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先天性肌性斜颈

学术   2024-10-29 20:10   河北  

病例回顾


患者张XX,女, 1 月 8 天,以「 发现颈部肿物 10 余天 」为主诉就诊,来我科行浅表超声检查。


查体


右侧颈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 3cm×2cm , 表面稍隆起,可活动,边界清楚,质软,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疼痛,无破溃,浅表静脉无曲张,无明显压痛。


超声所见


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梭形增粗呈肿块样,大小约 3.1cm×1.2cm ,边界欠清,内回声稍增强,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见图 1-3 )。


超声提示


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梭形增粗呈肿块样,先天性肌性斜颈可能。


图 1 右侧胸锁乳突肌二维图


图 2 左侧胸锁乳突肌二维图


图 3 右侧胸锁乳突肌彩色多普勒图


病例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头颈部较常见的畸形,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本文主要讨论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肌性斜颈的发生与产伤、局部缺血、出血、静脉闭塞、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生长停滞、感染性肌炎等有关。

病理改变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胸锁乳突肌的间质发生增生及纤维化,导致胸锁乳突肌痉挛收缩呈肿块样改变。

流行病学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率约为 0.2%-0.5% ;肌性斜颈的发生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双侧颈部的发生也无明显差异,偶有双侧均出现病变的患者。

临床表现

患儿常以发现颈部包块就诊,患儿头部向患者倾斜,并出现头颈旋转受限。

正常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表现

纵切面显示呈带状、内部有条索状肌纤维组成,肌纹理清晰;横切面呈网状、线状分隔及点状回声,见图 2 。

CDFI:肌肉内可探及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表现

患侧胸锁乳突肌内见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边缘较规则的肿块,无包膜,肿块多沿肌肉长轴分布,内部回声稍低或稍强,较均匀。 

CDFI:可见少许或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当先天性肌性斜颈合并肌炎时,血流信号可增多。

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多发生于青春期后,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颈动脉体瘤常见的发生位置为颈总动脉分叉处。

超声上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实性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肿块较小时可使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当肿块较大时,肿块包绕血管生长,肿块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主要以动脉型血流信号为主。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一种周围神经瘤样增生性病变。神经纤维瘤可分为孤立性和多发性,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又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急性斜颈主要和孤立性的神经纤维瘤进行鉴别,孤立性的神经纤维瘤呈结节状生长,边界清晰,无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常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有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可见神经的「 鼠尾征 

下颌下腺肿瘤
下颌下腺的肿瘤常以良性肿瘤为主,常见的肿瘤如混合瘤、 Warthin 瘤,超声上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有时可见囊性变,可见血流信号。与肌性斜颈的鉴别主要通过位置进行辨别。

先天性肌性斜颈若未能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会出现面部及头部的畸形,严重者可并发其他畸形如脊柱侧弯及椎体楔形变等。

1 岁以内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有自愈的可能,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也很高;1 岁以上的肌性斜颈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

超声无创、无辐射,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率,可早期准确的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阮定波,陈文艳.56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检查分析[J].浙江医学,2013,35(08):718-719.
[2] 张小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J].大理大学学报,2016,1(10):65-66.

投稿邮箱 / heer897@163.com

题图来源 / 作者提供


丁香园超声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告别单调文字时代,实实在在病例说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