄入的抗原等。反应性淋巴细胞无助于区分由于压力或炎症引起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没有左移或毒性变化)。反应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低至中等数量)常见于幼年动物,这些动物免疫力较差,接触新抗原的频率比健康成年动物更高。区分血液中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淋巴细胞或骨髓细胞)非常重要。


淋巴细胞与其他白细胞不同,是在淋巴组织而不是骨髓中产生的。血液中的大多数淋巴细胞都是长寿细胞,在血液和组织之间循环。血液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通常反映的是分布的变化,而不是产生或损失的变化。


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增多症是指淋巴细胞绝对数量增加 而非 百分比增加。最常见的原因是生理性(肾上腺素介导)或与年龄相关的淋巴细胞增多症。


生理性白细胞增多:肾上腺素反应可导致成熟细胞短暂性淋巴细胞增多。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猫(年轻健康时更常见)和幼马身上,对猫进行的流式细胞术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群由混合 B 细胞和 T 细胞(CD4+)组成,尽管对其他物种的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有所扩增。剧烈运动、恐惧或兴奋可显著增加马的淋巴细胞计数。在上述对 16 匹未驯服的四分之一英里赛马的研究中,它们首次被捕获后,淋巴细胞计数立即从 5,600 到 14,000/uL 不等(Schalm 的《兽医血液学》)。肾上腺素介导的淋巴细胞增多症在狗中不太常见,据推测也可发生在牛身上,尽管很少被认识到(在一头一岁的牛中,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从 7.5 增加到 10.6 千分之一微升和 0.9 增加到 1.3 千分之一微升,伴随着处理兴奋(Schalm 兽医血液学))。


由于年轻而导致的生理性:幼年动物(通常 < 6 个月)的淋巴细胞计数可能高于成年动物,因此与基于成年动物的参考间隔相比,它们似乎患有淋巴细胞增多症(Harvey 等人 1983 年)。


马匹运动引起的生理变化: 在与训练相关的运动中,淋巴细胞计数在 5 分钟时从平均 2,800/uL 增加到 4,500/uL,在 15 分钟时降至平均 3,800/uL,并在运动后 30 分钟内恢复到基线水平。这种模式在训练开始时、训练后 3 周和 6 周内保持一致(Rose 等人,1983 年)。在另一项关于赛马纯种马的研究中,一组马匹的淋巴细胞计数从平均 4,100/uL 增加到 5,700/uL,而另一组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马匹在完成疾驰后 10 分钟内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幅度较小(从 3,000/uL 增加到 3,400/uL)(Snow 等人,1983 年)。在这两项研究中,淋巴细胞计数在运动后 30 分钟内恢复正常,表明这是一种短暂的反应。虽然这些反应归因于肾上腺素介导的脾脏收缩或淋巴液流动改变,但在一项研究中,静脉注射 2 毫克肾上腺素给马匹并没有显著改变白细胞或分类计数,尽管没有显示个别马匹的变化(Lumsden 等人 1976 年,第一届国际马血液学研讨会论文集)。然而,后一种剂量可能没有重现运动或极度紧张的马匹所见的增加。


抗原刺激: 任何引起抗原刺激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增多,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感染性病原体:感染犬埃里克体 (Ehrlichia canis) 可导致血液和体腔液 (例如脑脊液) 中出现颗粒状淋巴细胞增多 (可能是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克隆扩增)。牛白血病病毒可诱发 B 细胞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发展为淋巴瘤 (通常不会)。原生动物感染,例如泰勒虫病和锥虫病,也会导致牛和马出现轻度至中度淋巴细胞增多 (罕见的更高增幅,例如在一项针对感染伊氏锥虫的马的研究中,淋巴细胞计数增幅为 34,000/uL [ Rodrigues et al 2005 ])。在一项研究中 ( Doyle et al 2016 ) ,实验性感染边缘无形体 (Anaplasma marginale ) 的牛淋巴细胞计数轻度增加 (高达 9,300/uL) 。在感染了水牛泰勒虫的母牛中,淋巴细胞计数为 15.0-17.5 千分之一升,这可归因于潜在的牛白血病病毒感染(母牛在 ELISA 检测中呈阳性),没有迹象表明淋巴细胞增多症会随着泰勒虫病的治疗而缓解(Stockham 等人 2000 年)。在三头实验性感染瑟氏泰勒虫的小牛中,淋巴细胞轻微增加。淋巴细胞计数峰值介于 8.4 和 10.9 x 103/L 之间(Shimizu 等人 1990 年)。


慢性炎症:在慢性炎症状态下,外周淋巴组织(例如淋巴结和脾脏)中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扩增,可表现为外周淋巴细胞增多。然而,许多动物的组织中存在慢性炎症,但并不同时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淋巴细胞增多症通常较轻,但在某些动物中可能非常明显(高达 30,000/μL),并且可能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病动物没有应激性白细胞图,这表明可能患有潜在的阿狄森氏病或皮质醇/糖皮质激素缺乏症,尤其是当淋巴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中高水平时。


皮质醇缺乏症:不伴有盐皮质激素缺乏的皮质醇缺乏症是阿狄森氏病的一种变体,但在危重病人中也被视为一种短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症,包括患有细菌性脓毒症或全身炎症综合征 (SIRS) 的病人。皮质醇缺乏症是肾上腺相对功能不全的反映(可能的机制是慢性压力导致的肾上腺“衰竭”、肾上腺细胞凋亡(例如内毒素介导)、肾上腺对 ACTH 刺激无反应以及组织对皮质醇无反应,可能由细胞因子或对原发性疾病或原发性疾病本身的免疫反应介导)(Burkitt 等人 2007 年、Martin 等人 2008 年、Hurcombe 等人 2008 年、Hart 和 Barton 2011 年、Martin 等人 2011 年、Creedon 等人 2015 年、Dembeck 等人 2019 年)。该综合征最好通过动态测试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 轴来诊断(例如,测量注射 ACTH 前后的皮质醇浓度)。在预期会出现应激反应的动物中,单一基线皮质醇水平也可能出乎意料地低,但皮质醇分泌可能在一天中间歇性地进行,因此更倾向于进行动态测试(Hart 和 Barton 2011)。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与受影响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Burkitt 等人 2007 年、Hurcombe 等人 2008 年、Hart 和 Barton 2011 年、Dembeck 等人 2019 年)。淋巴细胞增多不是这种疾病的预期发现,但如果存在,则可能为特定重症患者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增多提供线索,这可能促使对 HPA 轴进行检测。


非淋巴细胞肿瘤:胸腺瘤与外周淋巴细胞增多症(高达 17,000/μL)有关,这可能是由于双阴性或双阳性 CD4/CD8 T 细胞扩增所致(Batliva 等人 2010 年、Tong 等人 2015 年、Burton 等人 2014 年、Wikander 等人 2020 年)。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动物身上,但对于出现不明原因淋巴细胞增多症的老年动物,应将其视为主要的鉴别诊断,特别是如果淋巴细胞增多症在重复取样时持续存在或增加。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克隆性测试以支持克隆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但要注意的是,T 细胞和 B 细胞的克隆扩增可能发生在传染性病原体上,例如 犬埃里克体 和莱姆病。


淋巴细胞减少症

淋巴细胞减少症是由于淋巴细胞绝对数量减少 而非 百分比减少所致。原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内源性皮质类固醇(应激性白细胞计数)。

应激性白细胞计数:这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是淋巴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这是由于淋巴细胞从循环转移到其他池(例如淋巴结流出减少或骨髓滞留)。给马静脉注射脂多糖后会发生淋巴细胞减少,最低点(平均 800/uL)在输注后 6-10 小时(Lillehöök 等人 2020 年)。慢性应激(皮质类固醇,尤其是大量皮质类固醇)也会导致淋巴细胞溶解。


急性感染:这可能是由皮质类固醇介导的,或者是感染的后果(产量减少、边缘化和向组织的迁移增加、从淋巴组织进入血液的量减少)。


淋巴细胞丢失:淋巴细胞丰富的积液(例如乳糜胸)或淋巴细胞丢失(通常来自胃肠道,例如淋巴管扩张)

淋巴细胞溶解症:病毒感染或皮质类固醇(通常为高剂量)的后果。

原发性(先天性)或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例如马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共享一个共同的定向干细胞。它们在骨髓中产生,在血液中短暂循环,并迁移到组织中,在那里进一步分化成为巨噬细胞。骨髓中没有单核细胞的储存池;在给定时间内,骨髓中单核细胞的数量非常少。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边缘池和循环池之间分布不均匀。皮质类固醇的影响因物种而异。炎症部位产生的因子可以增加单核细胞的产生。


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表明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增加 而不是 百分比增加)有:

应激反应:这会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症,尤其是在狗身上。很常见。

炎症(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急性或非急性)。常见。

急性骨髓损伤的恢复:例如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损伤。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非常明显,类似于白血病。不常见。

副肿瘤反应:各种类型的肿瘤,例如淋巴瘤,可通过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发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常见。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变体。不常见。


单核细胞减少症

单核细胞减少症可能难以记录,因为单核细胞参考间隔经常降至零,并且没有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由骨髓中的共同髓系祖细胞产生,在嗜酸性粒细胞生成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 5)的影响下分化为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绝对值,不是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原因有:

过敏或超敏反应: 常见,例如过敏性皮肤病。

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或具有迁移组织阶段的寄生虫。犬恶丝虫(犬恶丝虫)也是导致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并非所有寄生虫感染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大多数血液寄生虫(例如支原体)不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孢子虫是例外,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能是由于寄生虫的组织囊肿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

副肿瘤反应:某些肿瘤也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和释放。这在肥大细胞肿瘤中最为常见,但也有报道指出淋巴瘤(主要是 T 细胞变体,但也有 B 细胞淋巴瘤)、鳞状细胞癌和一些其他类型的肿瘤有此表现。这种副肿瘤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机制并不总是已知的,但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5)所致。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缺乏皮质类固醇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这种症状通常较轻,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很严重。

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候群:据报道,狗(罗威纳犬)和猫(各种品种)均患有此病(McEwan 等人,1985 年)。该病与中度至显著的持续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成熟嗜酸粒细胞伴有轻微的嗜酸粒细胞左移)和嗜酸粒细胞组织浸润有关,但原因不明。狗对免疫抑制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有反应(Sykes 等人,2001 年)。

慢性嗜酸性白血病。这是动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罕见病因,必须与反应性反应(过敏或寄生虫)、副肿瘤综合征或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相鉴别。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成熟(幼稚粒细胞多于成熟粒细胞,发育不良)伴有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和并发血细胞减少症(非再生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的证据将有助于支持白血病的诊断。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绝对计数而非百分比)。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范围可能降至零,因此可能难以记录。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质类固醇增多(应激性白细胞计数),但也可能是急性炎症的一部分,特别是由细菌性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在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不能归因于应激或皮质醇增多(Bass 1975、Bass 1977、 Bass et al 1980、Davido et al 2017)。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趋化刺激下向组织边缘化或外渗所致。在患有严重 SARS-CoV-2 感染的 COVID-19 患者中也发现了嗜酸性减少症,这也可能是由于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炎症所致(Cazzaniga 等人 2021 年、Le Borgne 等人 2021 年)。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也由共同的髓系祖细胞产生,但嗜碱性粒细胞分化中涉及的细胞因子尚不清楚。还不确定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某些物种中看起来非常相似)是否源自相同或不同的造血前体。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量(而非百分比)增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发现,通常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在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可以看到嗜碱性粒细胞而没有嗜酸性粒细胞,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血小板白血病)。嗜碱性白血病在动物中也很少见。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症

由于大多数健康动物的血液中没有嗜碱性粒细胞,参考区间通常包括零嗜碱性粒细胞,因此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症并不是一个相关的发现。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是一个总称,包括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所有这些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共同髓系祖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这些细胞通常不在血液中,但在反应性和肿瘤性疾病的血液中都可以看到类似巨噬细胞的细胞(偏心的圆形细胞核、丰富的空泡胞浆、吞噬活性)。反应性疾病包括炎症、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如果存在血管内溶血,细胞中可能出现吞噬红细胞现象或一些细胞可能含有铁)和传染性病原体(例如系统性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和原生动物感染,如Cytauxzoon)。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在细胞内观察到病原体(也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因为中性粒细胞也可以具有吞噬作用)。在淋巴瘤和血管肉瘤等组织细胞和非组织细胞肿瘤中,血液中也可观察到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大量组织细胞,尤其是那些具有异常核特征的组织细胞,应怀疑潜在的组织细胞肉瘤或树突状白血病(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变体)(Allison 等人,2008 年)。巨噬细胞也可能是储存的产物(单核细胞在体外可随时间被激活并类似于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血液中的肥大细胞

与组织细胞类似,肥大细胞通常不会出现在未患病动物的血液中。在反应性(特别是严重炎症)、过敏性和肿瘤性疾病(包括淋巴瘤和肥大细胞瘤)的狗的血液中都可以看到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增多症)(McManus,1999)。对于已证实患有肥大细胞瘤的狗,通常需要进行白膜涂片以评估循环肥大细胞的存在。然而,尚未证实血液中的肥大细胞与转移性疾病之间存在关联。事实上,在患有过敏、炎症和非肥大细胞肿瘤的狗的血液中看到的肥大细胞比患有肥大细胞肿瘤的狗更多。在没有肥大细胞瘤的猫的血液中很少观察到肥大细胞,但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环肥大细胞(1-2 个细胞/涂片)也不能诊断出猫是否患有肥大细胞瘤(Piviani 等人,2013)。患有系统性或内脏性肥大细胞增多症(起源于脾脏)的狗和猫的血液中可见大量肥大细胞。当肥大细胞数量较少时,最容易在血涂片的羽状边缘观察到。


原始细胞

我们通常使用术语“原始细胞”来描述血液中我们不确定其谱系的细胞,即它们可能是髓系或淋巴系。我们无法确定其谱系的原因是它们是未成熟细胞,缺乏或显示很少的特定谱系分化特征。血液中存在原始细胞表明患有白血病。该术语通常适用于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其具有细染色质(大量真染色质或正在主动转录 DNA 的细胞)和少量细胞质(高核质比)。它们可能有或可能没有核仁(这些在瑞氏染色涂片中可能不明显,因此核仁不会决定“原始细胞”的成败)。这些细胞通常很大(细胞核比中性粒细胞大),但一些原始细胞的细胞核与中性粒细胞大小相同,因此很难与血液中的正常淋巴细胞区分开来。虽然我们使用各种细胞学特征(例如,是否存在细胞质颗粒、细胞核形状)以及血象图发现(是否存在血细胞减少症)来推测性地识别原始细胞的细胞谱系(髓系或淋巴系),但仅凭这些特征无法可靠地确定细胞谱系。通常需要进行其他测试(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化学)来确定细胞谱系。

区分原始细胞和大型反应性淋巴细胞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实际上可以相互模仿。同样,我们使用各种发现,包括临床症状、血液学结果、细胞的细胞学特征,来帮助做出这一决定(即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情况或病例)。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区分“原始细胞”和反应性淋巴细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癌症证据评估或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以帮助做出这一区分。




沙丘上的小狐狸
个人读书札记。记录从医学检验到兽医临床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