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炎日 | 认识肺炎、预防肺炎、远离肺炎

健康   2024-11-12 17:50   上海  
每年的11月12日,被定为世界肺炎日,这是一个由全球肺炎防治联盟于2009年设立的重要日子。这个日子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肺炎这一全球健康威胁的认识,并推动全球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肺炎是导致儿童和老年人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中,肺炎更是头号“杀手”,每年造成约200万名儿童死亡。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疾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肺炎的易感人群
⊙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因此更容易感染肺炎。
⊙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较弱,因此也是肺炎的易感人群。
⊙ 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脏病、慢性肝病、肿瘤等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肺炎。
⊙ 吸烟者会导致肺部损伤,降低肺部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感染肺炎的风险。
⊙ 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变化,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容易感染肺炎。

肺炎有哪些类型

肺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解剖部位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按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细菌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毒性肺炎则主要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按病程分类:急性肺炎和慢性肺炎。急性肺炎一般发病一个月以内,慢性肺炎则持续三个月以上。
按病情分类: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
按临床表现分类: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肺炎的传播途径

肺炎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

飞沫传播是肺炎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当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形成飞沫,这些飞沫中含有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如果周围的人吸入了这些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就有可能感染肺炎。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与肺炎患者直接接触,如亲吻、握手或共食等。如果接触到了患者唾液、痰液、鼻涕等含有病原体的污染物,这些病原体就可能侵入健康的呼吸系统。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部分细菌、病毒具有较强的活性,可能会在物体上存活一段时间。如果肺炎患者接触了某个物体(如门把手、玩具等)后没有进行消毒,其他人再接触这些物体时,就有可能感染肺炎。
气溶胶传播,肺炎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后,可能会形成飞沫,飞沫中的病原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飘浮一定时间,特别是在密闭狭小的空间中,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给其他人。
肺炎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于部分感染性肺炎,细菌等病原体可能出现随血液播散全身的风险,包括肺部。然而,血液传播不是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通常见于有创伤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等情况。

肺炎的症状

肺炎的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发烧:肺炎患者常会有体温快速升高的表现,可达39℃以上,且持续不退。
咳嗽:早期可能是干咳,随着病情的进展,痰液增多。
呼吸困难:肺炎患者常感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时加重。
胸痛:肺炎引起的胸痛通常比较明显,有针刺般的感觉,可能放射到背部、腹部等部位。
肠胃不适:病毒感染可能蔓延到肠胃系统,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肺炎的治疗方法

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及时补充水分、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体质。呼吸困难者需要吸氧。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对于细菌性肺炎,要及时给予抗菌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性肺炎,可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物:部分肺炎患者会伴随发热、浑身酸痛等症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
此外,肺炎的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类型进行个性化调整。重症肺炎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接种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通过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多种常见的肺炎球菌感染。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联合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以增强免疫效果。
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因流感而导致的肺炎,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前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联合使用,可以提升免疫效果。
2、个人卫生与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外出回家后、就餐前及如厕后。保持手部清洁可有效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合适的口罩(如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能够更好地阻挡病原体的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特别是在室内或通风不良的地方,以减少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3、生活习惯与环境管理
增强体质: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均衡的饮食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锌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物等,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建议2030分钟,以降低室内病菌浓度。
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酗酒也可以降低抵抗力,且酗酒后发生呕吐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
4、基础疾病管理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积极诊断和治疗这些基础疾病,以控制病情并预防肺炎的发生。
防寒保暖: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发展为肺炎。
5、减少侵入性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如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这些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如需进行这些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MOREHealth爱医传递
癌症、罕见病、重大疾病等科普交流,MORE Health爱医传递与您一起关注健康!
 最新文章